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沉思录》读后感 :如何过好这一生?

2020-10-16 1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作者 |卢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伟伟(校正),南京审计大学

《沉思录》名言

“头脑将我们行动的障碍调整和转化为自己的目的。阻碍行动的因素会推动行动。阻碍行动的东西会成为行动的道路”。

《沉思录》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对自己提出的关于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私人建议。受过斯多葛哲学训练的马库斯·奥勒留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停下来进行一系列的精神练习——旨在使他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能谦虚、耐心、同情、慷慨和坚强。这本书一目了然,完全可以读懂。读完这本书,你总能每次铭记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两句话,而这些话会在你下次遇到困难时对你有所帮助。

马库斯·奥勒留是何许人也?他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公元161年——180年)。马库斯奉行斯多葛主义,并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斯多葛主义实践。值得铭记的是,马库斯是历史上最模范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值得我们在生活中效仿的人。散文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在1863年评论说,在马库斯身上,我们找到了一个人,他拥有世界上最高和最有权力的地位——而他周围的人的普遍评价是,他证明了自己配得上这个地位。马基雅维利认为马库斯统治的时代是 “黄金时代”,他是 “五好皇帝” 中的最后一位。马基雅维利也会把马库斯·奥勒留描述为 “朴实无华、热爱正义、憎恨残酷、富有同情心和善良”的人。

尽管马库斯·奥勒留作为皇帝享有特权,但他的生活却很艰难。罗马历史学家卡西乌斯·迪奥沉思道,马库斯“并没有遇到应有的好运,因为他的身体并不强壮,几乎在整个统治期间都卷入了众多的麻烦之中”。但在这些斗争中,他从未放弃过。他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榜样,如果我们今天感到疲惫、沮丧,或者要处理一些危机,我们可以想想他。

而在那段奋斗的岁月里,特别是在他指挥军事行动的时候,马库斯写下了十二本私人日记,而它们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书籍之一。《沉思录》原本没有书名,是马库斯·奥勒留为自己的利益而写的,并不是给听众看的。而有趣的是,他的著作之所以如此特别,可能是因为它从来就没有打算让我们阅读。几乎所有其他的文学作品都是一种表演——它是为观众准备的。而《沉思录》不是。事实上,它们的原名(Ta eis heauton)大致翻译为《致自己》。

这是一本由简短的谚语组成的书,从一两句话到长段话不等。它并不是按主题来组织的,但某些观点在书中不断出现,表明他认为这些观点对他(也就是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需要我们去理解并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去。这是一本可操作的建议书,书中的教导是为了被实践和使用。

当马库斯谈到死亡的确定性,以及死亡将会很快来临的时候,他并不是在无意义地进行哲学思考。他认为这一事实对我们的决策以及我们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事件提供了建议。马库斯想要通过《沉思录》来感谢那些对他的生活有积极影响的人尤其是那些向他灌输了优秀的斯多葛派特征的人。这些特征包括:重视理性高于一切,不被小事所迷惑,限制激情和欲望,清醒的决策后坚定地承诺所做的选择,诚实和从不隐瞒,面对障碍时开朗,避免迷信和诡辩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他所列举的性格特征包括了许多值得效仿的例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下是本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主要主题。本书的五大主题是:变化、死亡和生命的短暂;理性思维和意志的作用和重要性;与他人相处,接受他人的缺点;避免追逐快乐和名利;顺应自然,完全接受自然的进程。

照片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cus_Aurelius

一、

对其中某些主题的述评

01

伤害别人也是伤害自己

马库斯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不当行为而心烦意乱,如果可能的话,就去纠正它。但如果他们固执己见,不肯改变,那就接受它。在应对这类人时,我们决不能让自己的原则受到侵犯(不要违背自己的原则)。此外,我们决不应该对别人的恶行感到惊讶,避免希望人不像他们那样(容易做出恶行),因为那样我们就是希望不可能的事。他认为,人们做坏事是出于对善恶的无知,我们应该原谅他们的错误,即使他们伤害了我们。马库斯强调,人类等社会性动物是要和谐相处的。他把他和坏人的关系比作是同一个人身体的不同部分,好人和坏人都是同一个普遍性的一部分,他们是要互动和合作的。马库斯·奥勒留——以及事实上所有的斯多葛派教徒都相信,我们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体的一部分,你不可能伤害一个人而不伤害所有人。“伤害蜂巢的,就是伤害蜜蜂”。因而他说最好的报复就是不要那样做。换言之当你伤害了别人,你也伤害了你自己。

鄙视坏人并试图避开他们是违背天性的。当我们发现自己在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考虑自己的过错。然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就不太倾向于责备他们。与其评判别人,被别人打扰,让我们陷入失望和苦恼,不如专注于自我提升。正如马库斯所说:“试图逃避别人的错误是愚蠢的,他们是不可避免的。试着逃离你自己的吧”。

