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学良的后半生:囚禁台湾

2020-11-03 17: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高成儿 时拾史事 收录于话题#张学良的后半生3个

书接上文:时间真是把杀猪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在张学良的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年轻时,他颜值爆表,有钱有势人又帅,投怀送抱的女人不要太多。晚年回忆往事,张学良曾对唐德刚说:"我的女朋友,我告诉你个事,中外都算上,包括白人,嫖的不算,花钱买春的不算,我有11个女朋友"。

可是到四十年代,张学良变成一个无权无势的阶下囚,帅气的脸庞不见了,眼睛也有点看不清了,周围的女人只剩下赵一荻,自由的生活更是没有到来。从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算起,张学良被刘乙光囚禁九年了,先后去过奉化、黄山、萍乡、郴州、沅陵、修文等地,主要是为了逃难,躲避日本人的战火。在贵州时,张学良总算等来胜利消息,他对恢复自由重新燃起了希望。当初发动西安事变,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现在日本人已经投降;当初法院审判张学良,给了个十年有期徒刑,现在已经九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946年10月,刘乙光告诉张学良,马上就要离开贵州去重庆了,接下来再到南京去。张学良很高兴,是不是要恢复自由了?好期待呀!一行人乘坐汽车,连渝城的市区都没进,直接下榻歌乐山原戴笠公馆,军统邀请了几位官员陪张学良打牌,还给他送吃的。等到11月,飞机安排妥当,刘乙光突然向张学良宣布:前往台湾。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不是说南京吗?怎么又变成台湾了?台湾远离大陆,四周环海,幽禁犯人实在是再好不过,眼下内战已经开始,大陆不太安全,索性就把张学良送到台湾去,那是彻彻底底的国统区,即使张学良被营救了,想活着逃出台湾岛,那也是难于上青天。张学良气的直拍桌子,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但最后还是怂了,问刘乙光什么时候出发。这种事情,根本由不得他,除了服从安排,他没有第二种选择,反抗的越激烈,以后的日子就越难过,除非自杀一了百了。

飞机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原计划是桃园机场,因为天气恶劣,不得不改到松山机场。望着湛蓝色的台湾海峡,张学良郁闷至极,刑满释放基本没戏了,以后要在台湾长期生活。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番远去竟是永别,有生之年,他再也没有回过大陆。张学良享年101岁,其中有四十多年在台湾度过,超过人生的五分之二了,除东北外,台湾就是张学良的故乡,虽然他本人并不愿意这样。

又来到一个全新的省份,张汉卿住哪呢?还是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新竹井上温泉疗养所。从之前雪窦山、黄山、凤凰山的情况看,国民党喜欢把张学良安排在人烟稀少、封闭性强、景色宜人、建筑面积较大的地方,井上温泉疗养所全都符合,简直量身定做。那是在大山深处,四周古树参天、人迹罕至,山谷上有一座铁桥与外界相连,向下俯视,足有四五十丈高,非常壮观。这里的温泉十分有名,以前日本人统治的时候,修建了网球场和温泉浴室,他们没事就过来泡泡澡、打打球,小日子过得挺惬意。张学良无聊的时候可以和特务们一起娱乐,这样就不会想不开,自寻短见了。特务们虽然不是犯人,但他们的工作就是看管张学良,不可能离得太远,生活空间也十分有限,相当于陪张学良"蹲监狱"了。闲暇之余也可以打球、泡澡,否则过于枯燥了,谁受得了。

1947年春季,张学良突然感觉很不对劲。刘乙光变得高度紧张,总是恶狠狠地盯着他,话也不说;手下的特务们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如临大敌,整天都在巡逻,焚烧重要文件,好像有什么事情发生。仔细打听,得知台湾省爆发了群众运动,国民政府从大陆调集军队稳定局势。和张学良关系好的宪兵、特务告诉他,刘乙光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台湾人来到井上温泉疗养所,准备救走张学良,刘乙光将全力抵抗,如果扛不住了,就把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一并枪毙。张学良担惊受怕,考虑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发生,他是该引颈受戮呢?还是鱼死网破呢?最终的结局还是挺温和的,没有台湾人发起攻击,群众运动也被镇压下去了。此事过后,国民党又在考虑把张学良送回大陆,连地方都想好了:江西赣州。可随着内战的愈演愈烈,赣州铁定是没有台湾安全的,权衡之下,打消了这个念头。

