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常用儿科神药铅含量超标,伤大脑、毁身高

2020-11-10 20: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科学育儿编辑部 科学家庭育儿 收录于话题#新手爸妈绝对需要的带娃秘籍!42个

科学家庭育儿

解决1000万家庭99%的育儿难题

双11活动还在继续!还没领到福利的宝爸妈快快滑到文末参与吧!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干货时间啦!

在娃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拦路虎”阻挡着宝宝的成长。

今天科大大要讲的还是一只“狡猾虎”——铅。

为啥说它狡猾呢?

因为它被誉为“隐形毒药”,对孩子的健康破坏性极大!

不仅会伤害孩子肠道,出现腹泻、厌食等情况;还会影响娃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降低智商。

更可怕的是铅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且中毒后没有明显症状、很难被发现。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科大大曾看过一个新闻:2岁女孩头发突然掉光,“元凶”就是铅中毒!

来源:大河报

那生活中的铅到底藏在哪?该怎么预防呢?

今天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就好好跟大家聊聊“铅中毒”那些事!

1

儿科“神药”铅含量超标,你家也有!

世卫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每10个孩子中,就有1个铅中毒!

铅一旦进入宝宝体内,90%以上都会被消化道吸收。且毒性没有下限,任何剂量都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那孩子们从哪里“吃”到了铅?可能就藏在你给娃吃的药里:

❐ 保婴丹

国内不少母婴论坛都会推荐一款儿科“神药”——保婴丹。据说它效果神奇,感冒发烧、消化不良、半夜啼哭等症状都能治疗。

但是,美国FDA曾在2015年发出过警示:不允许食用。

因为其成分中重金属含量高,很容易引起孩子铅中毒。

❐ 不合格的偏方药

因为不合格的偏方药导致铅中毒的案例数不胜数。

这不前段时间科大大就看到了一则新闻:台湾某诊所在中药里掺入禁药后,导致十余人铅中毒!

来源:凤凰卫视

还有一个5个月婴儿服用偏方药后铅中毒、肝功能受损...

来源:腾讯视频

所以,科大大建议家长们带孩子看病、开药,都要去正规大医院的儿科,遵医嘱服药。不建议随便在药店购买中药给孩子服用。

另外,给娃吃含铅量高的食品(爆米花、松花蛋、膨化食品、罐头食品等)也会引发孩子铅中毒!

看完这些给娃吃的东西,可能有家长一拍大腿:哈哈,这和我家娃没关系,放心了!

科大大要告诉你,别高兴太早!

还有很多暗藏铅的地方,你根本注意不到!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2

家住这4个地方的娃,更容易铅中毒!

家住在这4个地方的孩子,受环境影响,铅中毒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 化工厂(主要是冶炼厂、精炼厂、采矿厂等)周围

化工厂附近的空气、土壤、水源都会受到铅污染,更容易让宝宝体内摄入铅。

✔ 汽车尾气密集的街道、公路旁

尽管现在用的是无铅汽油,但并非绝对的“0”铅汽油,更不是无害汽油,汽车尾气污染程度仍然不可忽视。

✔ 含铅油漆和涂料的老房子

如果墙皮或漆皮脱落,被宝宝拿着玩或吃进肚子里,所含的铅就会被消化道吸收。

另外一些老旧的自来水管道使用含铅的材料,会逐渐迁移到自来水中,也会增加孩子铅中毒风险。

✔ 生活区域曾遭遇火灾

如果家的附近曾遭遇火灾,会增加铅中毒的风险。

建议在这类环境下居住的家庭,要减少宝宝去户外玩耍的次数。另外,家里所有桌面、地板等都要按时擦洗。

除此之外,以下这些物质中也可能含铅,宝爸妈可以长按收藏哦。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那怀疑娃铅中毒后,家长应该怎么办?该怎么预防呢?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3

预防铅中毒,牢记2个字!

一般来说,娃铅中毒可能会有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思维能力与记忆力下降等表现,但并不绝对!

当宝爸妈怀疑孩子铅中毒时,一定要带TA到小儿内科或者儿童保健科做血铅检测!

医院一般会采用静脉血检测(抽血)进行确诊,连续2次静脉采血得出的血铅水平,才有判断意义。

当血铅浓度≥450微克/升,一般就可以确诊为血铅超标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爸妈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先找出铅的来源,然后听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血铅含量才可能逐渐降低。

千万别自行给娃排铅,做错=坑娃!比如:

① 盲目给娃吃排铅药物

② 给娃吃铅保健品

前面科大大也说了,铅中毒对宝宝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做好预防才是重中之重!

面对防不胜防的铅,该怎么预防呢?

科大大建议牢记两个字:行和吃。

❐ 行

指的是行为方面,宝爸妈要尽量切断铅进入宝宝体内的途径。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 吃

少吃或不吃松花蛋、薯片、爆米花、罐头等含铅量高的食物。

另外,家长要引导宝宝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

最后科大大想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爸爸妈妈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这个过程就像减法,每一页撕去,都无法重来。

作为家长要努力把好每一关,别让“铅”有机可乘!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还有什么问题,留言区告诉科大大哦。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本文涉及的相关知识已由专家审核:

琪乐:儿科医生,新浪微博知名母婴博主,微博签约作者,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今日头条原创作者青云计划奖、百度百家号评为百度动态红人奖、宝宝知道周榜奖、趣头条放心看计划育儿签约作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