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绝经的52岁妈妈枯坐了一夜:我不再是个完整的女人了

2020-10-10 16: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江湖边 ✑ 撰文

酒鬼 ✑ 编辑

最近重温了一遍《请回答1988》。这部剧讲述了1988年首尔胡同邻里之间的温暖故事,评分高达9.7,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也是我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豹子女士闭经的桥段。

当她发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化后,不仅把这件事告诉了胡同里的姐妹:“来了三十多年月经难受得要死,终于不用遭罪了。我要正面突破!”

还召集家人打预防针:

“有可能突然上火,直接离家出走。可能全身刺痛,也有很多人会得抑郁症”——所以有些家务,就你们干吧。

表面上还是那个强悍的酷主妇。

但丈夫半夜醒来,发现她独自枯坐、唉声叹气,陷入闭经后深深的失落。

-老婆,你没事吧?-有事,我有事。

然后BGM响起,“青春就像谢了又盛开的花叶”,仿佛说出豹子女士的心事:

岁月终于宣判我不再年轻。我作为女性,失去了魅力、性感和生育的能力。我老了,不再是个完整的女人了。

这些话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在闭经时也说了这么一句:我不来月经了。

当时我并不知道,一些女性会经历“闭经抑郁”,她们可能觉得自我价值丧失,孤独又无处诉说。

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回答可以说非常 NOT to say 样板了:“可以可以,终于摆脱痛经了,羡慕!棒!”(然后就没下文了)

后来问起别人,大家要么没注意,要么不知道,且普遍觉得不是啥大事。

然而《1988》里的德善,不仅会陪妈妈出门散心,吃好吃的、做指甲,还买了更年期营养品,告诉她,全家人都会一起陪你度过。

闭经/更年期(Menopause)带来的失落,不仅仅关乎身体的自然衰老,同时也被文化、性别观念所建构。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聊聊与“更年期”有关的心理状态、解剖痛苦的来源,并寻找管理它的办法。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经历更年期。

“年纪轻轻的姑娘不要活成一个绝经的老妇女”

不搜不知道,“绝经妇女”还是个骂人的脏词。

——它饱含了负面印象。暗戳戳的性别攻击,仿佛是所有女性后半生的宿命。

从医学上说,“闭经”是一种由生殖激素下降导致的自然衰老现象,通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雌激素和孕酮(一种与月经有关的激素)分泌减少,卵巢老化并逐渐失去功能,月经就渐渐不来了。

而所谓的“更年期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燥、性欲减退、情绪变化、睡眠问题等,由性激素波动引发。这是个漫长的生理过程,可能在月经停止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开始出现,并在最后一次月经后持续4年或更长时间(NHS,2018)。

虽然男性也会经历更年期,但在文化范式中,它仍是个隐秘的、以女性为中心的话题。

当一个女性经历更年期痛苦,她可能经历的是什么?

1)“生育、青春和性的终结”

美国心理学家Bernice Neugarten的研究表明,超过50%的女性将更年期描述为一种不愉快的经历。

它可能意味着恐惧。比如“不再有生育能力”和“失去女性的感觉”。

但在传统社会里,能生孩子(且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生孩子)被视为成功的象征。因此社会普遍轻视更年期妇女。

在临床医生Sylvia Gearing博士的研究中,参与者们被要求使用一些词描绘ta们对更年期、育龄和孕妇的印象。分析结果显示,ta们对更年期妇女的评价最差——共有52个词与消极情绪、疾病和衰老有关,而刚成为妈妈的女性只有22个。

研究小组发现,年轻女性对更年期女性尤其苛刻。女性群体更认同“女性化”(Women identify with being feminine)。她们应该永远18岁,而衰老=厄运的标志。

2)如今,“更年期”早已超越医学范畴,用来泛指“妇女的坏脾气”。

“喊你吃饭喊了三遍的妈”、“工作上抠细节的女领导”、“多唠叨了几句的妻子”……上了年纪的女性,只要一发脾气,就往往被说是“更年期”。

好像成了中年妇女群体的集体标签(然而NHS数据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女性会出现严重的更年期症状)。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沈奕斐在《透过性别看世界》中说:

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中年女性的正常反应被纳入到“变态”之中。

如果一个中年女领导在面对一群懒惰的下属时,因为一个具体的问题而发脾气的时候,经常被抨击为“更年期”。更年期概念给下属不听从或者反抗、讽刺女领导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口实。

它还掩盖了女性在这个阶段真正的压力和病症,使得真正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比如,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工作压力最大,孩子又正处于青春期,需要母亲更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所以,女性会产生焦虑、烦躁等症状,因为人们把这种症状归为更年期,完全忽视了女性的真正焦虑的原因,从而女性无法得到应有的关心、体谅和心理咨询,导致情况的恶化。

其次,真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人,由于更年期被贴上负面的标签,而得不到和其他病人类似的关心和帮助,反而被排斥、被孤立。

今天的更年期概念是被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其本来的样子。

3)更年期的痛苦,常被理解为是个人缺陷和神经症的结果。

事实上,医学认识到激素与更年期之间的关系不过100多年时间。在此之前,更年期被认为是女性“歇斯底里(臆症)”的一个征兆。

这是挺野蛮的一个逻辑:你觉得不开心,是因为你有病。你应该处理自己的不适。

虽然有研究发现,个人心理脆弱性(Personal psychological vulnerability)确实与绝经期的抑郁和痛苦有关。

比如:自卑、有情绪障碍史、无法适应变化、对更年期和衰老持更消极态度、神经质和特质焦虑者,容易出现更多的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仍然是抑郁症的独立预测因子。哈佛大学曾对从来没有抑郁症的女性进行了一项新的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围绝经期妇女中可能出现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是未经历更年期妇女的2倍。

