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先别急着付尾款,这些“黑名单”商品白费钱还可能有害

2020-11-06 06: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丁香妈妈 丁香妈妈

今年的双十一比往年都来的更早、也更长一些,相信各位妈妈们的购物车里,早已经堆得满满的,给自己买的,给娃买的,给全家买的……

红包、优惠券攒了一大堆,双手随时准备着下单。

但是——购物有风险,不小心会踩雷。很多东西白白花钱不说,有的还会给自己给娃带来风险。

今天我们就奉上双十一特别策划之拔草清单,来扒一扒妈妈们经常会遇到的「智商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纯属白花钱类

孕期防辐射服

防住的辐射都没有害,有害的辐射都防不住。

咱们日常接触或使用的家电,比如说微波炉、电磁炉、甚至是手机等电子产品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不会破坏细胞,对身体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完全不用防。

花大几百块,你买到的只不过是一个「让座神器」。

退热贴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退热贴没什么神奇的,是靠其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带走体内的热量,属于「物理降温」。

但要知道,物理降温的退烧效果非常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散热,并没有从发烧的源头解决问题。

孩子发烧本来就不舒服,还要在脑门顶一个粘粘乎乎冰冰凉的玩意儿,还有可能引发过敏的潜在危险,遭罪。

当然,如果你需要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你家的孩子发烧,倒也是没毛病。

清火宝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XX 精、 XX 奶粉伴侣等,宣传都差不多,对「宝宝上火」特别有效。

它们只不过是一杯高价的糖水而已。

不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配料表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各种糖分。

过量摄入糖分,容易引起龋齿、肥胖等问题不说,还不利于孩子正常口味偏好的形成。而且 6 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建议喝水。

清火宝却标注要用温水冲泡,给这么小的娃喝糖水,开玩笑吧。

生活中常说的「上火」,并不是指某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状的代称,比如孩子眼屎多、便秘、小便黄.......

这些症状,我们应该用科学的说法解释来对症。

牛初乳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牛初乳能增强正常婴幼儿的免疫力。

牛初乳对小婴儿没有价值。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不同——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以免疫球蛋白 G(IgG)为主,而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以免疫球蛋白 A(IgA)为主。

对于大孩子,他们的肠道逐渐发育完善,免疫蛋白等生物大分子不再能够通过肠壁进入血液。经过消化吸收,它们的价值也就跟普通蛋白质没有区别了,牛初乳也没有特殊营养价值。

将免疫力和牛初乳强行挂钩,本身就是一个过度包装的营销策略。

紫雏菊、黑接骨木等增强免疫力产品

有过一些「初步研究」显示它们对于提高免疫力「可能有一定帮助」。

「初步研究」就是说这实验结论是否靠谱,研究者也不肯定,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而在各路营销中,那个最开始「可能有效」的作用却一直被夸张地宣传为「科学研究发现它有 XX 功效」。

更重要的是,这些提取物成分复杂,安全性也无法保证。

酵素

酵素听起来高级,其实就是酶,是我们身体内绝大多数生物反应重要的催化物质。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市场上保健品类的酵素都宣传自己具有抑制糖尿病、高血压、减肥、通便、祛斑养颜等等一系列功效。

目前已知的酶有 4000 多种,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作用,4000 多种酶分工合作,推动了整个人体的工作系统,保证了人体的正常运转。显然单一的酵素保健品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神奇」的功能。

多数酶本身也是一种蛋白质。

而当我们把酶吃到自己的胃里时,胃部会分泌蛋白酶来消化蛋白质,吃下去在胃里遇到蛋白酶后会惨遭分解。

实际上,市场上所卖的「酵素」也并不是酶,而是果蔬发酵液。如果制作规范,相当于泡菜水;如果做得不好,就相当于堆肥。传说中的那些「功效」,全靠想象与炒作。

真,白吃。

燕窝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燕窝就是燕子的口水,干燕窝的主要成分是:50% 的蛋白质,30% 的碳水化合物,10% 左右的水分以及一些矿物质。

蛋白质含量看起来还挺高的?

但吃燕窝,每次也就吃 3~5 g,那蛋白质的摄入量还不如吃一个鸡蛋多。而且,燕窝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并不好,质量上也远不如鸡蛋。

有些宣传中说「燕窝中含有唾液酸」……这种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都有,我们自己就能合成,没必要吃那两口燕窝。

大麦若叶青汁

大麦若叶青汁其实就是把草混成浆,磨成粉后泡水做成的。

关于青汁的传说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膳食纤维丰富,有助于排宿便。

错!

首先,「宿便」这个词根本就是商家创造出来的,人并没有宿便需要排。

其次,一包青汁粉中膳食纤维 1.24 g,而成人每天推荐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 25 g,一天喝一两包青汁,能有神奇效果吗?

