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二届“初心论坛”发言选萃: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

2020-09-18 21: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编者按】●●

■ 9月17日,第二届“初心论坛”在上海市政协举行。与会专家和上海、嘉兴、吉安、遵义、延安、平山、北京等党史重要节点城市的嘉宾共聚一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交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战、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及经验;分享各地最新党史研究成果,以及宣传和弘扬共产党人精神的创新做法。政协头条辑选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原会长欧阳淞、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所作主旨报告和参会党史重要节点城市嘉宾的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牢记初心使命,铸就千秋伟业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原会长 欧阳淞

党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留给后人的启示更是博大精深。近百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历史巨变;迎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之所以能够有效实施领导,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初心使党永葆政治本色,使命使党永具前进动力。从而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因此,一部百年党史给我们的主要启示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初心和使命一直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之中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名副其实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只要是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全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实践就都会相应地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说,党有了包含初心使命的创新理论,党就会有体现初心使命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全党就会有践行初心使命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因此,把初心和使命充分地体现在党的创新理论之中,是全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的前提,是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键。这就是我们党为什么一直注重把初心使命始终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之中,高度重视党的理论武装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无论在党的十九大之前的“五基本”中,还是在十九大之后的“三基本”中,基本理论始终居于首位的根本原因。

初心和使命一直体现在我们党勇于牺牲、前仆后继的不懈奋斗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为了坚持和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量共产党人为之献出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间,能够查清作战名称、作战地区、我方参战部队、敌方参战部队、作战结果等基本要素的主要战斗、战役共计3203个,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有370多万人(1921—1949:一万天,370人/天);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及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牺牲的76万人中,有32万名是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171人,牺牲和遇难的有42人,占24.6%;政治局委员以上领导人共有55人,牺牲、遇难的有15人,占27.3%;经中央军委确定的军事家共有36位,牺牲的有11位,占30.6%。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一家有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贺龙元帅的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徐海东大将的一个家族有70多人牺牲。

在战争中受伤的人就更多了。在总计1040名开国将军中,独臂、独腿或独脚将军就有11名,占总数的百分之一强。

新中国成立后,为国捐躯的人也不在少数。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牺牲了近20万人。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1999年中央表彰时,已有7位不在人世,其中,原子弹总设计师邓稼先因患直肠癌去世,享年只有62岁。而发出“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铁人王进喜,在47岁那年就去世了。

初心和使命一直体现在我们党百折不回、愈挫愈勇的坚强意志之中

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屡克艰险、力挽狂澜,靠的就是由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发出来的气和劲。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刘伯承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路途中,在冲破汝河封锁线时喊出的一句话;直插敌军心脏“取上将首级”,是陈毅在淮海战役上对部下发出的命令; “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这是毛泽东代表挺起脊梁的中国人,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所作的庄严宣告;“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这是邓小平对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的一番话;而“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表达的坚定立场。

这种坚强的斗争意志,贯穿于整个党的历史。

初心和使命一直体现在我们党主动请缨、万死不辞的担当精神之中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也彰显出历史担当者的风采。

在战争年代,这样的担当者层出不穷:开国中将皮定均在中原突围时冒死掩护主力撤退是这样;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充当中央红军的铁流后卫是这样;红十八师掩护红二、六军团长征是这样;刘邓大军孤军深入,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这样;而毛泽东以2.6万兵力抗击胡宗南的25万人马,更是如此。

那时,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只带800多人,在陕北12个县转战了一年零五天,行程1000余公里,冒着生命危险与敌周旋,为的也是吸引敌人,实现由积极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的大战略意图。为了大局,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已成为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从过去到现在的一个传统。如果不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支撑,这样的传统不可能形成。

初心和使命一直体现在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之中

我们党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

1944年6月至10月,陕甘宁边区接待了一个中外记者参观团。当随团的美联社记者史坦因问毛泽东“你以什么权利在这里指导政府和军队”时,毛泽东答:“靠当前在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各级政府之下的八千六百万人民的信任。”

人民为什么如此信任共产党?因为他们从无数次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真正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