但这些结论在大众传播中的一个危险,是将致病因素指向妇女本人,从而掩盖了事实的全貌,尤其是社会影响。

4)缺乏亲密关系的支持,缺乏同理心的表达。

简言之,无人诉说、无人倾听、无人支持。你的女儿可能对此笑嘻嘻地一带而过,而丈夫像个闷葫芦,身边又没什么亲密的女性朋友。

2010年,旧金山大学的Nosek博士曾对15名妇女做过一项叙事研究,通过她们对更年期的直观描述,剖析更年期妇女“沉默、耻辱和羞耻”的来源。

在她们的叙述中,主要存在这几种不适:

“担心在公共场合突发潮热,不正常”。她害怕向周围的人解释这是为什么,更年期症状的外在表现可能会引起羞耻感,这是社会规范的内化。

他人的回避(包括自己的母亲)。她们谈到试图向其他人寻求支持或认可,但却遭到拒绝。一名女性称,她的母亲回避这个话题是因为“与性有关,它是秘密的和可耻的”。一些没有亲密的女性关系网、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中工作的人感到无法分享他们的经验。女性常常觉得“寻求帮助是愚蠢的”——这意味着向老板承认自己工作能力下滑。

对更年期症状的轻描淡写,加重了焦虑。一些受访者认为,部分有关“更年期”的笑话很不尊重人,也没有同理心。“我知道他们理解不了我的痛苦,只能远离他们。”

三种“更年期痛苦”的消解工具

1)打破这种耻辱感,我们需要更多公开的讨论。

在公众视野中谈论更年期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沉默、恐惧和逃避。55岁的教师Bobel说,她会提前告诉学生:更年期症状有可能突然袭来。她认为“对于大多数20多岁的学生来说,大声地、毫无羞耻地看到更年期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对一个概念毫不了解,你就很难产生同情心,“我会给他们更多的信息,或者给他们提问的机会”。

你可以像豹子女士一样,与家人朋友讨论它,获得他们的支持,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教育男性伴侣也是重要的工作。比如更年期会导致哪些生理变化,帮助夫妻交流身体不适和性需求,让更年期成为相互支持而非疏远的时刻。

为更年期举办一个特殊的庆祝仪式吧。

每年的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World Menopause Day)

2)从可靠的医学渠道,了解有关更年期的信息。比如:

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大量摄入咖啡因都会增加潮热出现的几率;

一项初步研究显示,四次认知行为疗法(CBT)有助于减少女性的潮热和盗汗症状,也改善了她们的情绪。这一效果与接受激素疗法的女性差不多,但见效稍慢;

开始练习凯格尔运动。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盆底肌运动,可缓解更年期易出现的尿失禁;

制定新的健康计划,定期体检。虽然绝经只是正常衰老现象,但它确实会增加一些疾病风险,比如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症等;

准备性生活中的保湿剂和润滑油。因为绝经可能会导致阴道干燥、性欲减退;

当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时,一定要就医;

部分更年期女性会从激素治疗中获益。但激素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绝经后骨骼会变得脆弱(右)。需定期接受骨密度测定,并更注意防跌倒措施。

附上部分国际指南:

《NICE指南》。由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发布的“更年期:诊断与管理”指南(可找到中文版)。

北美更年期协会(https://www.menopause.org/)所创建的护理指南:

Meno Martha(国际更年期目录,https://menomartha.com/),涵盖600多个基于循证的更年期健康主题。

3)找点儿更年期的书影音资料。

比如《Fleabag》、《Better Things》、《Nine Perfect Strangers》……这些作品不仅公开地谈论更年期(再现了潮热症状),还传达了令人敬佩的自我接受的勇气。

它们可能有助于女性学会接受自己,接受年龄、身体变化,学会对衰老的更有力的看法,并发掘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段经典的“绝经”对话。《伦敦生活》第二季中,女老板说:

“绝经是这世界上最他妈幸运的事!虽然骨盆会塌,即使打扮精致也没人撩,但你自由了,不再是个生育机器,而是一个性别不再重要的、单纯的白领。”

文化中的月经是个羞耻词汇,是个说不出口、见不得人的生理现象。来的时候遮遮掩掩,走的时候心有戚戚。

近年兴起的女性主义,多少争取到了一点月经在日光下的自由——在我们的国产剧里,庆祝“初潮”的脚本正刚刚上演。

图/《以家人之名》

更年期很长,比想象中长。

希望有天,我们也可以自信满满地对下一辈说,更年期只是个等在前面的纸老虎。

“欢迎来到绝经期”。它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继续走下去吧。

References

Nosek M, Kennedy HP, Gudmundsdottir M. Silence, stigma, and shame: a postmodern analysis of distress during menopause. ANS Adv Nurs Sci. 2010 Jul-Sep;33(3):E24-36. DOI: 10.1097/ANS.0b013e3181eb41e8

Iqbal Afridi.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Menopause. IntechOpen. August 16th 2017. DOI: 10.5772/intechopen.69078

沈奕斐,《透过性别看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