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其仁:后发创新应成为深圳新企业精神

2020-09-22 1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中国逐步崛起、中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加剧之时,中国改革的先行示范者——深圳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用加速度腾飞和高质量发展向世界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9月21日,由正和岛、中信出版集团、中国平安集团联合举办“进无止境——纪念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暨企业精神”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共同探讨深圳奇迹的动因与密码,展望深圳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方向。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指出,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 后发创新应成为深圳新的企业精神,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才能在产品上获得独到性或取得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和尊重。

我们面临的挑战要比所有这些年度性的事件更加深刻,因为它跟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经历过的高速增长和全球竞争格局有关。全球格局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夹在中间的困难境地。

如果说40年前中国是凭当年的贫穷加上改革开放,然后以很低的成本,加入了全球竞争的话,那么今天这个格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我们上头有很硬的天花板,就是发达国家。虽然它们矛盾重重,面临经济增长的很多新问题,但是它们手里有的东西依然具有独到性优势,一些关键的产品、关键的要素,全世界市场都需要。

举两个例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年,美国华尔街给全球经济烧了这么大的洞。但是2008年美国有一家公司叫苹果,它的产品往全球消费者销售,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美国经济也是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有一家美国公司它的电动汽车,也是引起全球,包括中国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可能要重新定义汽车这个行业。这种独到性优势,在全球竞争当中始终高高在上,特别是在贸易战、科技战打到了卡脖子领域,我想每一位在座的都有感受。就是有些东西没有的话不行,其他地方没有供应,这是我们头上的一块天花板。

我们的底下跟40年前比有很多变化。40年前比中国穷的国家有很多,但通常不会出产在全世界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今天的情况不同,越南、印度开放比中国晚,人均收入比中国低,但是它已经形成了非常强的竞争力。现在去很多发达国家的超市、Mall里面看,找一些服装翻翻,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的比例月目标看,中国的比例反而在减少。

所以中国经济几十年面临这么一个局面,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往上走,独到性优势还非常薄弱,后面又有追兵,成本比你还低,中国的产业正在移到印度去,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我2007年在深圳讨论过,中国经济叫突围,因为两头被围住了。现如今发达国家不单单是有独到性,而且发达国家跟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处在一个非常麻烦的阶段。

我们中国经济多少年来是出口导向,有大量的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结合外来的资本、技术、世界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对我们开放,我们就形成了大量的出口。大量的出口就形成了顺差,投资环境改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从90年代早期的时候几百亿美元的储备,变成了变化的几万亿美元储备。美元储备在中国不能用,我们必须去购买美国资产,其中很大一块要买美国政府的债,买美国企业的金融产品,还有很大一块是美国政府在联邦的债。这个钱就构成了我们的外债,要进入美国的金融市场。美国的金融市场由于资本供应非常充沛,所以它的利息长期以来一直非常低,可以刺激消费,就有逆差,有大量的进口产品,然后大量的对外投资。

中国的改革开放打破了贫富经济的壁垒,资本打通,劳动力某种程度也打通。劳动力虽然不能大规模地移民,但是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可以出口,等于把劳动力含在产品里面来层层运过去。这个打通以后,大家看全球的分配情况都面临一个新的挑战。

什么挑战呢?发达国家劳动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在这一个平台上竞争,这是打通了资本市场。原来发达国家的资本,主要给发达国家的十多亿,武装他们的劳动力。全球来看,资本的相对稀缺性极高,工人和工人之间的竞争激烈,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发达国家的工人,因为它的工资已经非常高了。过去不会受到中国工人、印度工人的冲击,现在全球化以后,你的产品跟它一竞争,它的产品卖不动,这当然影响它的收入和就业。所以这个经济体内部的收入分配,某种程度不兼容。这种局面全球化,总体来说提高了全球的生产力,总体来说对发展中国家的好处更大一点,但也有受损害的集团。发达国家受损坏最大的集团就是劳动力。

国内也一样,国内整体来说实施开放对我们有帮助,但是越靠沿海,好处越大,因为资本从沿海来的。离开资本、离开技术远一点,不懂英文,不懂对外来往,就要差一点。所以全球化确实是推动了全世界经济的增长,对不同的利益集团也有不同的影响。这些问题会反应到意识形态、观念和政策上。

下面我讲讲国内的变化。

顺差加大外资进入,这是好事情,中国从来没有这么多外汇。进来一块美元,就要有6元人民币付出去,把美元买回来。谁付呢?央行付。央行的钱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进了国内市场会转起来,资产价格就会有动向。

