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造新奇迹 展现新气象|感知细节,大城之治画卷徐徐铺展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20-11-14 10:1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张婧冉 设计

【编者按】

以全国1/8000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创下55项全国第一。

30年,浦东书写中国改革开放传奇,世界一次次在这里感受中国强劲脉搏。

更开放,更创新,更现代,更精细。

浦东征程再启。

1210平方公里的浦东大地上,城市运作的每一次脉搏跳动,实时从末端神经收录到一颗超级“大脑”上。

时间每滴答一秒,浦东全境动态信息地图就在3.0版“城市大脑”屏幕上更新一次。即使到了深夜,“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不打烊”的服务,仍在为有需要的市民和企业办理业务。

“家门口”的服务体系、15分钟生活圈,让每个家庭的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基本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一流的城市治理,是通往美好城市的必由之路。

2020年11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

11月12日下午,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上海落地生根,从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增强敢闯敢试的智慧,切实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务实举措和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

风从东方来。站在新征程上,30岁的浦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在她的引领下,一张大城之治画卷正在上海徐徐铺展。

“城市大脑”高效处置一件事

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指挥大厅的巨幅电子屏幕上,浦东全境动态信息地图一分一秒地闪动、更新。

这样的高效运行源于浦东的“提早筹备”。自开发之初,浦东就确定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2017年在全国率先组建城运中心,建设智能化“城市大脑”。现在,浦东城运中心已升级至3.0版。

如果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命体,那浦东的生命体征可在“城市大脑”上清晰展现。

这里已建成一套完善的“神经元”系统:30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着浦东大地上发生的大小事情,一旦识别到信息异常,会在一秒钟内传达到“城市大脑”。

2020年7月1日凌晨3时42分,在浦东城市综合管理运行中心长江口禁捕智能监管系统上,一艘名号为沪浦渔00358-HUPUYU00358的渔船被系统自动“捕获”。

经智能比对船位、航速、航向、船名、航行轨迹等信息,“大脑”推算出该渔船属非沪浦渔船注册信息,疑似违法捕捞,随即触发智能预警。预警信息被推送至渔政、环保、公安、海事等多部门,辅助管理者完成快速精准的联合执法。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  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资料图

部门之间的“数据围墙”被打通了,数据越整合、越精细、越共享,就越高效。 “头脑”发达,“四肢”也强劲有力。

眼下,浦东已构建三级管理运行体系,一个浦东“城市大脑”日常管理区平台,39个街镇城运分平台,1370个居村联勤联动微平台,不同管理层级间无缝衔接。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城市治理第一线、最前沿。

“春晖路406号万家生鲜超市出现跨门经营现象,请及时处置。”7月1日,浦东高桥城管春晖路包干队员手机上接收到了中队“微平台”推送的信息。

架设于春晖路点位的智能视频感知设备,识别到万家生鲜超市当时有摆放超出门框经营的违法行为。“微平台”自动推送告警短信至商户负责人要求整改,城管队员赶到现场后,该超市负责人承认已收到告警信息,其感叹智能化执法高效的同时,迅速将外摆的蔬菜水果鱼肉搬入商铺内,保证下不为例。

目前,基于“城市大脑”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已从上海开始应用于全国多个城市。

敢闯敢试,浦东不仅是上海的浦东,更是全国的浦东。

“一网通办”24小时服务

“两张网”是上海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工作。一手抓“一网统管”,另一手抓“一网通办”。

“一网通办”创建伊始目标就很明确,使“政府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这一点,享受政府服务的“用户”最有体会。

11月5日上午,上海奥净贸易公司负责人徐姝珺拿到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后首张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从递交资料到领取证照,仅用了一个多小时。

“光速办证”背后的主要推手,折射上海推行“一网通办”以来,审批制度“刀刃向内”的革新。

这项工作,浦东一直走在最前面。开一家便利店以往要办5张证,浦东现在只需一张综合许可证——继“证照分离”之后,2019年浦东新区率先启动“一业一证”改革,首批试点10个行业,成为又一项在全国范围先行先试的改革。

如今,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浦东新区开展市场准入“一业一证”试点,选取与人民群众生活和消费息息相关、涉及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电商、建设工程施工、便利店、小餐饮、健身房、书店、电影院等31个行业,建立综合许可制度,将企业需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发布会

“现在,企业只需登录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的‘一业一证’模块,填一份申请表、准备一套申请材料,审批完成后领取一张综合许可证就能开门营业了。”近日,上海便利蜂综合服务部负责人孙琦刚刚拿到了便利蜂金海路二店的行业综合许可证。 

享受便利的不仅是企业。11月4日20时许,陆家嘴街道东园一村的一位年轻妈妈神情焦急地跑到居委会,询问值班社工:“孩子病了要去医院,发现就医记录册用完了,这里能换吗?”

“不要着急,跟我来。”值班社工将年轻妈妈带到一旁的“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区,通过自助终端,不到3分钟便顺利拿到了新的就医记录册。

今年8月以来,浦东新区多个街镇出现的“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进一步令政务服务“不打烊”,市民办事像使用银行ATM机一样简单。

浦东新区多个街镇探索政务服务“不打烊”。 浦东新区民政局 图

11月6日,上海“一网通办”国际版正式上线了。其中涵盖政务服务、信息发布、营商环境、城市形象等四大板块,这将为27万境外人士,9万多家外资企业注册用户提供更高效、更精细的服务。

到今天,上海“一网通办”的个人实名注册用户超过3800万,法人用户超过210万,可以办理超过2600个服务事项,超过80%的事项已经可以“全程网办”,还有95%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上线至今,“一网通办”实现了从“能办”往“好办”的转变。

“家门口”创造高品质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浦东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加快推动社会事业从均衡化向优质化提升,让这座城市的人享受到触手可及的幸福。

家门口,是每个人最熟悉、最方便的地方。从2017 年开始,浦东率先启动“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已经覆盖全区居村,所有212项社区服务事项都下沉“家门口”办理。

今年初,住在浦东新区书院镇新舒苑小区的毛先生想申领新版社保卡。如果是以前,毛先生要跑到镇上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换卡。但这次居委会把毛先生留在了“家门口”。他在居委会非常利索地办结手续,拿到了新版社保卡。

不仅如此,“家门口”的服务体系仍在不断增能和创新。

“远程智慧帮办”系统   “浦东新区大调研”微信公号 图

一方面,“远程智慧帮办”服务今年又一次升级,嵌入“预约排号系统”。也就是说,原本去街镇乃至市区才能办的事,现在通过“远程智慧帮办”在家门口就能排号办事。

 另一方面,“15分钟生活圈”让家门口的好去处丰富起来,随时可达的小型公园、文化街区、医疗服务站等社区生活设施,直接影响着市民的体验度和幸福感。

前些天,南码头路街道临沂七村小区的柏晓敏阿姨,又到社区的“养老便利店”做了次检查,她血压、血氧都正常,身体各项指标保持得挺好。她说,自从有了这个“便利店”,感觉生活品质上升了一大截。

人民的幸福生活应该是这样。通过一系列城市微更新,浦东正打造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公共空间,把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多层次需求,就近安排在“人”的身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十载春华秋实,人民至上的初心理念一以贯之。浦东,这座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新城,不仅仅是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美丽家园,也正在为上海、为全国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