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孩子课外辅导班要不要报?

2020-10-30 07: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潘江雪: 孩子课外辅导班要不要报,是我们每一期线上家长会必然会提到的话题,说明这个话题啊,苦苦折磨着我们家长。我们来看问卷的情况。
您是否为孩子报辅导班或兴趣班?

▎薛兆丰:参加调研的家长中,有57.1%的家长给孩子报了辅导班,这些家长平均给孩子同时报了2个辅导班(中位数),按学生所在地来看,城市和县城的孩子辅导班的数量分布基本相同,比乡镇和农村的孩子更多。

问题:您每年在孩子辅导班和兴趣班的花费

这些报班的家长中,每年在辅导班和兴趣班的花费,有35%花费1000-3000元,年支出超过1万的超过9%。

随着孩子从学前到高中,报班的花费也逐渐增加。

▎薛兆丰:我们也调研了家长是怎么选择辅导班的,其中有接近70%的家长报班是其他家长和亲朋好友推荐,看来家长们报班更愿意接受口碑传播,另一个维度看,不愿意让孩子输在本班同学和自家亲戚孩子的起跑线上。硕士以上的高学历家长,相比于其他家长,更愿意接受互联网和媒体的广告。

那报班可以是否可以真的有效提升孩子学习竞争力呢?仅有43%的家长认同这个结果。

▎潘江雪:今年3月,上海消保委联合上海消费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上海、北京、深圳青少年教育培训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最近一年,这三个城市的子女教育培训平均支出约为1.6万元,占家庭总收入的9.4%。

我们回顾上期节目上海名校建平中学的郑校长是怎么看辅导班的。

家长对辅导班都有一定的依赖性,我们要对孩子的发展要有一个正确的规划和评估,有很多家长什么班都帮孩子报,不仅是报学科的辅导班,还有轮滑、书法、舞蹈,存在攀比,感觉不能委屈了孩子。

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老师很可能比家长更了解孩子,另外当他自己觉得有课外学习的需要,再去学的时候,更具有学习的动机。家长要尊重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讨论学习的目标、动机和利弊,而不是简单的指令性的强压。即便是希望孩子去学习,我们也要通过让孩子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薛兆丰主要观点:

家长往往跟风报辅导班,家长对于课外辅导班的选择和孩子的能力,往往比较短视。譬如一些特长与能力,在长大后是否可以在工作中用的上呢?正如我们调查结果看到,70%家长跟着其他亲朋好友和其他家长的推荐给孩子报辅导班。

当下孩子们普遍课外班过多,基本占用了平日及周末的所有课后时间,但最终这些多元化的“知识”未必能为未来带来实际的帮助。(例:如果一个孩子的天赋在文科,那么“奥数”和“围棋”等知识、能力则未必能为其带来实际的帮助,但是这样的科目,已经在孩子和家长之间,成为用来比拼的工具。)

诸如此类的补习班,已经成为基本所有孩子的必备科目,但如若为了毫无意义的攀比而去追随所谓“大流”而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则无法真正成才 。(例:儿时学习钢琴,其实学到 5 岁就知道是否能成为钢琴家了,如若能力依然不及别人,则无需再执着。)

因此,家长需有长远规划,瞄准培养孩子成年后所需要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譬如求真、保持好奇心、不虚假学习,而非盯准当下的得与失以及各种毫无意义的相互比拼。孩子的兴趣会随着年龄和关注而改变。

各个孩子的反应速度不一,学习的速度也不一,但这不足以成为衡量他聪明与否的标杆,更不能成为衡量他们智慧的标杆,可能只是他们的天赋或能力位于不同的专业领域(例:主持人需反应敏捷、科学家则需长期打磨)。孩子未来的终极目标,当下是无法判断的,因此教育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寻找爱好。

我的儿子,看电影《流浪地球》,由电影音乐引发对乐器的兴趣。到他9岁的时候,又对科学很感兴趣,自己尝试去推导元素周期表,后面又学习了黑洞,对黑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人类拍到的首张黑洞照片

是不是要培养孩子这个领域的能力呢?我让孩子认识了一位宇航员,他说了一句话“9岁的男孩都喜欢黑洞”。让我认识到,家长培养孩子往往是短视的。孩子的兴趣会随着年龄和关注而改变,后面更专注孩子在各阶段自己的需要,也就是刚才潘老师所说的“学习动力”。

要引导孩子和家长勇于放长目光,为长远做打算,而非盯准当下的得与失以及各种毫无意义的相互比拼,反之,需要有长远规划,瞄准培养孩子成年工作后所需要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

▎潘江雪:实际上学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并不是说我有了好的师资,我有了好的一套所谓的课程,或者说训练体系,我就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上辅导班一定要量力而行,不是说只要上了辅导班就能解决问题。不能拿辅导班的学习来代替了课堂的学习,会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边有一个方法,peer coach,同伴学习,在上期家长会中也有介绍。因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那么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家长就觉得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小自私,就觉得我孩子怎么整天在教别人对吧?

对孩子而言,一方面能够通过教授把这个事情理解、说明白,讲清楚,固化和强化了自己的认知;另一方面,学会和别人交往,或者在交往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带给我们人际交流的那种快乐,这种成就感是内在的奖励,更可以强化学习的动力。

这个方式真爱梦想也应用在教师培训上,我们请梦想课程上的好的种子老师,给予他们教练培训后,唤醒新的老师教育的热情与热爱。

谢谢你收听今天的节目,这就是本期《真爱之声》,如果你觉得节目有意思,欢迎转发到你的微博、QQ同学群、微信朋友圈和家庭群里。

我是潘江雪。

真爱之声,咱们下期再见。

真爱之声

主播:潘江雪、郑朝晖

主编:朱秋霞

原标题:《孩子课外辅导班要不要报? | 真爱之声第131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