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2020-09-17 16: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暑假期间,在我的引导下,女儿更关心时事了。埃博拉病毒蔓延西非数国,疫情失控的风险越来越大。在国际新闻中,一些死者家属害怕政府的强力管制会转化为死亡陷阱,竟狠心将亲人的遗体抛弃在街头和野外,真是惨不忍睹。女儿胆量小,晚间连《吸血僵尸惊情五百年》《杀出个黎明》《校园凶铃》之类的恐怖片都不敢看,这次倒是有不小的进步,看到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镜头,她没有急着换台。看完国际新闻之后,她还主动上网去搜寻与埃博拉病毒相关的资料,一时间对那种带 状病毒的兴趣竟超过了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资料查完,女儿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她问我:“不是说‘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吗?为什么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至少还要等待三个多月才能临床试验?这种病毒发作得很快,致死率很高,三个多月还得死多少人啊!要是疫情在更大范围内暴发,谁能有本事跟时间赛跑?”

女儿的疑虑也是困扰过我的疑虑,她能够问出一个好的问题,思 想就跃进了一大步。于是回答她:“‘办法永远比困难多’,这句话没错,但它隐含了五个必要前提:一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出现得更晚,属于延迟响应,有时会晚很长时间,比如艾滋病和癌症这两大顽疾,杀伤力很大,致死率很高,属于医学领域的超级难关,数十年仍未攻克,但假以时日,人类一定能够夷平病魔手中这两座固若金汤的桥头堡;二是任何办法都必定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这个过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错了上千次,最终他洞悉了其中的全部奥秘,才获得成功;三是解决办法中会有 A 方案、B 方案、C 方案,直至 N 方案,哪 个方案取向更准?哪个方案见效更快?必须具体困难具体应对,不能生搬硬套;四是克服困难的办法有不同的生成途径,有的靠自己想到,有的靠亲友贡献,更多的办法则源自集体智慧和历史经验;五是这种乐观的预期并非每个人都拥有共享的幸运,比如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在临床试验宣告百分之百成功之前,会有许多患者不幸死去,他们未能成为直接受益者和获救者,艾滋病患者和癌症晚期患者也是这样,未能享受到医学研究的关键成果,时间差使他们抱憾终天。因此,‘办法永远比 困难多’,这句话体现了人类乐观处世和办事的坚定信念,它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谨慎的乐观。

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可欠缺这样的信念,同样不可欠缺的还有悲悯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勇气。如果战胜困难的方法我 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正如战胜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大家就必须自强不息,同时坚忍地等待,在这个濒临绝境的时期,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虽然无法与死神讲和,但战胜恐惧,向死而生,并非完全不可能。”

我讲了这么多,女儿全明白了吗?她仍在咀嚼和消化。但有一点我甚感欣慰,她学会了独立思考,凡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质疑格言警句是很好的初阶和试步,由此及远,起点不低。

两年多前,女儿才九岁。有一天,她说,“笨鸟先飞早入林”这句话不全对。笨鸟先飞,要是它飞错了方向,还能早入林吗?要是它中途迷路了,还能早入林吗?要是它碰上了猎人后折返,或者身体受伤,还能早入林吗?独立思考始于质疑某些铁定的结论,倘若这些质疑还有疙瘩没解开,那个结论就未必可靠,就不应该视之为准绳和座右铭。

我知道,学校老师多半喜欢将格言警句当成标准答案推荐给自己的 学生,甚至强加给本门弟子,这也算教育的最便捷、最见效的手段吧,没有几个学生会与老师较真儿,会把这些格言警句的正面、反面、侧面和断面都仔细看个遍,看个清清楚楚,然后提出疑问来。比如“天道酬勤”,谁会怀疑它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强调勤奋必然获益的动机不错,但勤奋只是成功的诸多要件之一,如果勤奋者无良法,无高效,缺乏与之切合的平台和与之相应的天赋,天上仍不会掉下馅饼。当年中考,我那个班级最勤奋的同学竟没能考上中专,就曾令大家唏嘘不已。现在回头想想,也不奇怪,晚上该睡觉,他却不好好睡觉,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效果适得其反。这样的勤奋,不但得不到上天的奖赏, 还会受到下界的惩罚。

女儿看到北方大旱的新闻,许多田地都龟裂得像一张张破烂的渔 网,庄稼奄奄一息。她就问我,这么大的困难有什么好办法去克服?我说,必须下一场大雨。但这场大雨迟迟不来,办法虽多,比如人工降雨、南水北调,却没有一个能赶上趟。

我很高兴,女儿把大脑扇区的门扉訇然开启了,给予了独立思考更宽阔的回旋余地。从这个方面来看,明白“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不仅提升了她的乐观指数,而且相应地提升了她的独立指数。任何创意都向质疑者归集,向解惑者投奔,对于那些固守陈见、庸见、定见的“聪明人”,则避之唯恐不及。

文章摘自《奋斗新时代》

—The end—

《奋斗新时代》是一部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散文随笔集,本书集结了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各大期刊上的优秀文章,分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四大章节,共含六十余篇文章。

作者简介:王开林,1965 年出生于长沙市。1986 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南省作家协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