经过"二二八"事件,张学良对刘乙光更加反感了。这十年来,没少受他的欺负。井上温泉疗养所有几间房,光线比较好,张学良十分想住。当时台湾省主席陈仪交代刘乙光,把那几间房安排给张学良,刘表面上答应了,等陈主席一走,说翻脸就翻脸,把好的房间留给了自己家人,却把背光阴暗的房间安排给张学良。张学良心里十分恼火,却又申诉无门,幸好陈仪没过多久又来看望张学良,发现好房子被刘乙光据为己有了,就要求他搬出来,到这个程度,刘乙光才同意与张学良换居所。对于刘的老婆、小孩,少帅更是一百个不满意,刘乙光的夫人精神有点问题,与赵四小姐关系不好,有时候她骂自己小孩,实际上是在指桑骂槐,攻击赵四小姐;每次吃饭,刘的小孩与张学良一桌,弄得很脏很乱,影响心情。亲朋好友给张学良送礼物,刘乙光还要克扣一部分,中饱私囊,信上明明说寄了两盒糖果,张学良拿到的就是一盒,另一盒被私吞了。有一次张学良吐槽刘乙光,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赵四小姐也在一旁抹眼泪,阶下囚的日子不好过呀!

几个月后,张治中又来看望张学良了。这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两人第三次见面,前两次分别在南京和沅陵。少帅最关心的还是恢复自由,以前在湖南时,曾修书一份,请张治中转达蒋介石,可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现在时过境迁,他最向往的还是自由。张治中安慰张学良说:等国内和平了,就是你解除"管教"的时候。张学良听了很高兴,提出两点要求,请张治中告诉蒋介石和宋美龄。第一个就是放了他,以后蒋介石住在哪里,他就住在哪里,可以先不给他安排工作,考察一段时间再说;第二个是关于刘乙光,两家人住得太近,小孩又闹又调皮,实在是不方便。张治中一一记下,回南京向领导请示。蒋介石听说是张学良的请求,非常不高兴,只说了几个"啊"字,就把话题岔开了。他还追加了一条新规:以后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不能私自看望张学良。张治中在蒋介石那里碰壁了,又去找宋美龄,夫人说第一条很难办到,第二条要想办法实现。

对于此时的蒋中正来说,最烦心、最无奈的莫过于国民党在内战中的节节败退。张学良曾对保密局的张严佛说:"现在就是明朝末年那个样子,大势已去,人心全失,政府官吏和带兵官都是暮气沉沉的,积习太深了,我看已经无法挽回,老百姓实在太苦了。"在失去自由的岁月里,张学良看过很多书,研究过《明史》,他认为三、四十年代的天下大势与明朝末年较为接近,中原有内战,军阀割据;东北又有外侮,比如努尔哈赤的金军、皇太极的清军,现在的日军。1947年初,张学良给大姐张冠英写家书,希望长姐能帮他买《明史》:"我现在想托您办一件事,如果您去北平,您给我买一部好版大字的《明史》,也许西安旧书铺里有,如果买到了,千万用油纸包好,打箱或用他法。"张严佛又提及南京方面派陈诚去东北主持局势,张学良对此不屑一顾:"陈诚到东北去,等于火上浇油,更糟,东北的颓势,绝不是陈诚可以挽回得了的"。

两年后,国民党在三大战役中惨败,长江以北全是解放区,国民政府只剩下半壁江山。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担任代总统。为缓和局势,收买人心,代总统发布命令:释放政治犯,恢复张学良、杨虎城自由,并把这项看起来并不艰巨的任务交给顾祝同。这下顾祝同为难了,囚禁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意思,他肯定不会同意释放二人,可代总统的命令必须执行,至少有个交代。突然,顾祝同灵机一动,想出了好办法,他给李宗仁复函,说释放张、杨的事情,他已经布置给台湾省主席陈诚,还有重庆的张群张主任了。以后有新的安排,找他们俩就行。陈诚、张群怎么办呢?当然是不作为了,他们只听蒋介石的,不会把李总统太当回事。

许多人都以为张学良是在1949年国民党失败前夕赴台的,实际上,他早在三年就已经送往台湾岛囚禁,还经历了"二二八"事件。西安事变另一位主角:杨虎城,始终关押于大陆,最终还被国民党处死。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张学良在台湾度过了怎样的岁月?多年后再次遇见蒋介石,他们又说了什么?九十高龄重获自由,张学良又会如何总结自己的人生?

(未完待续)

END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

原标题:《张学良的后半生(三):囚禁台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