土地革命,无疑是根据地人民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情。

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土地革命很快便如燎原之火。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又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支持革命、投身革命的热情。仅湘鄂赣根据地,从1930年9月到1931年3月的半年间,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就达3万多人。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并实施,解放区的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的热潮。到1948年秋,解放区基本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1亿左右的农民获得土地。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参军的农民在华北有近百万,在东北有160万。共产党人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坚持推行土地改革的实践,印证了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永远的挂念”,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体现出来的。这行动不是三个五个,而是千个万个;这时间不是三年五年,而是连续百年。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又让近1亿的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两次都是解决农民的问题,两次涉及的人数都是一个亿左右,这是巧合吗?我们说,是巧合,又不是巧合。它们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一条捷径。

今年,这种初心和使命,更集中地体现在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全力组织和领导的一场疫情大战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重要思想指引下,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新冠肺炎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这些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累计治愈超8万人。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党对人民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敬重。

初心连着过往,使命通向未来。由初心和使命连成的这条红线已经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在未来的征程中,党必将在初心和使命的激励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刚健的步伐,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自我革命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今年的“初心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此时此刻,我们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要比以往更加深刻。特别是在同国际社会防控疫情的比较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其实质就是要恪守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财产观。

“初心”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已经70多年,建党也近百年。在中国共产党漫漫征程中,一次次腥风血雨,一次次绝地重生;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创造辉煌。这样的历史奇迹是怎么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斗争中,我们不仅又一次践行了这一初心和使命,而且深化了对这一初心和使命的认识。

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初心和使命,之所以在各种斗争环境中能够始终坚持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是因为这一初心和使命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恪守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年初,正当大家准备迎接庚子年春节到来的时候,至今还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降临武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抗疫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我们抗疫的指导方针很明确,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一指导方针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人民至上,就是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是中国共产党恪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就矢志不渝奋斗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们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归根到底,就是要恪守“人民至上”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初心”与权力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必须要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而这种“刀刃内向”的“自我革命”,在思想根子上,就是要革除那些违背人民至上价值观的资产阶级的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影响。

我们党自成为执政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就曾经对学员说过:“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

显而易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这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权力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领导着14亿人民群众的执政党来说,手中握有大权的领导干部更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并把权力观教育纳入世界观、价值观建设之中,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教育之中。

恪守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关键在把握好两个问题:要搞清楚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要搞清楚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权力和亲情、友情的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要始终不渝坚持党建立时的初心和使命,恪守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必须过好执政党带来的权力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

“初心”与财产观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讲,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要革除那些违背人民至上价值观的资产阶级的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影响,还要痛下决心革除那些违背人民至上价值观的资产阶级的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财产观”的影响。

财产观,简单地说,是人们对于财产的创造、占有、分配的基本看法。对于财产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长期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做法,主要是:

第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认为一切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我们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第二,我们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要让人民在掌握国家政权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人以后,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让人民共同占有国家或集体财产,同时享有个人财产,并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中不断增加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以及公民个人享有的财产。

第三,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时,我们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两极分化,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第四,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从法律上平等保护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我们认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主要是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第六,我们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强调共产党人不能因为财富增加、生活富足而抛弃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更不能把商品交换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那一套搬到党内来,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第七,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运行和干部收入以及其他财产来源的监督检查。

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做法,是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执政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也是我们党的宝贵政治财富和思想财富。对于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讲,更要在工作中付诸实践,始终坚持,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我们领导干部在财产观问题上,还要注意把握好三点:

一是“财产为了谁”。我们共产党人恪守的财产观是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权力观相联系的财产观,我们在财产问题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自己。

二是“财产从哪里来”。我们共产党人财产的来源都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而不是不正当的、非法获取的。

三是“财产用于何处”。我们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我们领导干部自己的财产也不能用来交换或谋取不应该得到的权力或私利。也就是说,作为共产党人和党的领导干部,在财产观问题上,我们也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

综上所述,面对今天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其对我们党的挑战,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推进社会革命的同时坚持自我革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权力观和财产观,革除那些资产阶级的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权力观和财产观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建党时期的奋斗精神体现了“立党为公”的建党宗旨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忻平

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老、新渔阳里发起和初建的百年纪念之年,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创建一百周年。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习总书记指出的建党时奋斗精神就是建党精神与宗旨,核心是“立党为公”。

