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课︱微观成都③:消失的袍哥

澎湃城市课
2020-10-05 17:12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袍哥曾是四川的民间秘密组织。据历史学家王笛研究,参与袍哥的人不仅有当地的知识分子、军队人士、政府官员,还有社会底层的农民、乞丐、苦力、做小生意的人等。他们日常使用隐语和暗号交流,遵循一套自定的教义规则,形成了一个具有一致身份认同的江湖联盟。

王笛通过多年研究袍哥,揭开了一个散布广泛的隐秘社会,探究了旧时川地的这个复杂社会群体的政治思想、身份认同以及行为方式。在《微观成都》第三集中,他将从《鹿鼎记》的陈近南谈起,讲一讲四川袍哥的故事。

插画&海报制作:陈鑫培  题字:孙鉴  策划:康宁

欢迎收听本集音频

讲者:王笛  音频制作:康宁
本集文稿如下:

袍哥作为一种组织、一种社会团体,已经消失了半个多世纪。今天我们再来了解袍哥,有很多问题还很难解决。

说到袍哥,不能不提到哥老会,其实袍哥就是四川的哥老会,袍哥出了川就被称为哥老会,不过在云南、贵州也有很多地方称袍哥。实际上,哥老会散布在长江沿线的七个省,有着广泛的基础。

四川成都街边,待客的手推车。图片摘自《甘博的摄影集(1908-1932)》。资料来源:美国杜克大学D.M.鲁宾斯坦珍稀图书和手稿图书馆(David M. Rubenstein Rare Boo k&Manuscript Libaray,Duke University)。

哥老会的起源很难说清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金庸的《鹿鼎记》里,韦小宝的师傅陈近南就是哥老会的一员。按照《鹿鼎记》的说法,陈近南是天地会的创始人,最后被郑克塽杀死。他告诉韦小宝,自己的真名其实叫“陈永华”,而“陈永华”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

陈永华是福建人,他的父亲是进士。清军在1644年入关以后,他的父亲自杀了,陈永华就参与了郑成功的抗清,成为郑成功非常得力的谋士,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提议经营基地,在台湾发展教育,兴修水利,发展经济。1662年,郑成功去世。在他去世之前,他把儿子郑经托付给陈永华,相当于托孤,让陈永华辅佐郑经。

金庸在《鹿鼎记》还提到了另一个人——冯锡范。冯锡范当时是郑经的侍卫首领,他和陈永华闹不和,排挤陈永华。后来,陈永华不得不辞职,于1680年在台南去世。按照《鹿鼎记》的描述,如果陈近南是陈永华,那陈永华的武功很高强,但根据历史记载,陈永华根本不会武功,是一个儒生,而且他是病死的,死在台南。但在《鹿鼎记》里,陈近南是被郑经的儿子、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杀死的。

袍哥《开山令》资料来源:《江湖源流》,民国手抄本。

小说中的故事和历史变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更麻烦的问题是,关于哥老会、袍哥以及天地会的资料中,还真有陈近南这个人,但不叫陈永华。资料里说,陈近南被郑成功派到四川的雅安,于康熙九年在雅安开了“精忠山”。什么叫“开山”呢?就是袍哥成立一个公口,这就称为“开山堂”。

所以,按照袍哥的资料记载,陈近南是第一个把哥老会传到四川的人。他原本是准备联合吴三桂发动起义、反清复明的,但发现虽然吴三桂反清,却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明朝。在那之后,陈近南大失所望,结果被一个四爷告发了,他不得不逃跑,随后逃到了湖广的白鹤洞,所以后来他又被称为“白鹤道人”,由此精忠山的英雄们便散伙了。

1998年,香港TVB版《鹿鼎记》中夏韶声饰演陈近南。

说到袍哥的起源,还不得不提到郭永泰。郭永泰是四川永宁人。根据郭永泰的说法,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在福建游历,有一天晚上歇息在一个渔民家中,看到米缸上摆着一本书,书封印着《金台山实录》,还盖了一个章,印章的内容是“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

他一看,觉得这个不得了,因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就是郑成功的封号。由此可推断,《金台山实录》应该就是郑成功留下来的。他问:“主人,这是从哪儿来的?”主人说:“我父亲很多年以前从海里打捞上来一个密封的铁盒子,揭开一看,里面就有这本书,还有一个玉石印章,还有几件其他的器物。”主人家说,自己不识字,不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郭永泰便说,愿意花一千钱(大概一两银子)把这本书买下来。又问道,印章在哪儿?主人家知道这个印章很值钱,保存得很好。郭永泰说,愿意花十两银子把这个印章也买下来。

这些都是郭永泰自己讲的故事。1848年,他把《金台山实录》整理印行,称之为《海底》,又叫《江湖海底》,或《金不换》。为什么叫《海底》呢?因为这个铁匣子来自海底。“金不换”则表明其珍贵程度,给金子也不愿交换。

