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口述|安装月经互助盒的女生:我是如何告别月经羞耻的?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2020-11-01 21:31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上海女大学生发起卫生巾互助盒,反对“月经羞耻”(01:21)
第一次来月经,十三四岁的许璐鸣以为是“脏东西”。外婆告诉她这是月经,每月要来一次,是阴道有规律的流血。

许璐鸣在当地上了七年的女子学校。在她的成长经历里,包含很多她对月经和性别议题的思考。“为什么来月经不能吃螃蟹?”“为什么月经只能私下和女生讨论”“为什么女生长大一定要优雅。”

微博上,“姐妹战役安心行动公益项目发起人”梁钰,是许璐鸣微博列表里关注的人。10月14日,看到梁钰转发一条关于月经互助盒的内容,许璐鸣激动不已,自己是一个不爱带卫生巾出门的女孩,为这事妈妈经常责怪她,“可是哪里记得住每天都带呢?”

想起自己以前在女校的经历,即便大家都是女生,但借卫生巾时仍然会私下里遮遮掩掩,“有时候一张卫生巾可以解决很多女性尴尬的瞬间,自己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10月21日,许璐鸣拿着自己购买的透明收纳盒和卫生巾,在华东政法大学教学楼四个卫生间旁安装上了“卫生巾互助盒”。每个透明的收纳盒里,装了三到五片包装完好的卫生巾。

许璐鸣自制的卫生巾互助盒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安装“卫生巾互助盒”的消息被转发到社交媒体上,几天时间内,各地高校开始自发响应“卫生巾互助盒”活动。

看到转发海报中的一句“我是女生,我来月经”,许璐鸣想说,“月经其实与女性息息相关,谈论月经权益就是谈论女性权益。”

这是一个关于少女成长的故事,也是一位女性不断褪去对月经的耻感、开始学会正视月经与女性息息相关的故事。

许璐鸣近照

【以下是她的自述】 

【1】“有的人以为月经血是蓝色的”

10月22号那天,我看到梁钰转发我在学校制作的“卫生巾互助盒”的内容,我还蛮开心的。

从疫情期间,大家对于女性医护人员用卫生巾的关注,到后来“散装卫生巾”话题,然后联想到现在的“卫生巾互助盒”,其实主题都是关于“月经贫困”和“月经羞耻”。疫情期间,我自己就非常关注女性医护人员的卫生巾使用情况,我当时就想在这方面做点什么,但一直没想好。

大概是14号那天,我看到梁钰在微博上提到有学校开始安装校园卫生巾互助盒,我看完觉得很好,心想不如先做出来试一试。那天晚上我就跟辅导员提了这件事。

我的辅导员是一位男性,过了两天左右,他回复我说可以做,我就在网上订购可以贴在墙上的透明收纳盒。

许璐鸣朋友圈截图 

整个安装的过程很快。我的微博被梁钰点赞转发后,我很激动。在梁钰转发的微博下,我收到了很多私信和评论,有很多学校里的女孩站出来,自发去安装“卫生巾互助盒”。

有一个女生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她一个人买了200张卫生巾放在学校里。还有一些女生可能比较有顾虑,担心做这项活动学校后续审批程序会不会通过,或者说自己学校在小城市,可能学校不太会同意。我鼓励他们,让他们先行动起来。

虽然这个过程比想象中复杂一点,但真的感觉大家在慢慢起变化。

我上了七年的女子学校,大学算是我成人后第一次生活在男女混校的环境中。安装了“卫生巾互助盒”后,有男生给我点赞也给我鼓励,说这件事他们完全没想到,也有男生私下跟我表达对卫生巾安全卫生的担心。他们担心会有人把卫生巾弄脏,这样反而对女生不好。

做了这件事之后,我才发现“月经羞耻”这个观念是深入人心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一开始对有没有带卫生巾这些事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觉得好像不用刻意去在意。 

