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找手艺》:曾被电视台拒播,拍摄都用二手机器

2020-09-10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三年前,一部国产纪录片被13家电视台拒播。

没人要的它,只好转战网络平台。

结果却意外刷爆了网络。

豆瓣评分8.8,口碑亮眼。

去年,它出了续作。

9.1分的成绩,显示了观众对这个系列的肯定。

不久前,系列的第三部悄然上线。

目前看过的人还不多,鱼叔赶紧来安利一下——

《寻找手艺3》

这个系列第二部与第三部,相隔不到一年。

不了解的观众肯定觉得:

前两部作品那么成功,第三部这么顺利无可厚非。

殊不知,这三部作品的背后,每一步走得是多么艰难。

《寻1》和《寻2》主创团队,是三个毫无经验的门外汉。

导演张景、录音师喻攀和摄影师何思庚全都是现学现卖。

连拍摄设备都是淘来的二手机器。

拍纪录片,完全凭着心中的那份热爱。

虽然不够专业,但却足够真诚。

《寻1》,他们走遍23个省市,88个地区,寻访了199名手艺人。

《寻2》,对这些手艺人进行回访。

两部片子,真实地纪录了许多古老而濒危的手艺当下的现状。

背后的代价是:

6年时间,张景只拍了这两部纪录片。

卖了一套房,还欠了一百多万。

喻攀和何思庚同样承受着家庭的重担。

《寻3》,似乎希望渺茫。

一群特别的人在这时伸出了援手。

他们是被《寻找手艺》系列所打动的观众。

66个观众筹集了10万元资金,鹿晗粉丝团提供了大部分选题。

「就这样,你被海浪托着,再次上路了。」

张景,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这次,路上只有他一人。

广州的大学生林果强主动联系了张景。

在他的房间,可以看到各种手工的小玩意儿:

作画的石头、涂鸦的T恤、用笔芯做出的机器人……

林果强从小就对手工艺十分感兴趣。

初中的时候,曾用几副扑克牌,搭建出了三百多种造型。

没有借助胶水、胶带的辅助。

仅仅依靠扑克牌之间的结构关系支撑。

上了大学,林果强做了更多的尝试。

他用竹签和木板搭建了一座宝塔,还可以放入灯泡进行点亮。

更是用了好几年时间,制作出了难度极高的广州塔。

即便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做出了一些惊人的成品。

却仍然无法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只希望他可以好好学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沉迷于这些手工艺,并不能为生活带来保障。

林果强联系张景时也曾说过:

大学毕业以后,可能就再也不会做了。

但他仍想记录下自己多年来的这份坚持。

不同于林果强,浙江慈溪的马青山便以自己的手艺开创了一番事业。

他曾靠制作城市景观雕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可他却不甘心止步于此。

老马想要提升工艺,用更好的材料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投入大量资金置办设备,改造机器。

不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是想在细节上比手工做得更加均匀。

此外,他更是将传统园林景观的水泥材料替换为高分子材料。

想要追求更加美观、环保的设计。

十多年的时间里,老马前前后后花了100多万。

可是他做出来的新型高分子雕塑成本实在太高,卖不出去。

只能免费捐给公园,有时还得求人放进去。

而老马追求完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两年前,曾有客户在他这订了3个长颈鹿雕塑。

可他却为了做到全国第一,擅自把雕塑做到8.8米。

结果,把客户吓跑了。

而那3个长颈鹿至今摆在老马家的院子里。

在冷峻的市场面前,老马的执拗又能坚持多久呢?

相比老马,做草席的奶奶似乎要现实得多。

草席现在都没什么人要了,这门手艺又不能赚钱。

拍了有何用呢?

