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都市漫话:一周城市生活

王越洲 Jady Liu 陈鑫培 刘懿琛(实习生)
2020-10-30 18:15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城市的历史正在被无休无止的建设开发一点点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擦除,唯有书本和文字记得,记得每栋建筑的修葺与改造,记得每条街道上曾经穿梭着的人潮,甚至记得从深巷中传来的叫卖声。想要了解一座城,不如去翻开一本书,追寻着一代人对于城市的时代记忆,慢慢地将它们拼凑成一个完整的都市历史版图。本期话题,我们推荐了一些有关城市历史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唤醒人们对于城市文化的关注。

近期回顾

表演《该我上场之后》:身体能超越意识形态的局限吗?

10月24日,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剧场,《该我上场之后》舞台剧中的两位中央芭蕾舞团退役舞者:82岁的曹志光、59岁的刘桂林正和导演王梦凡一起,在剧场一角扶着舞蹈把杆热身。舞台的中央放着两把椅子,高跟鞋、舞鞋、芭蕾舞裙在周围散落一地。拍打小腿、搓脸、散开头发、行走,这些看似生活日常的动作都成为舞台上的舞蹈语言。

导演王梦凡创作该剧的初衷与一个德国芭蕾舞团的群舞演员有关。在一个演出季结束之后,舞团并没有和她续约,以她当时的年纪(35岁左右)已不太容易进入其他舞团工作了,因此她不得不告别了舞台。后来在一个成人芭蕾培训班见到她,她看起来很不快乐。那时候王梦凡就开始思考,不管是主动或被动退役的芭蕾舞者,他们之后的生活会变成怎样?是否能创造一个情境,让他们重新回到舞台上来。

参与《该我上场之后》的两位舞者曹志光和刘桂林分别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和“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芭蕾舞者。芭蕾被介绍到中国后,更多是为了实现中国舞的现代化。在两位舞者之前的舞台生涯中,大多是为了完成芭蕾技巧,很少有真实的肢体感受。

在本场表演中,革命芭蕾的痕迹不再出现在这两位舞者身上,而是以《波尔卡》、《吉赛尔》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

2019年8月该剧首演前,导演曾与两位退役舞者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身体训练,如果把曾经的芭蕾训练和衰老的身体看作“限制”,导演希望利用这种限制帮助两位舞者发展出适合他们当下身体情况的表演方式。这种训练方法(亚历山大技巧和费登奎斯方法)意在帮助我们释放或缓解身体由于社会生活和个人习惯造成的压力和病痛,让我们回到如同婴儿刚刚学习爬行、学习走路时候的身体状态。

身体能超越意识形态的局限吗?在这一个小时的表演中,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是肯定的。(图/文:王越洲)

更多演后谈内容请关注McaM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本周话题:城市的书

当我们走进一座城市,你会发现无论是街边的高楼大厦还是车水马龙,仿佛都让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每日都被淹没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不会为了一幢看起来古朴别致的建筑而驻足。走在人潮涌动的街道,往往是被它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所吸引,而不是一段有关它的历史传说。我们甚至想戴上耳机,把自己与喧嚣刺耳的声音隔绝开来,谁都不会去好奇有关这座城原本的声音是怎样的。

本周我们推荐的内容,是关于城市历史记忆的书籍,介绍了中国北京、上海和欧洲的一些以城市背景的人的故事,重新聆听和进入都市传说。下期我们会继续推荐关于城市地理、视觉符号系统的书。(话题主持:Jady Liu 刘懿琛)

真实与故事:布鲁范德和“都市传说”三部曲

 世界上的都市传说繁若星辰。或许每个喜欢听或讲故事的人,都曾幻想过有那么一本“宝典”,既搜罗了全球各个角落的好故事,又辅以注释、追溯源流……美国民俗学会前主席哈罗德·扬·布鲁范德,被称为“都市传说先生”“民间侦探”“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传媒学者”,就撰写过这么一部“宝典”。——《都市传说百科全书》

详情请关注刺鱼微信公众号

《北京西郊故事集》

“花街”与“北京”是徐则臣小说创作的两个重要谱系,本书描写了一群自花街来到北京的年轻人——行健、米箩、木鱼、宝来等的生活境遇。他们在北京西郊这片他乡生存艰辛,却始终心怀热情,面对未来即使心中彷徨,也绝不屈服于此刻。不进城的时候,他们便在夕阳渐落之时爬到屋顶上,遥望那一片浩瀚的楼房加霓虹灯的热带雨林。

详情请查看本书豆瓣链接

《Beijing Youth》

“我在一些采访里有简单的介绍过这个拍摄项目,因为有随身带着相机的习惯,在自己的项目之外,也会随手拍一些身边的朋友,几年累积下来,这些照片躺在硬盘里无法分类归纳,再加上都是在北京拍的,于是就有了这个专题《Beijing Youth》,画册用名《It's nothing at all》。”

详情请关注杨炸炸微信公众号

《And Love Itself》

 在1941年德国军队占领南斯拉夫之后,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一个历史上讲德语的、拥有大量德国少数民族小镇,被并入了第三帝国。在更名为马里博尔的城市中,昔日的邻居和朋友分道扬镳,一场抵抗运动在周围的群山中酝酿。

详情请见作者官方网站

《美丽城地铁站》

 美丽城是巴黎的一个片区,处于巴黎10、11、19和20区的交界处。它是一个充满色彩,多种族、大融合的区域。美丽城将成为或已然成为了史上另一个不足为奇的文化大熔炉。

详情请关注泼先生PULSASIR微信公众号

《上海地理注疏》

《上海地理注疏》这篇几万字的作品,可以视作长文,也可以视作超短篇小说。它以城市坐标为线索串联起叙事,作者Ag 以第一人称观察者的身份描摹着空间、时间和人之间发生的貌不惊人的故事,记录暗涌的意识与能量交换。地理空间看似客观,却不是一个固定的存在。