还有些人对月经的理解局限在“来月经会痛经”。他们对月经的认识,来源于广告或者是自己的女朋友。广告中卫生巾上面是蓝色的,他们就误以为月经血也是蓝色的,真的是很可爱,他们真的不太了解。

在安装卫生巾互助盒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藏在自己内心里不敢正视月经的观念。大一的时候,我来月经忘记带卫生巾,还是会很尴尬、很害羞,不好意思跟别人借,硬是让室友帮我向别人借。

还好我的月经量不多,有时候下课突然月经来了,我会直接骑车回到宿舍,这样也不会出现侧漏的情况。但是有一些量多的同学来了,再过5分钟都不行,一定要用到卫生巾。这样一想,安装卫生巾互助盒也能够消除一些女生没带卫生巾的慌张、不确定感。

【2】“来月经了,唉,我长大了”

我第一次对月经的认识,来源于我外婆。

当时我十三四岁,在温州老家。我以为我内裤脏了,有一点慌张,外婆说“这是你来月经了”。慌张过后,我想:“唉,我长大了。”当时隐约感觉到月经是成熟的信号,心里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拓展新领域呢!还能用卫生巾,可以下载记录月经周期的软件。

后来我也上网查一些关于月经的知识。比如卫生巾要多久换一次,会不会在来月经期间有些东西不能吃呢?

外婆会浅显地告诉我来月经要注意些什么,让我不要吃螃蟹。温州的海鲜很好吃,梭子蟹新鲜,肉很嫩,我很爱吃,但外婆不让我吃,说吃了对身体不好,螃蟹是凉性的。后来我尝试在经期吃螃蟹,发现身体没有任何异常,就继续吃了。

在女校,大家并不会特地公开聊月经、“大姨妈”,因为生理课老师不会细讲,大家还是比较害羞。当时教我们生理课的是一位女老师,我们从课本中翻到生理组织那章,里面有男生女生,我们很兴奋,想老师会不会讲,老师最终没有细讲。大部分老师会有意无意跳过这章,其他学校老师也是。

在初中班上,陆陆续续有女生来月经。我们在女生卫生间发现有人用卫生巾,会有女生说“居然有人来月经了”。

那个时候觉得很不好意思,内心还有点庆幸自己月经没有来得特别早,因为来得早,会有同学笑“是不是发育比较早”。

虽然周围都是女生,但在借卫生巾时,大家还是互相遮遮掩掩,比如私下偷偷跟同学说,“我忘带卫生巾了”,借到之后还会用袖子遮住,拿到卫生间去。

到了高中,我对月经的羞耻感在慢慢消减。上体育课,前半场都要绕着操场热身跑,我直接跟老师说,我来月经了,不能跑。有时候体育老师会觉得好笑,“怎么有同学一个月来了三次月经?月经都记录在案的。”我慢慢发现大家开始聊这些内容。

七年的女校生活,学校并没有讲很多关于女性主义、女性权益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在培养如何成为一名大众意义上的淑女。

初高中时期,我所在女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 “IACE女孩”,意思是培养独立、能干、关爱、优雅的女性。

老师在开会的时候会强调这个目标,平时学校也会安排一些适合女性气质的课程,比如初中的时候有手工课、礼仪课。

在我的印象中,礼仪课的老师很优雅。她的发型是烫好的短发,经常穿一件西装裙,搭配精致的珍珠胸针和耳环。老师教我们“坐椅子要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处”、“走路要怎么走比较好看”、“穿裙子要并腿,腿要斜着放”。

学校的戏剧课上,戏剧老师会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分析女性人物角色的痛苦和自身细腻的情感,但也只是稍微提一下,学校教育大体的方向还是在说女生应该是优雅大方的形象。

那个时候,我潜意识认为,课堂里老师教导的所谓女性应该遵守的礼仪,还有女性应该是优雅大方这些内容有些地方不对。但我不会去争辩,也不会跟周围的同学讨论,更多的时候自己在思考。 

