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哇,好可爱,哇,好想捏 | 如何不被“萌死”

2020-11-13 11: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利奥利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本文共2306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利奥利

文编/惊蛰

美编/Ma er

��

回想一下,当你走在路上看见可爱的小朋友时,或是你在漫步校园发现萌萌的小动物时,有没有产生过类似于“捏一捏”、“揉一揉”的想法,甚至是“可爱到受不了了,想大喊”、“太可爱了,好想捏死它”、“想一屁股坐死”的暴力想法?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有些恍惚地问自己:“我怎么会有这样‘变态’的想法?”

那么,看到萌物后产生暴力情绪的倾向,真的就是变态吗?

对于类似这样的想法,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塔夫罗普洛斯认为,人们“只是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想法:‘我想把它压扁’或‘我想把它挤碎到爆浆’或‘我想把它锤爆’。”而当人们有这种感受时,他们实际上并不想伤害它们。这些想法是大脑承受了过量的积极性情绪,从而作出的不自觉的反应。这种现象被研究者称为“萌系侵略性”现象。

■■■

让我们用一个有趣的实验直观地解释一下这个现象。Rebecca Dyer等人从网上招募了109个实验参与者,让他们看一系列照片,照片分为三组:

第一组是动物的搞笑照片,类似于动物打扮成人的样子,或者做出一些滑稽搞笑的表情....

第二组是很普通的成年动物的照片,比较严肃。

第三组则是可爱的动物们的幼年照片。

他们让参与者一边看图,一边给自己看图后的反应打分并解释。测试结果发现,参与者认为越可爱的图,越让自己产生了更多的暴力情绪。就比如“真是可爱得让人受不了”、“就是想大喊”等各种表现出暴力倾向的想法。

在第二次实验时,他们招募了90个新的参与者,让参与者看一套和实验一差不多的图。但看图前,没有告诉参与者这个实验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而是告诉他们,这实验是为了测试他们的记忆力和肌动能力。每个参与者被给予了一张泡泡纸,在看图的时候想捏碎多少泡泡就捏碎多少,不想捏也可以,但无论何时,泡泡纸必须拿在手上。Rebecca Dyer等人通过这个实验发现,当人们看萌图时,捏碎的泡泡数量是人们看搞笑图时的1.5倍,是看普通图时的1.2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中,普通人见到“可爱的动物”时,心里只会有正面、积极的情绪:想要照顾它们、对它们好。然而,为什么有很多人看到可爱的孩子或宠物,却会像前文实验中所提到的那样,产生一些暴力的想法呢?又或是,为什么即便可爱的孩子和宠物会因此感到难受,有的人却还是忍不住用很大的力气紧紧把它们抱住呢?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叫做“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

那么究竟什么是“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呢?即强烈的积极体验不仅诱发了积极表达, 而且伴随了原本应与消极情绪相对应的外显表现, 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英文简称为DEPE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Aragón, Clark, Dyer和Bargh (2015) 认为, 当情绪强度达到个体难以承受的程度时, DEPE便会随之产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极端可爱的萌物给大脑带来的正向能量太多,大脑难以承受,就用相反的负面能量来进行中和,因此人们就会表现出负面的行为结果,如暴力倾向。

之所以可以这样去理解,也就是将可爱刺激与积极情绪归为一类,是因为“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与“可爱刺激的二态表达”是高度相关的。Aragón等人 (2015) 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被试回答一份涉及三方面内容的问卷:

(1) 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 (如:看到某个人时, 我会高兴得哭出来) ;

(2) 消极情绪的二态表达 (如:看到一部电影中最悲伤的画面时, 我有时会发笑) ;

(3) 对于可爱刺激的二态表达 (如:当看到一个十分可爱的孩子时, 我想去捏捏他的脸蛋儿)。

通过对这些问卷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他们发现, “积极情绪二态表达”项目与“可爱刺激的二态表达”项目具有相同的因子载荷, 而“消极情绪二态表达”项目则与它们不同。这说明,“可爱刺激的二态表达”与“积极情绪二态表达”是高度相关的 , 而它与“消极情绪二态表达”是低相关的。因此,我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当你看到萌萌哒小朋友或小动物时,产生的是一种积极情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到这里你可能要问,“积极情绪多,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大脑为什么要抑制它呢?”事实上,当大脑中的积极情绪过多时,人类的各类生理指标会受到影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水平的上升,以及副交感神经系统指标的下降,大大增加了疾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在高强度积极情绪的作用下,人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感知能力也会大大下降,且会对人的注意力造成影响。也就是说,高强度的积极情绪体验其实会导致很多负面作用。因此,当极其可爱的小朋友或小动物出现,从而导致“阿伟反复去世”(awsl)时,为了不让上述情况发生、导致你被“萌死”,也就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二态表达的情绪调节功能就启动了。

在看到可爱的小动物后,大脑中受到的可爱刺激直线上升。当这种情绪过高时,大脑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平衡这种强烈的积极情绪,以确保你的生理指标正常。但是,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人们普遍认为积极情绪多是好事,因此就很少会主动地抑制自己的积极情绪。而攻击表现,就和“喜极而泣”、“怒极反笑”一样,都是一种大脑选择的进行二态表达的情绪调节方式。我们的大脑通过传达这种侵略性、攻击性的行为表现方式,来缓解过度的兴奋情绪。

所以,不要过于担心自己这种看到萌物时的“暴力想法”,它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要知道,这只是大脑为了防止你被“萌死”,而作出的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刘田田,任杰,余益兵,何华敏,贺伟婕,罗文波.喜极而泣——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J].心理科学,2017,40(03):565-571.

[2] Aragón, O. R., Clark, M. S., Dyer, R. L., & Bargh, J. A. (2015).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Displays of both care and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cute stimuli.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3), 259-273.

[3] Stavropoulos, K. K., & Alba, L. A. (2018). “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2, 300.

这样看来,撸猫、捏可爱小孩子的脸只是大脑的一种保护机制,而不是我真的有暴力倾向呢。不过要注意不要伤害到可爱的猫猫或者是小孩子喔~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可爱到想要攻击它?看看大脑为了不让你被“萌死”作出的努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