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球的一半|中日韩相继承诺“碳中和”,助力全球绿色复苏

刘文杰 徐嘉忆 徐婧寒
2020-11-03 10:4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如同多米诺效应一般,“绿色复苏”的浪潮从欧盟席卷至亚洲。

在刚刚过去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仅仅一个月后,日本首相菅义伟在国会发表首次施政演说时也承诺,日本将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10月28日上午,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宣布,韩国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东亚三国的气候“雄心”,无疑将对带动全球气候行动、达成气候目标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青年走上街头,呼吁日本政府积极正视气候问题。@Greenpeace

受此影响的可能远不止气候,还有经济。事实上,新冠疫情给东亚经济带来重挫。世界银行6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速将下降至0.5%,为196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中国、日本、韩国作为较早受到疫情冲击的国家,经济合作和人员往来密切,在面临疫情反弹、经济复苏、气候风险的多重压力下,三国亟须通过加强经济、贸易、气候等多个领域合作,协力促进区域绿色复苏,成为继欧盟之后带动全球复苏的领跑者。

那么,中日韩的复苏政策亮点何在?

中国: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

在经历了第一季度-6.8%的经济增长低谷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GDP同比增长大幅回升至3.2%,第三季度增长进一步提升至4.9%,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除消费以外,投资和外贸均实现由负转正。

中国前三季度GDP变化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Greenpeace

 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增速均有所回升,工业生产增速快于农业和服务业,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服务业,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增长拉动之下,开始逐步回暖,交通运输、电信互联网软件、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0%以上。

从投资端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现了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和高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等)投资持续增长。与投资的增长态势相比,消费仍显得低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在三季度实现了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然而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2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6.6%。进出口方面,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31151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持续拉动经济增速转正。

中国经济的V型复苏离不开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支持。疫情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将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和1万亿财政赤字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下达地方,下沉财力保基层运转。截至8月中旬,扣除用于支持减税降费的3000亿元,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中,中央财政已经下达1.674万亿元,占直达资金总量的98.5%。其中,93.3%的资金(1.558万亿元)下达至市县财政。通过《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地方特别国债项目申报情况来看,医疗、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是资金流向的热门领域。

除了快速下达的2万亿抗疫财政支持,李克强总理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2020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额度高达37600亿元。此外,今年将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的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韩国:“绿色新政”雄心勃勃

受疫情反复影响,韩国第二季度多项经济指标创了历史新低。韩国银行(央行)7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3.3%,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也创下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近22年来GDP最大降幅。然而,仅仅三个月内,韩国经济出现反弹。韩国央行10月27号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7-9月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1.9%,为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受汽车和存储芯片出口影响,陷入低迷的经济出现复苏。

疫情延续对韩国经济冲击明显。 @Greenpeace

早在今年4月,韩国执政的民主党在竞选时宣称,在2050年前使经济脱碳,并结束煤电融资。2020年7月14号,韩国政府公布了以从“追随者”到“领导者”、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向着更包容社会转型为目标的“韩国新政”。新政内容主要包括数字新政、绿色新政以及强化社会安全网络3个政策领域和28个相关工程。韩国政府计划通过从2020-2025年期间分批投资总计160万亿韩元,创造190.1万个就业岗位。

加速产业数据化、建设绿色智慧学校、打造绿色智慧城市等10个新政重点工程,紧扣绿色经济转型和提高社会福祉,反映出韩国政府在疫情后重塑韩国经济的决心。仅在“绿色新政”之下,韩国政府就计划投资42.7万亿韩元,创造65.9万个就业机会。 “绿色新政”将以推动生态友好设施建设和推动绿色产业创新等为主线,力争实现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虽然“一揽子”新政看上去雄心勃勃,但实施起来还面临未来财政压力、政府换届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全球共对应对气候危机,刻不容缓。 @Greenpeace

日本:刺激计划规模庞大,相当于GDP总量五分之一 

世界银行预测(https://www.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日本今年经济增速可能低至-6.1%。原定于今年夏天举办的奥运会本该成为刺激刺激日本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却因推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更大的打击。日本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日本整体经济缩水28.1%,远超预期。

疫情以来,日本政府先后推出了针对第一阶段“紧急救助”和第二阶段“V型复苏”两轮经济政策。“紧急救助”政策重点关注1)疫情防控、医疗体系建设、医疗用品开发,2)居民就业补助、生活保障,3)企业帮助和减税。“V型复苏”政策重点关注经济活动复苏和增强经济韧性,一是通过“Go To Campaign”等推动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恢复,加强对农林渔业的支持,激活区域经济;二是通过转移供应链、加强农林渔产品出口、加速线上教育等措施提高经济结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日本政府已先后出台两轮经济刺激政策,应对疫情冲击。 @Greenpeace

日本经济复苏方案总金额约为117.1 万亿日元,相当于其GDP总量的21%。整个经济复苏方案将从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旅游、交通、食品、娱乐行业开始,目前看起来,“绿色”还不是日本经济复苏方案的关键词。

为什么要在绿色复苏上进行区域合作?

作为当前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日韩经济总量已逼近美国,三国的经济恢复无疑将有力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在今年6月份发表的《东盟与中日韩(10+3)经贸部长关于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联合声明》中,东亚经济体也表明了加强协作以促进经济早日恢复正常增长的信心。由于中日韩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密切,三国在防范疫情反弹压力下的产业链和区域贸易合作,也可为全球经济复苏所借鉴。

除了经济层面的复苏,中日韩三国的绿色复苏也将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全球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中日韩三国二氧化碳排放也占到了全球的34%(其中中国28%,日本4%,韩国2%)左右。

同时,中日韩三国也都是受气候灾害影响最为显著的国家。亚洲开发银行2013年发布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经济分析》指出,2010-2050年间,随着海平面上升,中国每年将失去102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会有100多万人因海平面上升被迫迁徙,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530亿美元。日本预计将失去超过1/4的沿海湿地,韩国可能会失去 1/5 的海岸区。中日韩三国开展绿色复苏合作,不仅有助于东亚地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和气候风险,还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减排成本。

东亚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占比。数据来源:东亚地区低碳发展合作路径研究

事实上,中日韩三国在环境领域已有长达20年之久的合作基础。1999年首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TEMM)召开,三国建立了东北亚环境领域区域性高级别合作机制,先后在改善空气质量、沙尘暴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品管理、公众环境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众多合作。其中,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转型,不仅是深化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未来实现区域绿色复苏的有力抓手。

考虑到中日韩三国在经济、贸易、环境等多个领域深厚的合作基础和疫情后激活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三国亟须通过加强合作,协力促进区域绿色复苏,为世界绿色复苏注入新动能。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创新区域绿色金融

中日韩三国绿色金融在发展范围、精细度、执行力度等方面均不同,虽然已经各自积累了广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但对于“绿色”尚无统一标准。在未来绿色金融合作中,建立适用于亚洲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搭建公开的绿色金融信息平台,提高绿色投资标准,有助于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2.开展国际城市合作

受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影响,国家层面的合作常常行动迟缓,因此,更为灵活的城市合作将对实现区域绿色复苏至关重要。在三国家贸易关系密切的区域中,开展低碳城市共建,可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东亚地区最为强大的三个经济体,在同一时期走到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拐点,提出了各自雄心勃勃的目标。然而,如何兑现这些承诺,除了各自切实的减排努力,还需要走向更低成本、更加创新、更多收益的区域协作。

(作者均供职于绿色和平)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