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内分级基金规模达1183亿元

2020-10-18 09: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Photo by Derek Liang on Unsplash

在距离整改“期限”仅剩2个多月的时间里,分级基金整改步伐加快。然而,其整体规模“逆势增长”,最新规模为1,183亿元左右,较年初增幅超8%。同时,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合计豪掷超5亿元认购13只私募基金。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工作拉开序幕,预喜公司数量达629家占比47.15%,在中长期布局中,顺周期板块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领域或可重点关注。

在此情形下,10月12日,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银基金”)新发了一只混合型基金,15日,西藏东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财基金”)和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澳银基金”)也分别推出一只混合型基金。

一、基金行业动态

1、分级基金“落幕”进入倒计时,整体规模“逆势增长”增幅超8%

在保本基金全部退出公募市场舞台后,分级基金也面临着全面“落幕”的命运。在距离整改截止期限仅剩2个多月的时间里,基金公司正在对旗下分级基金加速转型或清算。

在监管层敲定了分级基金最后的期限后,尤其是在2018年,分级基金规模快速萎缩。然而,近期分级基金整体规模正在呈现“逆势增长”态势。截至10月15日,分级基金的最新规模为1,183亿元左右,较今年年初增长95亿元,增幅超8%。

2、多家上市公司认购私募产品,年内合计掷5.35亿元购买13只基金

进入四季度,上市公司购买私募产品现象再度出现。日前,山东章鼓发布公告称,公司认购了泓盛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盛资产”)“泓盛腾龙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份额1,500万元,此举是为了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运营收益。

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以不同资金量认购私募产品,年内合计豪掷资金高达5.35亿元,购买了11家私募机构的13只私募基金。但是,这与去年总计8.33亿元的认购金额相比,还差不小。

3、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或成“试金石”,周期板块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关注

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工作已拉开序幕,三季报行情再次进入了基金经理的投资视野。截至10月15日下午19时,沪深两市共有1334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预喜公司数量达629家(含预增、略增、扭亏、续盈),占比47.15%。

部分基金经理指出,目前大多数行业以及企业经营已逐步重回正轨,三季报业绩将成为企业“试金石”。若参与三季报行情,应把企业业绩和宏观环境结合起来,进行中长期布局。其中,顺周期板块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领域,均可重点关注。

4、追求收益弹性,公募基金积极布局“固收+”产品

近来,银行理财等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走低。为了满足资金追求收益弹性的需求,公募基金开始积极布局“固收+”,并在近期发行了多只相关产品。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已开始积极布局“固收+”产品。10月10日,嘉实浦惠6个月持有期基金正式发售。10月12日晚间,嘉实基金就发布了关于该产品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按照计划,不少“固收+”产品也发行在即。南方誉鼎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将于10月19日起重磅发行。大成基金旗下的大成丰享与大成卓享两只产品也即将于近期开始发行。长城优选增强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将于10月21日开始发行。

5、科技大白马“排队”闪崩,宝信软件等基金股价急剧跳水

10月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但不少今年以来股价翻了两三倍的科技大白马却出人意料地,一只又一只“排队”闪崩。近几个交易日,宝信软件、圣邦股份、隆基股份、信维通信、安车检测等多只白马股,先后上演了股价突然跳水的“剧情”。

从2020年半年报来看,上述公司无疑是诸多机构的“心头好”,比如隆基股份是主动偏股型基金第六大重仓股,287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圣邦股份共有277家基金持有,是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的重仓股。静态来看,股票闪崩,会对基金净值产生一定压力。

二、基金公司动态

1、主动权益产品收益率超70%,富国基金权益及固收业绩“名列前茅”

基金作为专业投资机构管理的产品,热度持续上升。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如何好的挑选基金公司与基金产品尤为重要。2020年三季度刚过,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单。截至三季度末,富国基金凭借优异的投资管理能力,权益、固收业绩强势领跑大型基金公司。旗下权益产品近一年平均收益率58.92%,在权益类大型公司中排名2/12;固定收益产品近一年平均收益率4.24%,在固定收益类大型公司中排名2/15。

作为“老十家”的富国基金是行业中少有的拥有全牌照的基金管理人,成立21年以来,持续打磨核心投研能力,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富国基金旗下23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近一年收益超过70%,其中富国互联科技取得90.81%的收益率,在360只主动股票开放型基金中排名13。

2、股票为“矛”债券为“盾”,“固收+”新品招商安阳债券型基金即将发行

四季度A股市场实现“开门红”后继续转入震荡,投资者对稳定理财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全球进入低利率时代,资管新规实施,刚兑打破,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下行。在此背景下,攻守兼备的“固收+”基金走红。即将于10月19日起发行的招商安阳债券型基金采用“固收+”投资思路,围绕股债二八配置中枢,以债券为“盾”,以股票为“矛”,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用多策略提升收益,力争帮助投资者获取稳健且有竞争力的收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为一只二级债基,招商安阳债券投资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投资于股票等资产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典型的二八股债配置使得攻、守相得益彰:当股市震荡时,可以适当增加纯债、偏债性可转债等资产的配置比例,提升组合的防御性,以期获得稳健的票息收益;未来A股市场机会较明确时,又可以通过提高股票和偏股性可转债的配置比例,增强组合的进攻性,提升组合收益。