一百年前的1920年是个关键年份。2月陈独秀南下寓居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后《新青年》编辑部也随迁至此。在此发起初建了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发挥了临时党中央和联络中心的作用。因此,老渔阳里被誉为孕育党的“秘密花园”。

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原先是戴季陶住所,迁出后成立中俄通讯社,1920年8月在中共发起组领导下,最早的党员俞秀松等8人在此成立了第一个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这里还是党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学员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

一个共同事实是:党的一大和团的一大都不在渔阳里召开,但前期筹备工作都在此完成,大会闭幕后党、团中央领导机关又返回此地办公。一大前,陈独秀等在此指导建立各地党组织。一大后,中央局马上回到老渔阳里办公,老渔阳里成为最早的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同样,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后,团中央机关迁回上海新渔阳里。党、团在此发起初建,最早的中央机关都设在渔阳里,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

渔阳里和中共一大是建党伟业的两座高峰,是一个符合历史逻辑的建党过程。首先,党的胚胎是在渔阳里长期孕育,没有渔阳里发起初建,就没有后来的“一大”正式建党。因为无法解释党还没有建立,却已经有了各地方党组织和五十多位党员的事实,无法解释党还没有建立,各地方党组织却能够派出“一大”代表的事实。反之,没有经过“一大”公推选举的民主程序,日后中央局和书记行使权力也就缺乏法理依据和党内心理信任基础。其次,从渔阳里初建到“一大”是一个符合历史逻辑的发展过程。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总之,从渔阳里到“一大”,党已经具备了一个现代政党基本要素和成立的逻辑过程。

建党时期的奋斗精神体现了“立党为公”的建党宗旨。习总书记指出的“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就是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总结建党精神四方面核心内涵是:爱国奉献、忠诚为民的担当精神;追求真理、坚定信仰的求是精神;开天辟地、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饶、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

归纳起来,建党精神的根本是“初心使命”,核心是“立党为公”。立党为公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对共产党性质的准确定位。《共产党宣言》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李大钊将中国革命的成败关键视为共产党的建立和联系“劳动群众的战斗领导者”。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党是“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突出强调了共产党员立党为公的宗旨。

立党为公的建党宗旨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发起初建到正式成立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共产党人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彰显了奋斗精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来,建党精神演化革命精神谱系,今天化为时代精神,建党宗旨也始终是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指引着中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时代特点 弘扬红船精神

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王登峰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这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3年前,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了“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号召。紧接着,中央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在嘉兴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红船精神蕴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奋进伟力,昭示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在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中彰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今年以来,我们嘉兴面对新形势,坚决落实中央各项部署,主动应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各项发展工作。其中,高技术产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增速近居全省第二;服务业逆势增长,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二。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嘉兴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首位战略,坚持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全力打好“枢纽嘉兴”“创新嘉兴”“品质嘉兴”“开放嘉兴”四大会战,沪嘉城际、沪平城际、通苏嘉甬、沪乍杭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红船精神蕴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人民至上理念,昭示我们要筑牢“执政根基”,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红船精神的感召下,嘉兴秉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健全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机制,持续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凝聚民心,加快建设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城市;深入实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农村综合集成改革,促进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城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现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全域资源要素充分流动。

红船精神蕴含“勇立潮头、破浪前行”的创造创新动力,昭示我们要坚持“创新不止”,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显现中国道路的实践伟力。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上海的龙头牵引下,我们加快建设党建高地,努力建设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城市;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均衡、城乡协调发展优势,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今年以来,我们克服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力度,创新网上洽谈、云上签约等招商方式,实现了逆势飘红。上半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49个,签约百亿产业项目12个,世界500强项目10个,超亿美元产业项目32个,均居全省前列。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持续优化整个市域的营商环境。

弘扬井冈山精神 决胜脱贫攻坚

中共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大胜

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吉安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井冈山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下辖市井冈山市在全国第一个脱贫,吉安县成为全国第一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其余3个国定贫困县也相继在2018年、2019年脱贫摘帽。

