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活那么美,凭啥我不配?

2020-09-09 06: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

今年“网抑云”火了,大家才发现,原来“丧”才是大家的常态。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不值得”成了朋友圈的高频文案。

看多了这些“治郁系”的朋友,好像发现了一个共性:大家总在责怪自己不够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度过漫长一生,必然会犯错。小时候,由于心智不成熟,顶撞父母,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再后来,由于对人世的了解还不够多,误入歧途,耽误了自己的人生;长大了,在职场打拼,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影响了大家的工作进展......

也许是因为大家的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一种完美主义,我们对自己也日渐苛刻起来。只要出一点错,则将所有成就一笔抹煞:怪自己不够坚持,否定自己曾经做过的所有努力;怪自己不够优秀,否定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不值得,否定自己追求未来的资格。最后演变为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不配被温柔以待,不配追求更多。只因为一次的错误,就得要赌上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为之赎罪。

简单心理就收到过这样的投稿:

我们真的不配吗?这些错误真的全部都需要自己来承担吗?仅仅是一步之错,就可以全盘否定这一生吗?我们和那些幸福的人又有何不同呢?

李子秋咨询师回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不是的。

产生“不配得“想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人生而有价值,有追求更好的内驱力。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影响,内化所谓的标准,当我们不能够达到这种标准的时候,可能就会责怪自己。久而久之,很多个体缺乏稳定的自尊和自爱,和自己的关系也出现了问题。

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看到他人消沉,想要激励他们的时候,也许大家习惯于通过指责ta的不足,来刺激他的驱动力,也就是所谓的“激将法”。但事实上,这会导致消极的负作用,可能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带来短期的动力,但这是不可持续的。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也许当下身处的环境,对个体要求严格。在这种环境当中,个体对于自己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信念,比较容易产生自证预言效应。一旦产生了这种坚定的信念,符合信念的事情就更有可能会发生,自己印证自己的信念。这样将会导致恶性循环,影响自己生活中的表现,阻碍自己实现潜能。

那么,如何改变呢?

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审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化了哪些标准,自己是如何与自己对话的,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贬低自己。当然,道理大家都懂,可能理智上意识到这样一味地责怪自己并不健康,但是思维模式已经形成了,可能很难从中跳脱出来。

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尽力让自己感觉到快乐。要努力对自己好一些,对自己的自我关爱并不是单单取决于自己完成某一个目标,这样简单的。我们要从中跳脱出来,看到更深层次的一面,坚定地相信自己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拥有美好的。

寻求外界的帮助。如果自己很难去摆脱这样的思维模式,适当地寻求帮助是比较有效的。

要明白,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并不是依附于外界的评价,而是自己切切实实感受到的。不妨试一试,通过采取一些实际行动,适当地降低一点点自己的标准,提高一点点幸福感。

世界已经如此苛刻,不如放过自己,寻求幸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