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渗人的纪念品:送人“棺材”当礼物还成了当地特色文化

2020-11-12 11: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01

柳宗元和柳州棺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时候大部分朋友都背诵过这篇短小的诗歌《江雪》,这首诗好就好在意境深远,萧瑟的冬季,渔翁江上垂钓,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诗歌是感情的文字化表现形式,这首诗歌的作者柳宗元先生,到底是遭遇了什么?

柳宗元出身河东柳家,家族名人辈出。

论出身,柳宗元是妥妥的河东望族;论才华,他一生诗文作品600余篇,后来名列唐宋八大家。

可是,论人生际遇,他这一辈子只能说是——颠沛流离!

难道是他官运不通,写不了科举的文章?

并不是,柳宗元21岁就中了进士,堪称少年得志。但他不幸生在大唐的迟暮时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风流早已不再,面对的只是大厦将倾的亭台楼阁。

为了让大唐重振雄风,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人,大着胆子玩了一把“永贞革新”。

但可惜,这场大变革只持续了180天就失败了。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则被贬永州,《捕蛇者说》和《江雪》就是写在这一时期。

而被贬永州十年之后,柳宗元又被放逐到了柳州,这一年他已经42岁了。

对于这隔山隔水、一片蛮荒的柳州,柳宗元倾注了余生所有的生命热情:修孔庙、开学堂,除迷信、破旧俗,消奴婢、降赋税吗,兴水利、促生产。

尤其要说一下,这里的柑橘——就是他引入的。

几年之间,柳州大治,柳宗元的付出虽然得到了回报,可是他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公元819年,46岁的他客死柳州。

“叶落归根”,柳宗元即使不说,他也想死后与先祖、家族长眠在一起。

热情好客的柳州人明白这个传统,就为他打造了一副厚重的棺材,载着他,回归故乡。

只是,山高路远,千里跋涉,又何其难哉?从广西到山西,现在也不容易啊!

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柳宗元的遗体到达河东老家时,不仅完好无损,面目也还栩栩如生。这简直就是唐朝版的水晶棺嘛!

这让柳宗元成为了柳州棺材的“带盐”人!

02

金庸古龙也是棺材粉

正是因为柳宗元,柳州棺材,成了天下闻名的“网红棺材”。唐代以后,世人无不以拥有柳州棺材为一大人生目标。后来,柳州棺材甚至赢得了“死在柳州”的爆款评价。

不光柳宗元,连金庸、古龙也是柳州棺材的铁粉!

熟悉“笑书神侠倚碧鸳,飞雪连天射白鹿”的同学们都知道,在金庸的笔下,棺材可不是个常见道具,尽管如此,金庸还是在他的名作《鹿鼎记》第三十三回中直接写道“柳州盛产木材,柳州棺材,天下驰名。”

这广告打的,真的是“无缝衔接”!

与金庸相比,对于重口味的古龙来说,棺材,就非常常见了:

《天涯明月刀》决战前夜,傅红雪躺在棺材里。《圆月弯刀》丁鹏修建圆月山庄,宴请江湖豪杰,却有人带着棺材上门。《陆小凤传奇》神秘极乐楼去一次就要进一次棺材……

古龙不少小说里只要与棺材、棺材铺有关的,而这些棺材,几乎都是“柳州牌”的:《天涯明月刀》公子羽:“那是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是特地从柳州运来的”;《边城刀声》第二部第九章是这样写的:“拉萨城里最大的一家棺材铺叫‘柳州林记’”。

正是金庸、古龙武侠小说的加持,众多武侠迷都对“死在柳州”印象深刻。

03

最名贵的棺材

柳州棺材这么有范儿,古人重视,近现代很多人也对它情有独钟。

1935年,曾任广州卫戍司令的陆军少将高景纯在柳州逝世。按照他的遗愿,其家人为他花费银元2000余元,定制了一副特大号棺材,用的是一截重约1000公斤的大棺木,棺高1.33米,长2.33米,头尾刻有双龙戏珠和五囚捧寿等浮雕,华贵讲究,出殡时竟出动32人才抬得动,且葬器豪华贵重,因此轰动一时。

2000银元是个啥概念?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月薪也就10块银元不到,2000银元,几乎就是普通人一辈子的积蓄了。

据说,这副特大号棺材,成为柳州棺材史上最名贵的一具棺材。

柳州棺材如此轰动,也不外民间有谚语:“穿在苏州,玩在杭州,食在广州,死在柳州”。

“死在柳州”,正是对柳州棺材质量的最高评价,意为柳州棺材质量好,是死者最好的归宿。

柳州棺材究竟好在哪?

一是木质质量,柳州地处西南地区,气候湿润,森林资源丰富,自古盛产油沙杉、楠木、香樟木等质地上好的木材,为棺材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加上柳州水运便利,运输粗大木料成为可能。曾经的柳州棺材,据说非百年木料不成。

二是工艺,柳州棺材在设计上融合了古代的雕刻等技术,制造较为精美。如今,在柳州,路边大大小小的棺材店几乎随处可见,不仅卖装人的棺材,还卖不装人的棺材,比如,不少商店、路边摊、旅游景区,都有大量的小棺材工艺品售卖。

所以,文章开头,小张给大哥老王带的那口棺材,真的是人家柳州的特产!

04

中国人的棺材文化和情结

古谚语有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对于死亡,这是我们古人非常看重的一个过程。

人们笃信相信一口好棺材,能保存尸首的完好,让灵魂飞升极乐,仙寿恒昌。保佑子孙兴旺发达,福祉绵长。因为谐音,棺材更有“升官发财”的寓意。因此,死后拥有一口好棺材,成了无数人的一个心结。

所以,对于死后长眠棺木的选择,古人也就格外重视:上好的棺木材料有楠木、杉木、梓木、香樟木等,民间常用的材料则有柏木、松木、柳木、桐木等等。棺木越好,那也表示丧葬规格越高,很多人一辈子攒钱就为买个好棺木,所以我们才有“棺材本”的说法。

在火葬全面推行之前,无论南方、北方,在农村的厢房里,往往都备着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有的是老人在自己年老之后,为自己提前准备的;而有些,甚至是从娘家陪嫁来的!

此外,古人入殓时,还要身穿寿衣,口含珠宝。寿衣,往往是一辈子舍不得穿的丝绸等面料。至于口含珠宝的用意,古人认为珠宝可以辟邪,也可以防腐,比如慈禧太后嘴里,就含着夜明珠。而乾隆帝口里含着的则是——玉蝉,因为在古人看来,破土而出的蝉是可以重生的,这正是“魂兮归来”的含义。

无论棺木,还是其他讲究,其实都是我们古人对逝者的美好祝福。从中,我也都可以看出,古人对丧葬的极端重视。

而最高规格的棺材无疑要数“黄肠题凑”了,这种高规格的棺材可不是有钱就能拥有的,因为这是——帝王专用。

当然,如果皇帝特许,诸侯和重臣也能得到特许——比如,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对于死者,这绝对是人生殊荣。

如今,随着火葬的推行,棺木已经逐渐淡出了我日常的视线,但如果,你收到了一副做工精美的小棺材礼品,并不需要过分的惊讶。

参考文献:《孤独钓客柳宗元》、《棺木文化,几千年的古老传统!》、百度百科、《每5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躺进中国的棺材》

原标题:《中国最渗人的纪念品,送人“棺材”当礼物还成了当地特色文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