详情请关注51人微信公众号

《浮生二十一章》

《浮生二十一章》是茅盾文学新人奖得主、作家任晓雯在《南方周末》连载的短篇小说系列精选,材料源于对上海芸芸众生的采访记,聚焦小人物命运,故事凄苦悲情,结尾出人意料,兼备生活细节的笃实与文学想象的自由。

《上海师傅》

竹编、木作、打铁、修补、叫卖,60位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竹篮、木桶、藤椅、金鱼灯、蚌壳棉鞋,100个物件速写上海日常风景。

详情请见本书豆瓣链接

《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

这本书讲述的是十四位新移民在大理的生活故事,而这些大理的故事,有的来自洱海西岸的苍山、古城、喜洲、银桥,也有的来自洱海东岸的双廊、伙山。他们的回忆将我们带回大理的古典时期,并以他们的生命实践,引领了大理的先锋时期,那时常觉得大理有神光笼罩,而今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目睹它步入时代的洪流。

详情请见本书豆瓣链接

万圣节来了:音乐会和讲座

北京·音乐|骨·肉·皮

作为一个发生在万圣节前夜的展览,它实际名不其实。且不说跨文化的水土问题,万圣节在经历了长期的文化搅拌后已被简化为了一个恐怖与狂欢的符号合集(中国的鬼节也不遑多让-一转身在新时代的网络上也沦丧为符号的消遣)。而这里,我们试图抵御消费文化的包裹,尝试本源和发问,在一个非常规的展示空间里建立新的体验逻辑。

详情请关注酒鬼养老院THE CURE ROOM微信公众号

昆明·音乐|香蕉皮乐队

桂林乐队“香蕉皮”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朋克乐队,最早组建于2002年,风格不限于朋克/SKA/ROCK BILLY/雷鬼,自由而热忱,直白与锐利的纯中文歌词是他们的特色武器。

我们都成长于80年代,这是空虚,幻想而又不切实际的一代,所以我们想要创造出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朋克音乐,自豪地歌唱,歌唱着这一代的声音。

详情请关注醉龟TheTurtle微信公众号

福州·对谈|认真聊聊鬼与巫

万圣节是西方世界的传统“鬼节”,与中国的中元节有相似之处。每年的10月31日晚上,孩子们提着南瓜灯、装扮成各种鬼怪,挨家挨户地敲门搜集糖果,成年人则参加化妆舞会,这个西洋鬼怪的狂欢节往往轻松有趣、充满奇思妙想。今年的“万圣前夜”,《巫师:一部恐惧史》的译者赵凯和著有《见鬼: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阅读笔记》的媒体人有鬼君,将在鹿森书店一起探讨中外鬼怪文化的异同,聊聊“鬼与巫”折射的人间百态。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展览|你会相信你的眼睛 

详情请关注榕异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百年上海古董家具鉴赏展

详情请关注ArtDeco上海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PINK PUNK PARK

详情请关注Gene弥金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走近海洋,感受申蓝

为了更加直观、生动地让大家走近海洋、增强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馆与金山区海洋局共同主办,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承办此次海洋科普主题展,10月27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地下2层开幕。

详情请关注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公园在画里——中国画中的城市公园

详情请关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公·园》展作品《为了告别的聚会》正在招募小号手,详情请关注声闻微信公众号

上海·茶话会|客家、土地与歌茶话会

时间:2020年10月31日14:30--18:00

地点:定海港路252号定海桥互助社(近12号线爱国路地铁站)

详情请关注定海桥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四城记:城市与当地艺术的互塑”

“我们的四城记将来讲述当代艺术与四座城市之间的互塑关系,从中梳理出当代艺术与城市之间的那些不忠与败坏、共情与恩义。我们将历见四座城市的当代艺术、四种关系、四种历史和四次命运,鼓动自己去推理当代艺术与城市更新之间的互塑之未来剧情。”

详情请关注没顶公司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对话哲学系:时间的秘密

详情请关注神兽之间微信公众号

上海·对谈|产业社区——我们在此生活和工作

详情请关注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民族志电影中的童年记忆

详情请关注OCAT上海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发布会|《新华录》第3号「什么最新华」 发布会

详情请关注大鱼营造微信公众号

宁波·放映《女人步上楼梯时》

详情请关注假杂志微信公众号

河南修武·艺术季|南坡秋兴

详情请关注大南坡微信公众号

北京·对谈|委托创作三人谈:刘张铂泷 x 杨天歌 x 于瀛

详情请关注泰康空间微信公众号

北京·对谈|走!走出一张地图

详情请关注BeijingAIR微信公众号 

北京·分享纪录片创作

详情请关注码字人指南微信公众号

北京·分享与对话听力障碍:自我认同和社会包容

时间:2020年11月1日 14:00

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嘉宾:陈婧媛,C酱(李萍萍),戈弋,刘岱宗,陶书毅

主持:解开缙(歌德学院)

详情请关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北京·讲座|帝都绘线下空间

详情请关注帝都绘微信公众号 

深圳·放映|Taiwan Docs纪录片回顾

详情请关注新亚洲影志微信公众号

深圳·戏剧|当代戏剧双年展

详情请关注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苏州·展览|ttg station·渔民客厅

详情请关注Fish渔农处微信公众号

宁波·放映|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

详情请关注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艺术节|“百手撑家”家政工艺术节

详情请关注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在新冷战危机下反思旧冷战:“反特片”、广州和冷战的亚洲视角 

详情请关注人民食物主权论坛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shenjw@thepaper.cn)

    责任编辑:沈健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