3、实力“领跑”三大黄金赛道,工银瑞信7只行业主题基金收益超70%

今年前三季度A股结构性行情显著。数据显示,年初至9月末,沪深300上涨11.98%,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19个实现上涨,4个行业指数涨幅超40%,休闲服务、电气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涨幅居前。受益于此,相关行业主题基金收益突出,其中主动投资能力卓越的基金公司,如工银瑞信更是在医药、消费、科技等多个细分赛道上成为业绩领跑者。数据显示,工银瑞信旗下15只行业主题基金前三季度收益超50%,其中7只收益超70%,更有2只收益超80%。

拉长时间线来看,由于A股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行业主题基金近年来持续大放异彩。工银瑞信旗下行业主题基金更是以穿越牛熊周期的持续优胜业绩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工具。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工银瑞信旗下13只行业主题基金收益翻倍,在全行业中排名第一。

4、前三季度业绩“放榜”,申万菱信主动权益产品跻身行业前25强

回顾今年市场表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前三季度分别上涨5.51%、23.74%、43.19%。从板块来看,市场结构性特征显著,休闲服务、电气设备、食品饮料指数涨幅居前,而银行、采掘、钢铁等周期板块表现偏弱。

申万菱信基金权益投资团队较好地把握了市场结构性机会。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申万菱信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41.2%,跻身行业前25强。其中,申万菱信消费增长、申万菱信盛利精选、申万菱信行业轮动、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等4只基金前三季度净值均录得50%以上的增长,分别为67.75%、60.81%、52.42%、50.13%。此外,申万菱信智能驱动净值增长率也超过40%。

5、消费绩优基金经理“掌舵”,银华品质消费10月26日起发行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消费升级的步伐再次提速。即将于10月26日发行的银华品质消费股票型基金将由消费绩优基金经理张萍管理,深入挖掘A股和H股中为居民提供优质产品或者服务的上市公司,帮助投资者把握经济转型、科技进步以及追求美好生活带来的投资机会。

据了解,银华品质消费股票仓位下限为80%,其中港股通标的投资比例是0-50%,可以兼顾港股市场上独有的、或者性价比更高的品质消费标的,包括但不限于线上消费、教育、餐饮娱乐和创新药等。基金将自下而上精选业绩增速与估值匹配,并且具有预期差的优质个股,长期持有,相对淡化择时,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三、新基金发行

1、信达澳银基金新发混基,“老将”冯明远与“新手”李淑彦搭档管理

10月15日,信达澳银基金新发一只混合型基金,为信达澳银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信达澳银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为冯明远和李淑彦。

公开信息显示,信达澳银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获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或注册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公开发行的次级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含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部分)、可交换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等)、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单、银行存款、股指期货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冯明远,2014年1月加入信达澳银基金,任研究咨询部研究员,信达澳银领先增长混合基金及信达澳银转型创新股票基金基金经理助理、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信达澳银先进智造股票基金等基金经理;加入信达澳银基金前,冯明远曾任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研究员。

李淑彦,2015年5月加入信达澳银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权益投资总部副总监、研究咨询部负责人兼基金经理。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李淑彦先后于博时基金、永赢基金任行业研究员。

自2020年10月10日,冯明远和李淑彦开始管理信达澳银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截至10月16日,冯明远手上共管理着8只基金,包括信达澳银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信达澳银科创一年定开混合A、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等,而其业绩表现均“不俗”。其中,冯明远管理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至今已有3年又363天,任职回报率高达232.33%。与此同时,信达澳银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为李淑彦管理的第一只基金,目前暂无回报率信息。

2、东财基金祭出新混基,基金经理吴逸最高任职回报率46.52%

10月15日,东财基金祭出一只混合型基金,为西藏东财信息产业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东财信息产业精选混合A”),基金经理为吴逸。

公开信息显示,东财信息产业精选混合A以“主要投资于信息产业主题相关的证券,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资产的长期增值,力争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的股票(包含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的股票)、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政府支持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可转换债券(包括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交换债券、央行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吴逸,自2010年6月开始,先后在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财基金筹备组、东财基金担任产品创新及量化投资部总监助理、筹备组成员、资产管理总部投资主办人、量化投资负责人等职务。其现任西藏东财上证50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西藏东财中证通信技术主题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等基金经理。

自2020年9月26日,吴逸开始管理东财信息产业精选混合A,截至10月16日,吴逸手上正在管理的基金共有14只,包括东财信息产业精选混合A、东财量化精选混合A、东财创业板A等。其中,吴逸管理东财创业板A至今已有212天,任职回报率为其现管理的基金中最高,为46.52%。

3、上银基金推出新混基,基金经理卢扬历史回报率半数告负

10月12日,上银基金推出一只新混合型基金,为上银鑫恒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上银鑫恒混合”),基金经理为卢扬。

公开信息显示,上银鑫恒混合以“通过精选行业个股,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的股票)、债券(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含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的纯债部分)、可交换公司债券、公开发行的次级债、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它金融工具。

卢扬,2020年5月加入上银基金,现任权益投研部总监、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2020年8月17日担任上银鑫卓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在入职上银基金前,卢扬历在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担任分析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担任分析师、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基金经理助理兼行业专家等。

自2020年9月30日,卢扬开始管理上银鑫恒混合,截至10月16日,卢扬共管理过6只基金,包括申万菱信智能驱动股票、申万菱信行业轮动股票、上投摩根转型动力灵活配置混合等。而其业绩表现“平平”,半数基金任职回报率告负。其中,卢扬管理申万菱信行业轮动股票共1年又157天 ,其任职回报率以-19.47%“告终”;其管理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1年又318天,任职回报率为-3.14%;其管理上投摩根安全战略股票1年又238天,任职回报率为-8.4%。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