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奋斗者|指导学生发6篇SCI,这位老师“翻转课堂”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20-09-07 11:5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从来不缺少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却兢兢业业书写历史。

4月6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开慕课、“翻转课堂”,他以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管曙光,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他曾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后留学新加坡获博士学位,在新加坡淡马锡国家实验室任研究员。2009年回国后,管曙光任华东师大物理系教授、博导。

在华东师大,这位“科研达人”连续10年投身本科基础课教学一线,笃力探索和创新,有本科生在他的指导下发表了6篇SCI文章,“博士都可以毕业好几回”。

管曙光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开慕课:专业性是第一位

培养学生,管曙光看重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学上他同样喜欢“尝新”。

2010年代以来,一种线上开放教学模式“慕课”在全球流行,管曙光觉得不妨一试。当时,这种新的模式在国内才刚刚兴起,他的想法得到了华东师大校方的大力支持。

在华东师大,管曙光为本科生开了一门《光学》课,是物理系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课程内容他早已“驾轻就熟”,一番精心准备后,2016年4月,《波动光学》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成为国内学者较早开设的慕课之一。

管曙光说,开慕课一方面是资源共享,能让更多喜欢物理、喜欢光学的人有机会听课,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对本科教学做的一次尝试。

许多人知道,大学上课大班多少人、小班多少人,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一个老师一辈子教多少学生,其实可以算出来”。但线上的慕课不一样,管曙光说,《波动光学》上线后,每一期注册参加的人数大约3000名,观看课程的更不计其数,辐射面和意义已大为不同。

2020年,疫情之下,正常的课堂秩序普遍受到影响,《波动光学》慕课的效果再次彰显。除了帮助本校学生线上完成课业,许多外校学生也在用。管曙光说,今年上半年,这门课被苏州大学一个班选中,上课、做习题、考试,全程参加,慕课成绩成为该班学生最终成绩的重要参考。

线上课程的受众层次不一,有人觉得应该降低难度,迎合更多受众,不过,管曙光认为“专业性是第一位的”。

他说光学是物理系的基础课程,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专业性”,不能没有难度,把课程打造成专业的一流精品课程,才是对所有听课的人负责。

如今,在中国大学MOOC上,管曙光的《波动光学》已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被学生称为“网红课”,其英文版也即将通过国际平台在全球上线。

管曙光课堂上用相机讲解光学

“翻转课堂”培养质疑能力

尝试线上教学的同时,管曙光很早开始试水“翻转课堂”,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是把学生从台下换到台上,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自主学习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课前小组学习、讨论,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汇报、演讲。把最难的、最关键的问题留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疑难。

管曙光说,国内学生普遍缺乏质疑的能力,是科研的障碍。“翻转课堂”把学生推出“舒适区”,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其质疑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以高强度训练。

“以前他们不敢问,总怕出丑,现在模式里,就必须提问,也必须回应提问。”管曙光说,“翻转课堂”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一些物理问题答案并不唯一,管曙光在为学生批改作业时,同一问题有时会发现几种不同的解法。到了课堂上,他安排学生一一上台讲解,底下的学生就开始思考,“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为什么我没想到”,有同学费尽脑汁的答案,或许别人只用一张图就解开了。

一名现已毕业的学生评价,“小老师”给自己带来很大锻炼。他说,这既给讲的同学更深层思考问题、诠释问题的机会,锻炼了胆量和临场发挥能力,而且所有同学争相发问,相互激发了潜力。

管曙光课堂上和学生互动

本科学生发6篇SCI文章

管曙光上课,有不少坚持多年的习惯。

即使课程每个章节他已烂熟于心,他还是常年备课。他说,讲课的前一天必定推掉杂事,集中精力备课,备课到了兴奋地想与人分享的程度,就可以上讲台了。

他坚持脱稿上课,不看讲义,认为老师把知识点信手拈来,课才有意思。2019年国庆阅兵,他从整齐的方队中获得讲课灵感。“一排排战士在画面中精准移动,步伐整齐划一,这不就类似光学中的光栅原理吗?”他会结合通俗易懂的现象,把抽象艰涩的物理讲清楚。

而且,10年来他从不点名,却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在管曙光认真的指导下,许多学生有了很好的发展。

本科生邱添立志做学术,经常找老师探讨学术问题,管曙光就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带他参加学术会议。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复杂网络大会,管曙光指导邱添的学术论文荣获“优秀学生论文奖”,为该会议12届以来首次本科生获奖。

在管曙光的指导下,邱添本科期间发了6篇SIC文章。管曙光说,以博士生的毕业的要求来对照,邱添“博士可以毕业好几回了”。

管曙光(左三)和邱添(左一)等同学

许多学生毕业后还会给管曙光来信。赵佳蔚本科毕业后,到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修读光学研究生,不久前在慕尼黑一家激光科技企业当上销售工程师。她在信中说,“我能得到这份工作最该感谢的是管老师,因为是你把我引入了光学的大门。”

看到自己的学生越来越优秀,管曙光脸色喜悦藏不住。他说,给学生上物理课,好比带他们爬山,爬山的过程很累,因为学生都是第一次爬,老师要耐心引导。山那头有什么风景、常走哪几条路线,这些老师都知道,但学生必须亲自走一次,才能看到最优美的景色。

他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有学生回来,带他看更高山头的风景,为他讲物理最前沿的课题。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