坚定执着追理想,牢记率先脱贫之托。树立“带好头、作示范”之志。吉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带好头、作示范”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主动自我加压,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确立“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前列”的目标,力争所有贫困县提前脱贫摘帽。激发“我要脱贫”之气。吉安市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全面实施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广泛开展“讲好故事、紧贴实际、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务求实效”弘扬井冈山精神行动,激励贫困群众学习祖辈投身革命、支持革命的斗志,凝聚“靠党靠集体,更要靠自己”的共识共为,主动投身脱贫致富。

实事求是闯新路,探索因地制宜之法。精准识真贫。吉安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调研,组织661个调研组走访贫困户,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程度的不同,创造性建立“黄卡户”“红卡户”“蓝卡户”三色贫困户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精准扶真贫。吉安市解放思想、勇闯新路,确立“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推行“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工作方法。精准稳脱贫。2020年4月,吉安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遇困即扶”机制,坚持“快速及时、预防为先,精准聚焦、一事一策,分类认定、简化程序,动态管理、解困销号,群众主体、志智双扶”的基本原则,创立一套排查核准程序、一套应急救助办法、一套专项帮扶措施、一套保障措施体系的“四个一套”救扶体系,为稳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依靠群众求胜利,汇聚全面脱贫之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吉安市一方面把群众组织起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成立了1300多个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另一方面把群众调动起来,发挥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的生力军作用,采取“大户示范、联户经营、小户铺开”的模式培育示范户,激发群众的自身创造活力。筑牢脱贫致富“火车头”。吉安市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移民安置点上、龙头企业上,吸纳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带动群众从中受益,成为全面小康的“火车头”,所有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协会、移民集中安置点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今天,为构建大扶贫格局,吉安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多方面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与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结对扶贫、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地方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单位帮扶、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贫困户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汇聚起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都要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即将历史性实现。在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吉安市将始终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努力让井冈山精神在新征程上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时代华章

遵义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何琼

遵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召开了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演绎了四渡赤水的军事传奇,绘就了“苍山入海、残阳如血”的豪迈诗篇,铸就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成为遵义人民铭刻于心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激励800万遵义人牢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时代发展新篇章。

如今的遵义市,又在书写着时代的新篇章。2020年3月3日,革命老区遵义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全市8个贫困县退出、871个贫困村出列、92.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之地的新跨越。

遵义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市级部门先后派出驻村工作队883个,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4475名奔赴脱贫攻坚战场;15个县(市、区)党委、554个基层党委、1181个党总支、10717个党支部参与脱贫攻坚,组织11.9万名干部参与脱贫结对帮扶;探索总结形成了产业扶贫“一长两短”全覆盖、异地搬迁“三搬三变”集中安置模式等工作经验。2016年,赤水市探索实施“九不增九感”经验得到肯定,成为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典型样板。

遵义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帮扶同盟军的一路相随。20世纪60年代开始,上海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和4万多职工内迁到遵义,大力支持遵义工业。2013年以来,上海市财政帮扶遵义资金累计投入14.4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项目651个,互派干部挂职、开展各类人才培训5万多人次,开通“劳务直通车”18个,帮助4.4万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

面对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遵义市各界坚守初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书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遵义故事。2020年3月13日,随着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遵义市32名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实现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我们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市上下闻令而动、率先启动“五类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全覆盖,率先改造组建定点医院,率先提出以户为单位阻断疫情扩散……将一切工作做到精致细致极致。当党中央号召各省支援武汉后,遵义278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广大群众捐款捐物、倾尽所能。在危急的关头,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817个临时党支部、3079支党员先锋队挺在最前面,1273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们逆行出征,不辞辛劳、日夜奋战。全市农村地区没有发生1例感染病例。

近年来,遵义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2019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5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0亿元。同时,按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安排,遵义将在“一核一线多点”的总体思路下,建设6个展示园、2个展示带、5个首批特色展示点,依托长征历史步道建设打造“红军路”,串联沿线“红军村”。我们重视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书写“红旅融合”的遵义故事。从黄大发到杜富国,遵义3年出了两位全国“时代楷模”,这是红城遵义初心不变、砥砺前行的生动体现。