到了大学,我开始学会阅读相关女性权益的书籍,也一直保持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疫情期间,我看了很多关于性别议题、女性权益的书,比如上野千鹤子的《厌女》、《资本制与家父长制》、波伏娃的《第二性》等。对于性别,我终于明白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之前我对女权主义只有模糊的概念,看了这些书之后,我会去纠正以前想法里对于女性存在的刻板偏见和一些厌女情绪。

我会去反思,女校给我们开设的那些课程,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女性形象。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这本书里提到一个观点,认为女校的家长一般都希望把女儿培养得“有女人味儿”,可能是优雅的,可能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生。但实际上,女校并不是世外桃源。女校里的女生会有疯的一面,也会有“野”的一面,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女生感觉柔柔弱弱。

在我的理解当中,如果只是从外表或者姿态来判断一个女生是否“优雅”,很肤浅。我希望自己的“优雅”是一种自然的,能够放松去做自己的状态。

许璐鸣近照

【3】当我们在谈论月经权益时,就是在谈论女性权益

在安装月经互助盒的过程中,我会去思考关于月经,我们到底了解多少。

我发现,女性在面对月经时,有脆弱、情绪低落、痛苦的那一面。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来月经期间不会痛经,我的一位好朋友会痛经,有时候会痛到想去医院。她的父母一直不让她吃止痛片,怕吃了止痛片之后会上瘾。她去了美国之后,咨询身边的同学或老师,再加上自己查资料,发现吃止痛片会缓解很多身体上的疼痛。 

还有情绪,月经期间女生的情绪会低落、情绪起伏特别大。我的那位朋友经常会在来月经时,因为很小的事情崩溃大哭。后来我看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一次了解到经期综合症(PMS)这一说法。那个剧情是谢耳朵他们要参加一个比赛,有一个主角说“那我们小队就叫PMS队”,我上网查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是指“经期综合症”。

这些内容都没有人仔细教过我,我后来在想,如果我们早一点明白该多好?这样在第一次来月经时,情绪就不会那么慌乱。

还有,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耻感。在女校读书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女生来月经,可能月经量比较多,也没有及时用到卫生巾,结果她的血就漏到了板凳上。下课后,有周围女生路过看到了会露出嫌弃的表情。这个表情,我现在想到觉得非常的刺眼。为什么要嫌弃呢?在当时,这个女生需要的只是一张卫生巾,这个情节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 

我的家庭不算事典型的传统型家庭,家庭氛围还算比较开放。家里有一位姐姐,两个弟弟,妈妈是家庭主妇,即便家庭氛围好,但我跟妈妈还是会很少聊起月经。妈妈会在家里备好卫生巾,提醒我出门记得带,但有时候我还是会忘记。

在家中,我一般遇事会和我姐姐商量。我的姐姐是一位性格比较要强的女生,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位女生,而给自己职业上设限。她想当一位律师,前两年因为没有通过司法考试,一直在做跟法律不太相关的工作,后来她司法考试通过了,顺利当上了律师。她告诉我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带来的快乐感是任何其他事情没有办法体会到的。

我姐姐的观念也有影响我对于职业的思考。之前对于今后要从事的工作一直有较为模糊的想法,想要在女性权益方面努力做点什么。跟我姐姐聊过之后,现在有一个想法是可能今后会从事法律行业,像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提倡的那样推动包括妇女、儿童、残障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广大弱势群体权益状况的改善。

我平日的兴趣爱好是打拳,在社会语境上来说,这是一个偏男性的运动,有时候在家里,我弟就会说“女孩子不要打拳,这样算什么样子”。我就会跟他吵起来,我说我不接受你说女生就应该怎么样的说法,我会很严肃地跟他讲。我弟不想听我念这些,但我会拉着他讲10分钟左右。  

还有,我们在谈论卫生巾和月经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谈论女性权益,月经与女性本身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办法忽视。

    责任编辑:朱远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