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庄志:公益界到了反思、批判、再出发的时刻

2020-10-13 10: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 ▏浮琪琪

编辑 ▏肖泊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社会创新家( social_innovator 

“初生牛犊不怕虎”,庄志如此形容乐助慈善基金会即将举办的2020年中国公益新势力大会。此次大会主题为“反思 批判 再出发”,要直面行业存在的问题,也要探讨未来三十年社会发展潮流。对于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新”机构,这样大的口气不免引来质疑。庄志不被动摇,“只要认定这个问题在当下是最突出的,做这件事是正确的,那就要鼓起勇气去做。”

事实上,乐助慈善基金会并不算年轻了。庄志是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2008年创立乐助慈善会,也就是乐助慈善基金会的前身。十二年来,这家立足苏州的地方慈善公益机构已具备行业影响力。

《社会创新家》就行业的反思、批判与未来创新发展专访了庄志。

庄志

1

反思批判再出发

《社会创新家》:举办中国公益新势力大会初衷是什么?所谓“公益新势力”是指什么?

庄志:乐助慈善基金会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创新型慈善公益机构,致力于引领和催化社会创新,构建社会创新生态圈。我们希望影响更多人参与社会创新。近些年,公益行业出现一些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国际视野,具备创新思维的公益人,做的公益项目令人耳目一新。这个群体给公益圈带来一股新风气。他们是行业里的公益新势力,时刻提醒老公益人不断与时俱进,持续创新。

《社会创新家》:2020中国公益新势力大会选择以“反思 批判 再出发”为主题,反思批判什么?

庄志:这些年,公益领域有很多问题需要反思批判。这也是为何去年以来,不少公益组织生存艰难,新冠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症结有很多:是否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有无定位精准、符合需求的公益产品?公益团队是否足够优秀且具备商业思维?是否有足够透明的财务审计?有无自我造血、品牌传播的能力?是否有实力面对公众的监督与质疑?如同经营企业,如果很多基础架构没有搭建好,组织死亡是早晚的事。

此外,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是时候被批判了。不接地气、虚荣浮夸、不诚信、丧失道德操守……我们需要自我检讨,回归公益初心,重新出发。

乐助慈善基金会自身也在反思。2021年是乐助元年,我决心重新开始,以经过反思的全新标准来重新上路。做公益时时刻刻要有不破不立的勇气,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拥有未来。

《社会创新家》:确定“反思 批判 再出发”这个主题后,收到的反馈是怎样的?

庄志:确定这个主题后,有受到质疑:乐助慈善基金比较年轻,体量不够大,讲反思与批评不太合适。但我想,正是因为我们比较新,规模比较小,我们才敢干,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即使做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也不见得所有人都会支持。我的处世哲学是任何时候都要分辨清楚——何为正确。只要认定这个问题在当下是最突出的,做这件事是正确的,那就要鼓起勇气去做。

《社会创新家》:新冠疫情中,你认为公益作为“第三力量”应对疫情的表现如何?

庄志:这次疫情,公益组织暴露许多问题,我们确实到了该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时候了。就我观察,此次疫情中,一些公益组织反应迅速,但仍有许多公益组织应对不及时,表现消极,几乎是毫无作为,坐等疫情过去。

我一直在思考,公益组织要如何活出生命力与竞争力?其实与企业相似,核心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自身要将使命、愿景、价值观、财务、人才、团队等各个基础打好,同时具备强大的创新意识与反应能力,才可以有所作为。

《社会创新家》:2008年你就投身公益并创立乐助,一路走来,你观察到公益行业发展的哪些底层问题?

庄志:一个问题是,公益组织经常揪住伪需求当作真需求。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企业,以目标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很重要。而许多公益人,对公众需求、社会变化趋势是不够了解的。而在具体项目上,因为没有深入现场,公益项目多是从伪需求出发。

今年乐助慈善基金会在帮扶大凉山昭觉县一个贫困村。实地调研后,我否决了之前准备好的许多方案,着手做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新项目。当地县政府告诉我,虽然我不是捐钱最多的,但我实地调研一周,这很少见。乐助慈善基金会做每个项目我都会前往现场,因为答案藏于现场。而公益行业常见的走马观花式“调研”,大多浮于皮毛,推出来的公益项目效果有限。

另一个问题是,公益人很容易存在惯性思维,缺乏创新能力。这也牵涉到公益行业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因为受限于多重因素,公益组织无法组建高质量的人才团队。在我看来,公益行业的薪酬应高于社会平均薪酬的20%,公益人应得到比其他组织更多的福利保障,做公益应该成为一件体面的事情。另外,公益组织需要更强大的团队精神,公益团队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能力。

《社会创新家》:你多次谈到创新对公益的重要性,在创新的同时,有哪些要提防的风险?