以及青汁排毒、养颜、减肥、护肝、祛痘……等等功功效,其实都是无稽之谈。

喝青汁,还不如多吃点儿新鲜蔬菜呢。

口服胶原蛋白

人的皮肤就像一层保护屏障,任何大分子物质都不容易进去,胶原蛋白也不例外。

外用的胶原蛋白的产品,只能将胶原蛋白停留在皮肤层。

至于口服胶原蛋白产品,多数进入体内后都被打散为氨基酸吸收掉了,并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说明吃下胶原蛋白会对皮肤有好处。

美容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

花钱买风险类

妇科洗液

妇科洗液产品根本不是药,大部分洗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醋酸氯已定,一种杀伤力广泛的消毒防腐剂。

阴道内存在着对人体有益的菌群,既然能杀菌抑菌,同样能杀伤它们。

一旦使用各种妇科洗液,特别是阴道冲洗的产品,时间长了,阴道菌群平衡被破坏,自然是越洗越糟糕。

有病治病,在正常情况下,任何私处洗液都不要乱用,清水就是最好的清洁剂。

学步车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很多家长觉得学步车既能帮助孩子学走路,又能解放妈妈双手,简直不要太方便。

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使用学步车的孩子会更早学会走路,用了反而不利于孩子各项机能的发育,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孩子因为使用学步车受到伤害的报道也非常多,轻则摔伤,重则骨折甚至颅内出血。

正是因为学步车的危险性,2004 年,加拿大就禁止了婴儿学步车的制造、销售和进口;2011 年,我国原卫生部也曾明确建议不要使用婴儿学步车。

游泳脖圈

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儿,国内最常见到的大多都是「婴儿脖圈游泳」,不管是去机构里,还是在家的澡盆、浴缸里泡一泡,好像都挺舒服的。

然而这只是看起来的「美好」,实际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脖圈多半是塑料材质的,有皮肤致敏风险,还会让婴儿的脖子变成身体承重的部位,一不留意就可能伤及脊柱。

而且,脖圈的大小很难控制,充气过度,过紧的脖圈则容易压迫颈动脉窦;充气不足,则容易导致宝宝滑落,有生命危险。

就在昨天,湖南一名刚满月的女婴,在外婆和母亲的监护下在家中戴脖圈游泳,结果窒息身亡。

图片来源:微博

本来是为了让娃「锻炼身体」,殊不知这个产品是婴儿用品黑名单的榜首,有着很严重的健康隐患。

各种水晶泥 & 软泥玩具

图片来源:网络

这类玩具自「出道」以来就被有关部门点名了许多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毒。

市面上大部分软泥玩具都存在硼元素迁移量超标的问题,甚至部分产品硼元素迁移量超标过 10 倍。

硼砂具有较强毒性,长时间与儿童皮肤直接接触,可通过儿童破损的皮肤、口腔黏膜或经消化道被人体吸收,对儿童内分泌、生殖器系统、肝肾功能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低龄期儿童不小心而误吞误食,则可能导致中毒。已知的研究表明,婴儿摄入 2~5g 硼砂则可能导致死亡。

不要给 3 岁以下的孩子玩此类玩具。

磁力珠

和软泥类玩具一样,能不给孩子买就不要买。

磁力珠吸力非常大,如果不小心被吞咽,它们会穿过人体组织互相吸在一起,而牵拉的力量足够导致胃肠道穿孔或阻塞,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血液中毒或死亡。

今年 10 月初,一名 2 岁幼童就因误吞 5 颗磁力珠,造成肠穿孔险些丧命。

最可怕的是,每套磁珠可能有上百颗,孩子不小心吞下一颗,家长也不容易发现。

床围

图片来源:长沙政法频道

两三个月的小婴儿抬头不稳,1 岁以下的宝宝自救能力有限。

只要安装的床围与床垫之间有一点点缝隙,孩子不小心陷入边缘时,就很可能卡住窒息。

美国儿科学会曾公开声明不应在婴儿床上使用防护垫,并建议在全美范围内叫停这种产品。

美国的芝加哥和马里兰州更是相继禁止销售婴儿床安全护栏。

尽管我国并没有禁用,但在质量抽检中,也曾发现 96% 的床围存在窒息风险。

定型枕

并没有证据表明定型枕能够纠正宝宝的偏头。

和枕头一样,定型枕也存在导致孩子窒息的风险。

家长们之所以给孩子用定型枕,是希望孩子能长成一颗圆润的脑袋。但实际上,大多数偏头问题,是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逐渐改善的,刻意去纠正还会增加安全风险。

在 1997~2011 年间,这类产品被确认造成 13 名美国婴儿的死亡。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FDA)也把这类定型枕拉入育儿黑名单,提醒家长不要使用。

各种网红湿疹膏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再看看市面上各种打着「纯天然」「无激素」的湿疹膏,基本都是妆字号、消字号。

消字号和妆字号产品,并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

很多婴幼儿皮肤膏厂商们,在成分中偷偷添加激素。这样一来,给孩子们使用时就会让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和「治愈」。

没有正确使用激素,或者长期使用暗含强效激素的产品,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者多毛症,增加皮癣感染机会,严重时还可能会抑制下丘脑 - 垂体轴,影响身高。

今年 315 丁香妈妈和消协在国内排名前三的某电商平台,选购了 8 款热销的宝宝湿疹霜,送检至全球权威测评机构 SGS,最终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的这 8 款宝宝霜中,有 6 款都含有激素。

自制花生油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花生、玉米等,是黄曲霉毒素最喜欢污染的作物之一。

自榨花生油采用小作坊生产,原料的检测环节,往往难以标准化,多数生产工艺不完善,也不具备原油精炼处理设备。

自榨花生油也就成为黄曲毒霉素超标的重灾区。

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早在 1993 年,黄曲霉毒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

食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自榨油,会有肝癌的诱发风险。

而黄曲霉素的熔点温度高达 200~300 摄氏度,一般的家庭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黄曲霉毒素破坏。

这种油,再香也别买。

本文经由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博士 云无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儿科学硕士 孔令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硕士、儿科医师 周莹,中国人民解放金第四零一医院 妇产科主治医师 宋春艳 审核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