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静听天籁——步入杨若云先生工笔花鸟画世界

2020-10-09 10: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艺术简介

杨若云,1962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班。师从著名花鸟画家龚文桢先生、山水画家刘牧先生、及长安画派康师尧先生,研习工笔花鸟画,深得宋人神韵,渐呈个人风貌,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绘画大展并获奖及出版画册。

1999年8月作品《霭》被炎黄艺术馆收藏(证书藏字1487号)

1999年9月作品《金风》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1年作品《春情》入选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1年9月作品《薄暮初降》与世纪同行一2001工笔重彩艺术精品展,并编入出版画集。

2002年由北京市美协提名并举办《世纪新风画展》22幅作品参展(中央美院陈列馆)

2002年11月作品《曦微》参加日本东京,北京-东京白雪艺术作品展。

2002年荣获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协会,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并获奖牌。

2002年10月作品《世纪新风》参加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提名并主办的六人画展(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

2003年非典期间,受北京市政府委托。在宽沟市政府招待所为市政府创作大型工笔国画《锦绣春光》(丈二匹)与龚文桢老师合作,以纪念北京市人民战胜“非典”病魔的伟大胜利并被市政府印制为贺年卡。

2005年大型财经类刊物《魅力中国》杂志专栏采访并与中国文联副主席,前中国美术馆馆长冯远老师一同刊载介绍在第二期上。

2014年9月作品《梦回故园》获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并编入出版画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6年9月作品《晨光曦微》丹青扬州全国花鸟画展入会资格(最高奖)并编入出版画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5年受邀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工笔国画作品《满园春色》并被收藏,陈列悬挂。

2015年7月受邀为中南海怀仁堂创作大型工笔国画作品《喜上辛夷》(与龚文桢先生合作)

2015年受邀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工笔国画《春和景明》(与龚文桢先生合作)

作品欣赏

《扇面花鸟》32x60cm 2020年

《扇面花鸟》32x60cm 2020年

《扇面花鸟》22x55cm 2018年

《扇面花鸟》22x55cm 2020年

在当今的中国工笔花鸟画坛,杨若云先生是一位颇具影响的实力派画家。早年间美术学院严谨的造型艺术训练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写实绘画功底。在当代著名工笔花鸟画大家龚文桢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他在对中国传统花鸟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领悟并深得宋人花鸟画的精髓。逐步形成了色调清丽典雅、造型严谨准确,物态自然生动的写实绘画风格。他以一种大意境、大手笔、大花鸟的精神及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态度,摆脱了传统工笔画的套路,在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中,去亲和自然,并找寻最能令人产生感性生动的审美意象。

他的作品重写实体验,强调形象的具象特点,以及在具象造型中的生命活力表达。其形式仍然单纯凝练、简洁沉静、其语言朴素明净、清新秀雅,在静态中造就了动态的感觉。他十分注意色彩的和谐,在统一的色调之下力求丰富的变化,营造一种极富浓郁诗情的意境。画家在结构画面时,强调了线的组织,使之疏密相间,虚实互映、流畅而富有节奏和韵律感。观赏他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会让你有如身临其境,如梦如幻的感觉。使你渐渐的融入到了他所营造出的意境之中,仿佛回到了宋、元时代。使你的心绪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远离了现代文明喧嚣的红尘。同自然贴近、与禽鸟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于诗意般美好的梦境之中。使心灵得到净化。

摘自《与古人神交 同造化共游——杨若云先生工笔花鸟画世界》文 / 陈翰之

《扇面花鸟》32x60cm 2020年

《扇面花鸟》22x55cm 2020年

《扇面花鸟》22x55cm 2018年

《扇面花鸟》22x55cm 2020年

《圆扇花鸟》45x45cm 2016年

《圆扇花鸟》45x45cm 2016年

观杨若云的工笔花鸟画。首先给人的强烈印象是色调典雅、气象雍容、造型严谨、笔墨扎实。工笔一路尤其花鸟画,最忌甜软媚俗、呆板迟滞。古人去俗,补以文心。而在杨若云的作品中,无论是尺幅巨大的宏篇巨制,还是咫尺的盈尺小品。 给人的感觉无不表现出画家的灵性气质、艺术素养和功底才情,画中境界的营造及审美倾向是以获得蓬勃生机和丰盈酣畅的意趣为主导。突出花鸟情景意趣的自然本质之美。保持着源于自然的体验与感受,呈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对画家的滋养和陶冶。作品清丽典雅,有如宋元花鸟画的俊逸风骨,使人得到心灵与自然神游、思绪与艺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物我两忘的超逸之感。

杨若云的花鸟画传承了宋元绘画的精神内涵和风骨。但同时拓宽了绘画的取材和视野。从古人的折枝花卉以庭园近景走向大自然。那朝气蓬勃的花丛草野,放眼于宇宙八荒,情趣横生,生意盎然,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了花鸟画的新境界,讴歌的是草木花树幽深丰茂、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以蓬勃生机和丰盈酣畅的意趣为主导由此突出花鸟情景意趣的自然本质之美,或风云际会、或波澜壮阔,亦或顾盼低语,无不形具神生,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传韵摄情自然天成,都保持着源于自然的体验与感受。呈现出自然的音韵,造化的神奇。技近乎道。古今中外之艺术均得益于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同时亦开自家面貌的创新之中。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对画家的滋养和陶冶,有如宋元花鸟画的超逸风神,使人心灵与自然、精神与艺术浑然相映。

摘自《清丽典雅、情真境幽——观杨若云工笔花鸟画有感》文 / 林泉

《圆扇花鸟》45x45cm 2020年

《圆扇花鸟》45x45cm 2020年

《圆扇花鸟》45x45cm 2020年

《圆扇花鸟》45x45cm 2020年

《积雨初收隔春树》198x98cm 2020年

《霓裳华羽图》196x98cm 2016年

《暖日晴风彤霞晓》186x96cm 2017年

《幽篁濯露》 64x40cm 2015年

《惜春》40x65cm 2020年

《蝶舞仙姿》 68x98cm 2012年

《玉堂富贵满园春》128x246cm 2015年

《晨露》 68x138cm 2019年

《芙蓉锦鸡》 68x38cm 2019年

《春深闻莺》 68x136cm 2019年

《玉露金风》67x134cm 2016年

《富贵白头》67x138cm 2018年

《玉堂富贵》128x246cm 2017年

《满园春色》374x146cm 2015年

编辑 久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