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越夸,孩子越优秀,心理学家给出了科学依据

2020-10-22 16: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孩子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总会有着很多期待,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性格,除了平安健康外,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大有作为。

看着孩子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除了严厉的批评与怎么也上不完的补习班,家长们是否尝试过一种新的办法?

别看孩子年纪不大,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看到别的小朋友受到表扬时,自己也会向往被表扬。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评价和认可,父母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孩子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曾在奥克学校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先对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

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一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家长。

除了批评,家长的鼓励能够让孩子更有奋斗欲望。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更加密切。

但任何方法,都应掌握正确的用法。期望要一步步实现,当家长提出的期望远远超出孩子的能力时,即便大力的夸奖,也不能达到最终目的,或许在短时间内会产生正向作用,但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孩子就会被深深的挫败感所击溃,变得一蹶不振。

夸奖不是盲目的。家长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并不单纯是说“夸孩子,孩子就会变得优秀”。孩子犯错依然需要教育、需要批评。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要及时加以指正,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不管不顾地表扬,会让孩子的坏习惯更加突出,愈加无法向期望方向发展。

*资料参考:

[1]科普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