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郑毅:北京钟鼓楼

2020-09-30 14: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主 | 讲 | 人

郑 毅

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曾任钟鼓楼修缮办公室副主任,退休后于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担任编辑。

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10月7日(周三)14:00-16:00

(请提前10分钟入场)

活动地点:角楼图书馆一层

活动名额:40人

年龄条件:7岁以上

活动费用:免费(活动押金20元)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

注:一个名额限一人参加

(报名后请保存好电子票 ,签到需扫码验票)

北京钟鼓楼已有700多年历史,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报时中心,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鼓楼与钟楼一起,作为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北京鼓楼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一直向南看到景山。鼓楼翘角飞檐,气势雄浑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鼓楼始建于元初,旧名“齐政楼”,地址在旧鼓楼大街南口一带,其建筑规模与今略同。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时,皇宫位置东移,鼓楼随之东迁。我们今天看到的鼓楼,乃是当年在元代“中心阁”的旧址上,仿照原来的法式重新修建起来的。

鼓楼的功用在于击鼓报时,它的中枢是一套测时准确的铜壶滴漏系统。壶前立一铙神,张臂执铙作欲击状。待至壶水一尽,双铙立时击响,不爽毫厘。其后,同时击响的二十四面更鼓则总汇成惊天动地的巨大鼓声。

与鼓楼相距100多米的钟楼始建于1272年(元至元九年),后毁于火,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重建,后又毁于火,1745年(清乾隆十年)又重建。

钟鼓楼与周边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成为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代表当时北京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晨钟暮鼓”现已成为了老北京人心中难忘的记忆。

10月7日,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原所长郑毅老先生将做客角图,来听听老爷子关于“晨钟暮鼓”的记忆,看看作为时代见证者的老城标志性建筑,如何连接着现代文明与古老历史。

原标题:《讲座预告|郑毅:北京钟鼓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