尽管导演多番劝说,她依然拒绝了拍摄请求。

直到导演说,「拍下来留给您的子孙们看」。

奶奶这才开始动摇。

不愿出镜,答应只拍动作。

她想让自己的子孙们能够了解:

自己的奶奶做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做这个。

尽管嘴上嫌弃着草席没人要,奶奶还是滔滔不绝地炫耀起她亲手做的草席:

「我们这个草席小朋友睡了不会长痘。」

奶奶是真心爱着这门手艺,更是以此为荣。

可是,这门手艺在当地也只有这位年迈的奶奶在坚守了。

《寻3》中,导演对于手艺本身的着墨并不算多。

拍林果强的作品,却没有制作过程。

甚至连这些作品,在许多人眼里都不能算得上一门真正的手艺。

它记录下来的,是他不受家人支持时的一声叹息。

拍老马升级工艺,却一笔带过了他如何攻克技术难题。

留下的是老马面对作品无人赏识时落寞的眼神。

而拍草席奶奶的编织过程,却在奶奶答应露脸之后立刻把镜头摇了上去。

记住的是奶奶面对夸奖时脸上自豪又害羞的笑容。

手艺的背后,记录下的是他们所面临的不被理解的孤独与独自坚守的困境。

而这似乎也是导演张景一路走来,拍摄《寻3》时的心境。

《寻找手艺》第一部,他们寻访了199名手艺人,拍下了144项传统手艺。

云南的傣族老人坎温夫妇掌握着制作油纸伞的手艺。

复杂繁琐的制伞程序,完全不用现代机器。

全靠一双巧手。

新疆大爷胡大拜尔用一根芦苇,制作出音质苍凉的新疆乐器巴拉曼。

不懂乐理,却能凭着自己熟知的音律,挖孔定音。

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这些古老而濒危的手艺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即使遭到多家电视台拒绝,也在线上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B站上,播放量超过了240万,弹幕总数就有12.8万条。

《寻1》的大火,让导演张景信心满满。

他坚信这部纪录片,能够拯救那些面临失传的老手艺。

很快,《寻找手艺2》被提上了日程。

张景想把它做成一部电影。

重返故地,记录下《寻1》给这些传统手艺带来的影响。

但现实却给了张景沉重的打击。

做油纸伞的坎温老人,在拍摄不久后去世。

这门手艺,真的在当地后继无人。

新疆那个会做巴拉曼的老大爷,出了车祸意外离世。

他的孩子们,却连巴拉曼都没有吹响,更别提制作了。

「土陶之乡」柘沟镇,做土陶的手艺人只剩下刘新文一个人。

他的土陶也已经大量滞销,堆积在院子里。

无奈之下,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

「末代传人」。

那《寻1》中成功的人有吗?

有。

馒头店的雷英华,买下了一栋三层的小楼。

可是,正如导演所说:

「这和那部纪录片没有任何关系。」

《寻1》并没有拯救这些老手艺,也并没有让这些手艺人的生活有所改善。

《寻2》的回访,打破了张景的美梦。

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记录下自己和这些手艺人的无奈与遗憾。

而《寻3》——

张景这样问自己:

「假如在整整6年的时间里,你啥也没干,只拍了两部纪录片,还赔了一套房,欠了100多万,生活前景茫茫无期、近乎绝望,你还会接着拍吗?」

拿着观众募集的10万元,他再次踏上了拍摄的旅途。

为了此片的创作自由,主动拒绝了35万的投资。

他曾有过动摇。

更是在拍摄进行了大半之后,因为母亲无意中袒露的心扉直接结束了拍摄。

他考虑过,要不要找份稳定的工作,让母亲不再担心。

但张景还是不能彻底地放弃。

《寻3》的问世,才是他最终的答案。

「这一年里,《寻找手艺3》就算没拍完,也能剪出现在这部片子,于是你的腰杆又硬了。」

这样的张景,何尝不是像那些手艺人一样,孤独地坚守着一份不被理解的热爱呢?

而《寻找手艺》还会继续吗?

鱼叔想说:会。

因为这些珍贵的老手艺需要有这份热爱的人去坚守。

即使再也无法传承,也应该让它们被铭记。

只要不被遗忘,就不会彻底失去。

全文完。

原标题:《被电视台拒播的国产片,再不力挺就没有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