《江湖海底》

根据《江湖海底》的说法,郑成功退到台湾以后,将其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于1661年在台湾金台山明远堂开山立堂,开始了秘密结盟,之后把陈近南派到雅安,去开拓这个组织。清军攻克台湾时,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为了免于秘密被发现,就把这些早期的文献《金台山实录》封存在铁匣子里,沉到了海里。按照郭永泰的说法,渔民把这个铁匣子打捞起来,被他发现,再买来将其重新整理出版。

天地会也有类似的故事。但问题是,《江湖海底》的这个说法,我们没有办法证实,万一是郭永泰自己编的呢?我们怎么证实哥老会、天地会真的和郑成功有关系呢?历史学家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没有找到直接的资料。

作为历史研究者,一定是有多少资料说多少话。过去关于袍哥的书都带有通俗性,其中不少书都说袍哥的起源与郑成功有关,人们轻易就把这个观点接收了。

那么,我是如何看待传说与历史的关系的呢?我感兴趣的还不在于到底哥老会是不是郑成功在1661年台湾金台山开山堂留下来的,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袍哥或者是哥老会要把自己的历史和郑成功联系起来呢?为什么要把他们的始祖说成是郑成功?其实这后面有很深刻的历史原因,这是我们历史学家应该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这些故事反应了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就是“反清复明”。因为郑成功是反清的英雄,那么把这个组织的历史和郑成功联系起来,实际上得到了一种身份认同,相互认为是兄弟,这样有利于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号召民众,并且给自己以信心——我们的创始人是英雄,可以打着他的旗号不断扩充。

其实,我有相当大的倾向认为郭永泰发现的《金台山实录》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写的,或者是他的团伙写的,或者是他根据当时流传的一些江湖故事再创作的。当然,我也不能完全百分之百地肯定我的猜测,因为中国的历史是很复杂的。说不准哪一天,在台湾、福建或者四川,人们突然打开了一个墓,结果发现了真的《金台山实录》呢?《金台山实录》的原件已经看不到了,上面的印章也可能是伪造的,毕竟伪刻一个“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为什么《金台山实录》的原件和章都找不到了呢?哥老会的解释是,由于太平天国战乱,这些东西丢失了,但现在我们也没有办法证明这些说法。

我研究袍哥,要运用各种资料,从金庸的小说,到郭永泰编辑的《江湖海底》,再到我后来写《袍哥》使用的沈宝嫒的调查资料。

如果你看过我写的《袍哥》,就知道我所用的基本资料就是一位叫沈宝嫒的大学生的调查资料。1945年,她到成都郊区一个叫“望镇”的地方调查,之后写了这份调查报告。我要使用沈宝媛的这份调查报告,首先要确定“望镇”到底是什么地方。这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基本功就体现出来了,我需要通过文献记载来考证,还要研究地图。经过了一系列严密逻辑的考证,我认为“望镇”是成都的崇义桥,现在崇义桥已经被列入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北京大学沈宝媛撰写的《一个农村社团家庭》调查报告。

虽然我不是考证学派,但是考证有时是必须的,像晚清很多考证学派到现在影响还很大,考证是历史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考证虽不是我研究的主要方式,但考证的过程我原原本本地写在《袍哥》那本书里,是想要告诉读者我不是凭空判断的,是一步步推导出来的。

我还从各种历史资料、档案和其他记载中搜寻线索,基本上重建了四川袍哥重要的方方面面。比如,袍哥的组织结构,我刚才也提到过,建立袍哥组织又叫“开山堂”,其组织的总部又叫公口,或叫码头,内部一般分为八个等级。大爷叫“龙头大爷”“舵把子”;二爷基本上是军师;三爷是管事。袍哥里没有四爷,有一种说法是陈近南雅安开精忠山的时候,四爷背叛了;也有另一种说法,“四”和“死”谐音,不吉利,还有“七”和“截”近音,也是忌讳。所以,上四排一般是指大爷、二爷、三爷、五爷。五爷分红旗五爷和黑旗五爷,黑旗五爷管外,红旗五爷管内。然后,下四排就是老六、老八、老九、老幺。

在《江湖海底》里,有口令、旗帜、排阵、会场布置等信息,袍哥开会或举行仪式会场呈四方形,人们就站在四个方向上。

袍哥秘密会社的公口布置,有旗帜、口号、牌位、隐语等。

参加袍哥组织的人分布非常广,上到知识分子、军队人士、政府官员,最有名的是张澜,他在民国时期当过四川省省长、成都大学校长,他是大袍哥;社会最底层的有农民、乞丐、拉车抬轿做苦力的、做小生意的,他们也大量加入袍哥。为什么他们都要参加袍哥呢?因为他们要得到保护。比如,你是做小生意的,地痞流氓会来骚扰,让你的生意做不下去,如果你加入袍哥就会得到保护。

1949年以后,袍哥被彻底摧毁了,这是长期与国家权力对抗的秘密社会组织的必然命运,但是它的一些文化和语言还是流传了下来,值得我们今天认真研究和了解。

    责任编辑:康宁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