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将试点建立文物鉴定师认定体系,支持向民间文物提供鉴定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2020-11-10 18:1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目前,上海从事文物艺术品交易的市场主体整体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研究立项全国性文物艺术品综合博览会落户上海,支持引进1-2个世界知名文物博览会。

11月10日,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协议政策发布会在上海大厦举行,会上着重介绍了有关改革措施和支持政策。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

据初步统计,目前上海有文物商店52家,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75家;涉及文物经营的古玩旧货市场11个,场内经营户1103家;涉及旧物、古玩(文玩)经营的互联网网站317个,从事民间收藏文物交易的市场主体整体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上海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171场,审核文物拍卖标的113300件,成交总额超过50亿元。

在发布会现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国家文物局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支持政策。

发布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图

关于这次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他表示,经过调研发现,人民群众有持续增长的收藏需求,但由于购藏渠道不畅、经营诚信缺失等原因,这些收藏需求还没有序地释放出来。同时,一些不合规、不健康的收藏观还部分存在。

对此,国家文物局特别支持在上海研究对社会力量开办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实施登记管理制度,探索鉴定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也将支持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以适当方式向民间文物收藏提供鉴定服务。还支持上海试点建立文物鉴定师认定体系,探索文物鉴定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新模式。

针对民间收藏和文物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将在上海实施基于信用监管体系的登记交易制度试点。登记交易制度是国家文物局创设的文物流通管理服务新模式,这项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登记来盘活市场供给,构建市场诚信。

同时,为进一步拓展流通渠道,国家文物局将加大力度培育文物经营主体,方向是缓解文物流通领域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发展倒挂问题,推动文物市场体系的结构更合理。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研究立项全国性文物艺术品综合博览会落户上海,支持引进1-2个世界知名文物博览会。同时,根据市场呼吁,国家文物局将探索外资拍卖企业在上海拍卖境外征集的1949年以后去世的部分外国艺术家作品试点。

对此,佳士得中国区总经理胡伟爔告诉记者,政策的放宽更加彰显了政府想要把上海打造成更加国际化的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决心。

她认为,上海整个文化氛围欣欣向荣,佳士得2013年进驻上海时,作为外资拍卖行不能拍1949年之前的作品,无论是东西方的作品,现在根据新的政策,1949年后去世的西方艺术家1949年以前的作品有望在上海拍卖,对佳士得来说是一件0到1的突破,非常振奋人心。

“最经典的是毕加索的画,过去几年在上海拍的都是其1949年后创作的,但是作为艺术大师,他还有很多1949年之前的重要作品,以前在上海是不能拍的,现在政策允许将可以拍了。”胡伟爔表示。

苏富比亚洲区董事中国区副主席沈菲琳告诉记者,这次政策的发布对苏富比来说,增加了自身在上海的投资信心,“苏富比将来会有更多的投资举措,不仅在拍卖方面,包括展览、洽购,甚至产业链方面的拓展,这些在将来都会根据政策一步一步执行。”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