庄志:企业做创新,如果创新的方向错了,那是灭顶之灾,公益也一样。所以在创新上,可以先小规模地在一个社区、城市做试验,循序渐进开展创新,边做边修正。任何创新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撑,公益组织要做好自己的财务预算,提高抗风险能力。做事情需要all in 的态度,但不代表没有理性,要重视财务规划,注意筹款进度、现金流和止损线等具体问题。

2

企业家的觉醒之路

《社会创新家》:你是企业家,也是公益人,你觉得公益界整体与企业界有何差别?

庄志:最显著的差别是,企业界的人与公益人的思维很不一样。公益人相较而言不够理性,不够专业,因为行业里优秀人才不够多,许多人是抱持一种公益情怀进入行业,如此便缺少一些理性。但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想要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理性与专业是不可或缺的。

之前我选人才会将是否热爱公益放在第一位,其次是专业,现在我认为应该反过来,首先必须专业,其次不讨厌公益就好。就像企业找CEO,首先要求CEO足够专业,而不是要求他像创始人一样热爱这个企业。

在国外,真正耐力持久、表现亮眼的基金会,许多正是职业经理人管理,正因为经营过企业,更懂得如何运用商业思维做公益。

《社会创新家》:新势力大会每年会邀请公益行业学者、机构负责人,此外还会邀请不少企业界人士,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庄志:企业参与公益,当然做总比不做好。但是,目前慈善公益在企业的发展布局里还很初级。企业家们开始关注公益,不乏出于品牌宣传的考虑。企业家们对公益慈善的认知有较大欠缺。举办中国公益新势力大会,不只想要公益从业者学习交流,也想影响更多企业家了解并投身公益。企业家群体至少占据参会人数的1/3,他们的参与会让公益圈更有活力与耐力。

《社会创新家》:大会提到关于未来三十年社会发展潮流,对此你有哪些思考?公益组织要做哪些准备?

庄志:总体来讲,社会发展有利于公益组织成长。我对公益行业的前途充满信心。我们的传统文化蕴含大爱精神与慈悲文化,不断催生公益慈善向好发展,未来会成为一只影响世界的慈善力量。

美国上世纪20年代已出现卡耐基这般的慈善家,我对中国企业家投身公益慈善也非常有信心。随着我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家对公益慈善的理解在逐渐加深,当第一代企业家取得人生上半场的成功之后,他们会踏上一条觉醒之路,开始思考人生下半场的问题。我相信未来中国公益界会出现像比尔盖茨这样有全球影响力的慈善家。

但前提是,我们公益行业一定要自我反思、提醒,建设人才梯队,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杜绝不正之风,清退害群之马,对伤害公益行业的不良行为零容忍。

《社会创新家》:你将在大会上以“回归原点,重新出发”为主题进行分享,这里所说的原点与重新出发,背后有哪些内涵?

庄志:公益人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初心,想清楚做公益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如果只是一时冲动踏上公益路,很难走得长远。而在做公益的过程中,要有回归原点的恒心,随时反思的勇气,时俱进的活力,和不破不立的决心,像经营企业一样打好公益机构的基础设施。

至于我个人的公益初心,与其说我做公益是帮助别人,不如说是帮助我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每次我前往大凉山,花钱做公益比管理企业赚钱还快乐,这让我做公益比经营企业更用心。比尔盖茨是在53岁时退休转为全职做公益,我个人则计划在60岁时全职做慈善。

《社会创新家》:近两年,公益界较多讨论理性公益,你怎么理解理性公益?这与你一直提倡的“公益初心”如何实现有机结合?

庄志:在公益发心、为公益付出上,我们可以不那么多斤斤计较,对这个社会、世界心存大爱与慈悲心。但在具体做事时,我更倾向保持理性思维,每个环节都要严谨专业。END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