在今天这样一个超级互联和信息驱动的世界里,我们能实时了解到朋友们的一切动态。我们看到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我们收到他们的短信和照片。我们没有一天不听到关于我们认识的人的八卦或猜测。但同时当我们的朋友说这个或那个的时候,我们有时会被冒犯。继而会对某某是否应该这样做存有意见。其实在马库斯看来这样做会让人分心。“别人的错误?”他提醒自己,“别人的错误应该留给他们的制造者。忘记别人在做什么,忘记他们做错了什么。你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专注于自己——专注于你可能做错的地方,解决这个问题,盯住自己的生活。没有必要——坦率地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浪费一秒钟去监视别人”。

02

名与利不值得追求

马库斯反复解释了为什么追求名声和赞美是愚蠢的,为什么我们尤其不应该在意自己死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解释说,没有不朽的行为。“想想看,就像堆积在一起的沙子掩盖了以前的沙子一样,在生活中,以前发生的事件很快就会被以后发生的事件所掩盖。”名声,无论多么伟大,总会被人遗忘,追求名声只是表明自己的虚荣心。他还解释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因赞美而变得更好的,事物的美来自于事物本身,而不是人们对它的评价。那么,如果我们认为被人赞美就会有所收获,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你做了好事,另一个人也因此受益时,你为什么像个傻子一样,在上面找第三件事——好事的功劳或回报?”马库斯和斯多葛派认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那么,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到底为什么需要感谢或认可呢?这是你的工作。你为什么需要出名?因为你有才华?因为你才华横溢?因为你很成功?这些东西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对名声的渴望乃是生活中的陷阱之一。还有许多其他欲望,所有这些欲望都有可能导致我们采取不道德的行为。他引用了一位哲学家西奥弗拉斯图斯的观点,他声称,因为欲望而做出的坏事,比因愤怒而做出的恶事更值得指责。一个受到伤害的人是被冤枉的,而欲望强烈的人却因为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而不顾他人的安危,而不是想要有德行。

03

宇宙是变化的

马库斯·奥勒留最有力的哲学观点是他谈到宇宙永恒变化的本质和对死亡的接受。他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然而,我们只会失去当下,因为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没有人会因为早死而 “失去更多”。最长和最短的生命都会以同样的方式结束,并以同样的永恒结束。他还提醒我们,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死去,要趁着还能活着的时候,尽情地活着。“不要活得好像你还有无尽的岁月。死亡让你黯然失色。趁你还活着还有能力的时候——要好好的活着”。马库斯教导我们应该迅速行动起来,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利用短暂的存在,好好地生活。

物质应该变化成新的东西,这是我们世界的方式。任何东西改变成其他东西对宇宙从来没有害处,马库斯把这种没有害处的做法应用于宇宙的每一部分,包括我们。他断言:“没有什么东西是邪恶的,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他甚至把我们对变化(包括死亡)的恐惧放在一个有点可笑的角度,他如是说:“有人害怕变化吗?没有变化会发生什么?那么,对宇宙本性来说,什么是更令人愉快或更适合的呢?如果树木不经历一种变化,你能洗澡吗?如果食物不经历一种变化,你能得到营养吗?其他任何有用的事,不经过改变就能完成吗?”

04

你的理智是你最大的财产

马库斯知道,我们的理智能力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是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的重要力量。他认为(像所有斯多葛派的人一样),我们的理性可以用来理解存在于自然界的普遍理性,这将导致与它达成一致。我们的理性头脑对我们的意见具有完全的权力。马库斯——他比大多数人更能控制自己:“你拥有控制自己思想的力量——而不是外部事件。”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找到力量。

二、

从中得到的一些启发

1. 我们的头脑拥有巨大的力量。我们可以选择如何看待事件;我们可以随时选择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如果我们愿意实践,我们可以立即从脑海中抹去任何不好的印象。我们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你有权力控制你的思想,而不是外部事件。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力量”。

2.人们总是会做可怕的至少是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只对自己的德行负责。即使我们被错误包围,我们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人。当另一个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可以友善地回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他们纠正错误,但如果他们忽略了这个建议,我们也可以接受。当另一个人激怒了我们,我们必须立即考虑他们的观点,记住我们也有自己的错误,并以积极和冷漠的态度回应任何对我们可能造成的伤害。

3.《沉思录》中最深刻的观点是关于死亡和生命的短暂。我们很快就会被取代,我们不应该把生命浪费在苦恼上。我们应该专注于用不可知的生命时间为他人做好事。为了使这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必须经常反省我们将死的事实。这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人类所能获得的最深刻的理解,因此,无论想到死亡多么不愉快,都应该面对死亡。

原标题:《如何过好这一生?——《沉思录》读后感 | 微思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