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的小说是一块人性的试金石

2020-09-30 15: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收录于话题#通识日历121个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小说《黑暗的心》,这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1979年的经典电影《现代启示录》,就是以《黑暗的心》为灵感而拍摄的。

| 《黑暗的心》

作者: [英] 约瑟夫·康拉德

译者: 黄雨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

《黑暗的心》的写作背景是康拉德在1890年的非洲刚果之行。小说主人公查理·马洛,就是康拉德本人的内心投射。

马洛是一个欧洲象牙贸易公司的船长,自称刚果之行是他的人生转折点。在去到刚果之前,他满怀信心的是欧洲殖民者像传递火炬一样,将现代文明的先进成果带到非洲,来教化原始的野蛮人。结果他走进非洲内陆,目睹的场景是:在炮弹声中,白人「魔鬼」在疯狂牟利,四周是痛苦和绝望的黑人,宛如阴森的人间地狱。

在这里,马洛听说一个叫库尔兹的英国青年被土著奉若神明,他历经周折找到库尔兹。库尔兹一开始抱着教化野蛮的信念,可后来为了财富、权力而抛弃一切道德原则,灵魂不断堕落。库尔兹的为所欲为最后反过来吞噬了自己,他变得极度恐惧,临死前,他还在高呼着「可怕」。

马洛在非洲原始丛林的探险历程,隐喻着人类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寻过程。这段历程,一层层剥开了所谓「文明」的阴暗面,欧洲殖民行径的真面目,以及现代文明背后堆积的罪恶——原来,我们才是禽兽。

最终,马洛反思道:

「他们是征服者,而要当个征服者你只需要有残暴的武力就够了——即使你得了手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因为你的力量仅仅是从别人的软弱中产生出的一种偶然而已。」

当马洛回到「文明社会」,却愈发感到格格不入,敏感而抑郁,只得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行走在坟墓般的城市里,直至死去。

写作《黑暗的心》,与康拉德自己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别尔季切夫,5岁时随父母流亡到俄罗斯北部的严寒之地。17岁时,康拉德离开波兰,参加了法国商船队,从此开启了二十余年的海上生涯。他从底层的徒工做起,一步步当上精英船长,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遇见形形色色的乘客,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和写作素材。

1890年,他来到刚果。这片地方当时被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骗」去。随后,利奥波德的爪牙在这里疯狂压榨财富,穷凶极恶地鞭笞、奴役着土著黑人。

《黑暗的心》以此为背景写成,这个标题也有着双重寓意,非洲大陆在地图上呈现的形状就像一个心形,但它处于有史以来最为黑暗的年代。「黑暗」成为这个时期非洲的主色调,也是这部小说的主色调,象征着「文明人」摆脱虚伪面具后,真实人性深处的邪恶和黑暗。

评论界曾将康拉德的小说分为三类:海洋小说、丛林小说和政治小说。康拉德的作品虽然海上、丛林生活为体裁,但实质是现实世界的一种缩影。正因为如此,《黑暗的心》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

康拉德说:

「我全部的关注都是给予事物、事件和人的『理想』价值的。如此而已。」

他怀着一种无奈的宿命感,探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本质。哈佛大学教授马娅·亚桑诺夫在《守候黎明:全球化世界中的约瑟夫·康拉德》中评价他说:

「康拉德的著作已然演化成了一块试金石,考量着非洲与欧洲、文明与野蛮,以及帝国主义、种族灭绝和心智癫狂等课题,探讨着人性本身。」■

参考文献

[英]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心. 黄雨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原标题:《他的小说是一块人性的试金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