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早的花木兰电影中,1939年的“她”为何让人过目不忘?

上海音像资料馆 余娟
2020-10-28 14:51
私家历史 >
字号

快被中外电影圈拍“滥”的花木兰题材为何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早期中国电影人是如何拍摄我们自己的花木兰?那时候电影里的花木兰长什么样?拨开历史迷雾,我们发现1939年陈云裳主演的《木兰从军》是早年中国电影中最经典的花木兰形象。

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

一、最早的花木兰电影什么样?

据史料记载,1924年梅兰芳就应民新影片公司的邀请拍摄了《木兰从军》的《走边》片段。 这段戏曲电影可以看做是中国电影中花木兰最初的形象。但这个形象源于戏曲,而且只是花木兰故事中的一小部分,不算完整的花木兰电影。

1924年民新影片公司拍摄梅兰芳《木兰从军》

1927年,天一青年电影公司启用李萍倩导演电影《木兰从军》,胡珊主演。1928年民新公司再次拍摄《木兰从军》,李旦旦饰演花木兰。其中出现花木兰与匈奴公主(林楚楚饰演)结婚等极具传奇性的桥段。但这两部均为无声电影。在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影像世界中,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并不完整。如今鲜见这两部电影资源,它们对于后人的影响也较为有限。

1927年天一青年公司《木兰从军》中胡姗(坐者)饰演花木兰

1928年民新公司《木兰从军》中李旦旦饰演花木兰

二、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点燃爱国心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9年,孤岛时期中国电影大王张善琨开设的华成影业公司再次投资拍摄这一题材。影片由卜万苍导演、欧阳予倩编剧,号称南国第一红星的陈云裳出演花木兰。陈云裳艳丽的外表与硬朗的角色性格相融一体使得花木兰在飒爽英姿外透露着女性的独特魅力。

陈云裳(1919-2016),中国电影明星

1939年华成影业公司《木兰从军》中陈云裳饰演花木兰

更重要的是国宝级编剧欧阳予倩用花木兰的故事借古喻今、鼓舞民众奋起反抗,保卫国家的赤诚理念贯穿全剧,使得该片在国内一炮打响。原本仅在南方具有知名度的陈云裳,一举替代了胡蝶的业界位置,成为了孤岛时期中国电影界最重要的电影演员之一。

陈云裳饰演的花木兰(中)

影片1939年2月上映后,全国观众为之振奋,圈内也是一片叫好声。2月17日的《导报(上海)》上,栖桦、吴汉等14位影评人署名的《推荐〈木兰从军〉》一文,认为陈云裳主演的这部电影“尽可能的透过历史,给现阶段的中国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告诉我们怎样去奋斗,怎样去争取胜利”。

三、月份牌中的花木兰

1939年版的电影《木兰从军》也鼓舞着月份牌画家们。月份牌诞生于清朝末年的上海,是近现代独具中国特色的平面广告形式。内容以美女、明星、历史人物为主,进行商业广告宣传。

被誉为月份牌第一名家的杭稚英与其所创建的稚英画室在抗战前处于鼎盛时期。创作量占据月份牌市场的半壁江山,其创作总量达到1600多幅,巅峰时期年产量80幅左右。如今杏花楼月饼盒上的嫦娥,国货化妆品双妹等形象都源自它。

但1937年抗战爆发后,以杭稚英为代表的月份牌画家在事业上遭受重创。很难接到商业广告的他们不甘于落为日本爪牙,创作上的才华更无处伸展。日寇曾多次威逼利诱杭稚英,让他为日军服务。

杭稚英长子杭鸣时接受上海音像资料馆采访

上海音像资料馆采访杭稚英的长子杭鸣时,他回忆起当年的险境:拒绝日本人后,杭稚英全家只能靠借债度日,杭稚英本人改学国画。创作从摩登女郎到国画,可以说月份牌这一近代中国独到的广告画形式因为战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陈云裳《木兰从军》的电影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之心,也激发了月份牌画家压抑许久的创作之情。杭稚英、郑梅清等13位月份牌业界大家,共同创作了一幅以“木兰荣归”为题的月份牌作品,寓意抗日战争必定胜利。

月份牌作品《木兰荣归》

《木兰荣归》图由著名画家郑梅清先生设计,周柏生起稿,杭稚英以明星陈云裳在电影《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形象进行创作,吴志广绘制花木兰双亲,谢之光、金肇光绘制花木兰姐弟,金梅生绘制孩童,李慕白绘制副将元度,善于画马的专家戈岚湘与田清泉共同完成马匹和护兵的形象。整副图的背景由杨俊生完成。这么多优秀月份牌画家齐力完成一幅月份牌作品在早期中国商业广告历史上实属罕见。

也正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让画家们更为团结。原本以才子佳人、摩登女性为主的月份牌作品在此时彰显的是民族气节。也因为月份牌嫁接商业的非凡传播力,让这幅深含抗日寓意的《木兰荣归》图深入民众之心。这幅画后来被上海华明电池厂、上海通明电器厂等商业公司作为广告画使用。其中一幅原版印刷画作珍藏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此外,杭稚英在孤岛时期还创作了巾帼英雄四条屏,分别是《花木兰》、《梁红玉》、《红娘子》、《洪宣娇》,其中的花木兰形象仍来源自陈云裳。借古喻今是在日军铁蹄下卑微的月份牌画家唯一能够施展情怀的方式。但也正是花木兰千古传唱的故事激发了画家的赤子之心。它让月份牌这一当时流行的广告方式鼓舞着民众坚持到底、抗击外辱。

月份牌巾帼英雄四条屏

新中国成立后, 《木兰荣归》中的参与者李慕白根据此画再次重新创作并多次印刷出版。另外,杭稚英的重要合作者金雪尘也绘制了《木兰辞连框月份牌》系列,可见花木兰主题对于月份牌画家强大的吸引力。

无论是最早以文字呈现的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辞》、民间丰富多彩的戏曲形式、中国绘画作品,还是20世纪以来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视听媒介,以及本文所述的月份牌这一独特的中国广告类型,花木兰的中国式巾帼英雄形象古往今来被不断“书写”。其中女性的勇敢、智慧、、独立与爱国之心永恒不变,更跨越了时空与国度。

本文撰稿:余娟  摄像:李磊;策划:沈小榆、龚伟强;鸣谢:杭鸣时、丁薇、叶蓓蓓、胡新亮。

(本文原题为《想见你,1939年的花木兰》,原刊载于上海音像资料馆微信公众号“影像上海”,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韩少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