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再见吧!少年》:如何与爱人告别

从易
2020-10-06 10:0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注:本文有剧透

《再见吧!少年》空降国庆档,还挺出人意料的。因为今年7月初,电影才发布概念海报及剧照,并正式宣布主演阵容,电影的整个制作周期很短。另外,从主题和风格上看,《再见吧!少年》也与国庆档的“合家欢”基调有较大差别。 

《再见吧!少年》海报

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原型是一个热爱音乐、聪明懂事的少年,但他罹患白血病并不幸去世。虽然生命短暂,但少年活得盛大又精彩。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更是为了让父母能够好好活下去,在他离开人世后,他给父母留下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影一开始,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又幸福满满的三口之家。

14岁的王新阳(荣梓杉 饰)是个中学生。他聪明,臭屁,活力十足,热爱音乐。 

王新阳(荣梓杉 饰)

母亲周岚(刘敏涛 饰)是一家之主,干练,严厉,但也刀子嘴豆腐心,对于老公和儿子的爱好嘴上嫌弃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周岚(刘敏涛 饰)

父亲王业安(谭凯 饰)是家里的调和剂,对于妻子来讲他是可靠的爱人,对于儿子来讲他是知心的朋友。 

王业安(谭凯 饰)

王新阳罹患白血病后,这份幸福被打破了。

电影的主体剧情,是王新阳对疾病的一个接受过程,也是他对死亡的认知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

在第一阶段里,他并没有把疾病当一回事,没心没肺,面对来来往往到医院看望他并送东西的人,还有一点新鲜感。他把医院天台当做秘密基地,在这里玩他心爱的吉他和音乐。

面对病房里其他伙伴的猝然离去,王新阳固然震惊,但他仍对死亡懵懵懂懂,也未领悟到疾病的可怕。

痛苦的化疗开始了,王新阳对疾病与死亡的认知进入第二个阶段。他痛恨疾病,畏惧死亡。疾病带给他的不仅是持续的痛苦,就像王新阳有时一天要抽十几次血,手臂都快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疾病还一直在剥夺王新阳心爱的东西,剥夺他的健康,剥夺他正常生活的权利。

所以当王新阳为了化疗不得不剃光他的头发时,他的情绪第一次爆发了。他质问母亲:为什么不是别人,为什么是我? 

王新阳剃光头

在父母、医院几个小伙伴、班级学习委员于晓若(顾语涵 饰)和网络上的病友“海盐芝士不加糖”的感染和鼓励下,王新阳对疾病和死亡的认知进入第三个阶段:活在当下,生如夏花。 

于晓若(顾语涵 饰)

他和一群绝症少年组成“too young to die”(如此年少,怎能去死)乐队,并在医院的天台上进行精彩的首演。

化疗结束后,王新阳恢复得不错,并短暂地重回学校。但残忍的疾病没有放过他,疾病再次复发,并且情况更加严重。

王新阳反倒对生死淡然了,但随着病况的恶化,母亲在一点点被击垮。以前是母亲开玩笑安慰他,可当他试图安慰母亲时,母亲说出的是悲观的想法:如果真治不了也不要受罪了,一家三口去国外旅游,找个地方跳下去。

王新阳对死亡的认知进入第四个阶段:当自己的死亡不可避免时,如何让他的离去不至于成为父母永生的疼痛和遗憾?他要教父母,学会与自己告别。

这才有了他离开人世后,留给父母的那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自己的偶像陈楚生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濒临崩溃边缘的父母这才又找到了活下去的抓手——完成儿子的遗愿。

当陈楚生终于演唱了王新阳的歌曲,大银幕播放着王新阳早就录制好的给父母的视频,父母理解了儿子的用心,接受了儿子的离去,也知道儿子一直以另外的形式活在他们身边。

《再见吧!少年》是一部试图讲述如何接受死亡,如何与爱人告别的电影。

“道爱、道谢、道歉、道别,本来就是人生最难的四桩功课。”尤其是与所爱之人的生死道别。这是因为,死亡不仅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也意味着我们与逝者关系的割舍。越是亲近的人,我们与他建立的情感联系越发深刻紧密。这种联系是爱的给予和接收、是情感的依赖和寄托、是彼此生命的交集和占据,就像是长在我们心间的一颗树,根茎相连、血肉相依。所爱之人离去,就像是这棵树被突然连根拔起,撕扯的是血肉,留下难以填补的空荡和虚无。

但死亡不可避免,告别不可避免,告别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必修课。《再见吧!少年》试图为观众提供一个温暖的、正向的解答:不管死亡何时到来,我们都要活在当下;让我们直面告别的痛苦,然后好好活着,既是为自己,也是不辜负已逝爱人留给你的最后的爱。 

《再见吧!少年》的确很好哭,它有原型,并且刘敏涛贡献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她完全不是在演,而是代入作为父母在当时情境下的真实感受。在儿子复发后,她在主治医师面前从否认、愤怒、质疑到接受、乞求和宣泄的情感递进,无懈可击。还有病急乱投医地寻觅各种奇怪土方子的轻微神经质和强势,折射的是她脆弱的意志即将瓦解。在儿子房间里抱着儿子校服的哭戏,也能让人感受到一个母亲的肝肠寸断。 

刘敏涛演技精湛

电影的主要问题,出在叙事上。本文帮大家捋清了主人公的情感转变,但在电影中,它的起承转合是缺乏明显层次感和文学性的;重点没有突出,叙事节奏有点流水账,乐队戏份拉胯明显;王新阳的情感变化烘托不是太到位,全靠演员的灵气撑着;电影的镜头语言也缺乏电影感,过于电视剧了……

其导致的结果是,如何接受死亡、如何与爱人告别的主题表达,有些绵软无力,有些观众可能都没get到这一点,只顾着哭了。最后电影有点像是一部拉长煽情版的白血病公益宣传片:请积极参与骨髓捐赠;如果您做了父母,条件允许的话,记得给孩子配备重疾险。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