所以每一块的国家外汇储备,都对应国内的人民币,好处就是不差钱。你想几十年前中国多差钱,现在不差钱。这些钱进入了土地,进入了要素,你的成本就上去了。

经济在不差钱的环境运转,就是你的成本在极速的提高。我们还有市场竞争的成本、法定的成本。看一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间,名义的GDP增长了8.6倍,工资总额8.8倍,税收16.7倍,非税的政府收入增加了18倍,社保缴纳增加28.7倍,最厉害的就是土地出让金,增加了64倍。这些背后就是成本在极速提高。

这个成本不是大家你情我愿,大家争劳动力就导致的,而是法律规定的,不交这个钱就违法。问题来了,你的独到性没有上去,而成本大幅度上去了,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国民经济面临的最基本面的挑战。所以增长速度,就是2008年到2010年就发生了变化,从平均9%到10%的增长速度,一下子到了6.5%左右。

即便疫情消失,我们要回到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的难度都非常大,这个难度在我看来是结构性的。

怎么对付这个问题呢?

第一个方向,经济学教科书的成本永远都是一条线,什么意思呢?成本降降降,降到最优点以后,成本线一定会上去。经济增长、收入翻两番,倒过来就是成本,这就是经济。用新的办法来组织生产,把成本项往右下方推,会找到一条还可以持续下降的曲线。无论是政府改变营商环境,还是企业优化环境,控制成本永远有潜力,也就是让你的成本优势持续时间长一些。

第二个方向,花更贵的钱,雇更厉害的劳动力,用更高的投资买更高的设备,开发新产品。你生产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所以这就是整个商业世界最重要的东西。要么有本事生产别人要,别人不能要的东西,要么是成本比别人低,就靠这两个东西来立足。一个是独到性,一个是持续的成本优势,这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

关于创新突围这件事情

创新突围什么意思?你看中国市场是个后发国家的市场,后发国家特点,就是等到你和平下来搞经济建设的时候,发达国家早走到前面去了。

毛主席50年讲过,中国会造什么?会造椅子板凳,其他都不会造,不会造汽车、不会造拖拉机,更不会造飞机。那好,前面有人造出来,我们看到以后,马上造出来就可以。这就是后发优势,他琢磨很久才造出飞机,你看到飞机就去造,中国的整个庞大的经济基本上都是看到然后造。

发现了原理,看看利用原理能不能把它变成技术,技术能不能整合成产品,产品能不能变成产业。中国的未来,如果我们光是看到了造,仅仅因为别人卡你脖子,你就想办法造,这个远远不够不够。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人口,我们已经和平建设几十年了,应该在“想到造”方面发一点力,就是真正在原创上去下工夫。

后发创新应成为深圳新的企业精神

周其仁指出,今天我们要定义一种新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从大量“看到了造”跳到“想到了造”,要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大学、国家研究所和产业市场打成一片。“因为讲到底,企业要通过产品的独到性(获得竞争优势),有了这个东西才有交换筹码。如果只会看到了造,不会想到了造,在全球竞争就会有问题。”

周其仁认为,通过技术创新,中国的产业是有希望的。比如华为,华为手机系统变成了5G标准之一,华为实际上是用了一位科学家的论文。这种做法就是把论文和原理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今天的形势告诉我们,仅仅看到了造,仅仅跟随,是不够的。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深圳的民营企业家,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行进。未来我们在五年、十年可以在‘想到了造’方向上取得一些新的成就,这样在全世界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周其仁称。

从穷变富,这是一种企业家精神。把产品做好,这也是企业家精神

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企业家,特别是深圳的民营企业家,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提出一个要求。五年、十年,我们都可以在想到了造方向上,可以造出一些新的成就。这样在全世界,它才会真正的令人尊重。在商业竞争当中,你才有更多的筹码,可以对复杂的世界当中,有更大的发言权。

今年公布的民营500强企业门槛,比十年前比大幅度提高。这时候中国的民营怎么改革突围、创新突围,特别是不要把新定义在别人有,我们拿来做创新。要在整个人类范围、全球范围的新,要从这个方向上开始下工夫。不会一天见效,但是持之以恒,我相信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给我们奠定一个新的发展路径。

相关阅读:

《突围集》

周其仁著

(中信出版社)

著名经济学家,十三五规划委员会委员周其仁教授最新力作;

中国经济的前景和未来走向如何?突围的方向在哪里,突围的路径是什么?

周教授把脉中国经济,解读改革的当下与未来路径。

关于中国经济的当下与未来怎么走,读这本书就够了。

《改革的逻辑》

周其仁著

(中信出版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