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85周年,历史眷顾英雄的遵义,时代召唤奋进的遵义,遵义人民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富民强市的新长征路上,演绎更加精彩的遵义故事。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柯昌万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视察,看望慰问父老乡亲,他深情地说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时特别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

传承红色基因,奋进伟大时代,红色是我们的底色,红色经验根植于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让信仰之火熊熊不熄,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延安人民深深体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实际,一心为民,埋头苦干,无私无畏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幸福。

延安人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同人民一起奋斗、一起前进,一起圆梦,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实干就是对红色文化最好的传播,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这些年延安干部群众坚持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境界,不断推动延安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今天的延安,地变绿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人变富了,延安380万亩最好的苹果成了老区人民的致富果、幸福果、开心果,革命胜利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今天的延安村村通上柏油土,乡亲们喝上了放心的水,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今天的延安干净整洁,安全有序,充满活力,历史风貌更加彰显红色印记更加突出,现代化新区生机勃发,年轻人都喜欢在这里创业,投资人都竞相在这里发展。延安的干部群众以不懈奋斗的汗水阐释初心,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践行使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深深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凝聚智慧和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深切体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守本色,埋头苦干,用延安作风激励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用延安精神把延安建设得更美好。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深切体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用好当下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扩大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用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用满腔的热忱和满怀的真诚,广泛寻求协作支持,用深化改革这关键一刀推动发展,认真学习借鉴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扎实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共同推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牢记嘱托担使命砥砺前行作表率

中共平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付红瑜

从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到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一共621天。在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主要体现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公仆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政治协商、团结合作的民主精神,立规严纪、集中统一的看齐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时,对“两个务必”赋予了新的内涵,对“赶考精神”进行了进一步升华拓展,深刻指出“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求我们“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传承好红色基因,我们始终坚守政治本色、对党绝对忠诚。充分挖掘“西柏坡”“李家庄”等党性教育内涵,传承平山团、栗氏三烈士等革命先烈精神,用足用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李家庄统战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回顾党的历史、牢记谆谆教诲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为加快发展积蓄强大正能量;实施了平山县红色资源规划编制摸底调查项目,在全县红色文化资源大普查基础上,共挖掘整理134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将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与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和全域旅游相结合;加大红色文艺创作,创排了《白毛女》《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西柏坡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一批红色文艺作品。

发扬好革命传统,我们始终团结依靠群众、保持斗争精神。开展了一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通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迅速组建了以3.5万名党员为骨干的抗击疫情队伍,在全县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构筑了县乡村和党员先锋队四级防控网,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全县没有发生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开展了一场稳岗就业攻坚行动。成立“民营经济和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抽调各部门骨干力量,组成“疫情防控专班”驻厂服务,一企一专班,确保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利用好老区资源,我们始终牢记宗旨意识、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探索“大产业覆盖、小产业带动、点对点帮扶”新机制,实施“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扶贫”新模式,引导贫困户全部入园入社入股,通过“三金”稳定增收致富。2017年整体脱贫“摘帽”。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产业作为主线,借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承办省市旅发大会,精心打造了西柏坡红旅小镇、国家部委旧址、李家庄统战故里等红色研学点,实施了230公里“快旅慢游”大环线,走出了一条“发展全域旅游、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富集的山场资源,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建成了一批苹果沟、核桃谷、花椒岭等沟域经济产业带。

站在新的起点上,50万平山人民像大山一样忠诚,如河流一般坚韧,似平原一样坦荡沉稳,老区人民将时刻牢记总书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16字要求,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接续赶考,以昂扬的意志传承好红色基因,守护好绿色生态,争做好护城河。在加快高质量发展路上,努力向党和老区人民交上优异的答卷。

以新的伟大实践诠释初心使命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 韩久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说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就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同时,不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形成了脱贫攻坚的新思路,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依靠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实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减贫9348万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至2019年末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至0.6%,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基本实现,94%的贫困县实现摘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度,但困难和挑战改变不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紧要关头,在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关键节点,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一边防治疫情一边如期实现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体现了我们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意志和必胜决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如期胜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伟大目标已经指日可待。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扫描二维码,进入“第二届初心论坛”专题

文字整理:潘良蕾 游思静

原标题:《第二届“初心论坛”发言选萃: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