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怀着对女人的厌恶活下去,女人太难了

2020-11-15 19: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侯虹斌 侯虹斌客厅

我们先来分享一下,上野千鹤子的一些金句:

我们至今还很难想象没有厌女症的社会。

很多男人认为,女人不能讲道理,只能哄。这就是厌女症。

他们那么仇视女人,却又不得不因为性欲而委屈自己。女人实在太可恶了。

男人的价值,是由男人世界里的霸权争斗中决定的。女人,是作为奖励品送给他们的。

他们憎恨女性不跟他们性交,憎恨女性不给他们生育,憎恨女性不能随便他们摆布,憎恨女性发现自己也是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父权制,就是让从自己大腿之间生出来的儿子侮辱自己的体制。

生不出儿子的女人,是不中用的女人。那么,这个母亲,就会在潜意识中仇恨女儿。

上一代的母亲往往有厌女症,对女儿的自由、自信、自我深深嫉妒。她们痛恨下一代女性居然不用吃她们那样的苦。

男人不会放过他可以轻蔑的女人。确保这样的女人在身边,是男人确立自我身份认同的条件。

所以,男性社会里讨厌女强人,讨厌女博士,因为她们不容易被男人利用。

1/4

上野千鹤子大家都很熟悉了。她是日本最有名的女权主义者,著名的社会学家,出版出很多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著作;其中,《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是一本在多个国家引起轰动的著作。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下面这段,是她在2019年的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被刷屏的一个演讲,其中说了这个话题:

“在和其他大学联谊时,东大的男生会很受欢迎。但我从东大的女生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话。当被别人问道“你是哪所大学的学生?”时,她会犹豫地回答说:“东京的……一所大学。”因为一听说是东大的学生,对方就会退避三舍。

为什么男生可以身为东大学生而无比自豪,女生却不敢轻易向别人吐露自己是东大学生呢?因为男性的价值和优异的成绩是对等的,而女性的价值和优异的成绩之间却不能轻易画等号。女生从小就被期待“可爱”。“可爱”,就是,被爱、被选择、被守护,这样的价值中隐藏着一种保证“绝对不能威胁到对方”。因此,女生通常倾向于隐瞒自己成绩优异和自己是东大学生的事实。”

上野千鹤在2019年的东京大学入学典礼演讲

这就是厌女症。

在《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这本书里,分析了,男人的三种厌女表现,和女人的三种厌女表现。先来说男性的。

一种是,喜欢女人的男人的厌女症。

有些男人,喜欢夸耀自己“干”过的女人的数量,其实就是把自己当作是巴甫洛夫那条狗,只要对方是女人,无论是谁都能发情,自动对着女性的器官起身体反应。这一类好色男人,他们深深地看不起女人,只把她们当作一个性器官,不承认她们的人性。

上野千鹤子说,当这些人每一次想要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时,都不得不依赖女人这种恶心污秽不可理喻的动物来满足欲望,男人对这个事实的怨与怒,就是厌女症。

或者,大家觉得这个夸张了,一般男人没有这么坏。那么,我换一种说法:很多男人认为,女人不能讲道理,只能哄。听起来真斯文,其实,这就是厌女症。本质上,并不把女性当作跟自己是一样的人类,男人只是为了获得性爱,才迫不得己地屈从于自己内心根本看不起的女性。

周一围在节目上称:朱丹的拍戏,不是他标准意义上的拍戏

这也就是很多男性说的,要不是为了性交,为了生育,男人更想跟男人在一起呢。他们那么仇视女人,却又不得不因为性欲而委屈自己,女人实在太可恶了。

2/4

一种是,男性同性社会的厌女症。

注意,不是说男性的同性恋,恰恰相反,这一类人,是最讨厌同性恋的。

男人的价值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是在男人世界里的霸权争斗中决定的,他们期待自己的实力得到其他男人的承认、评价和赞赏;女人是作为奖励品送给他们的。若想得到女人,先在男人的争斗中获胜,更为快捷。

但是,女人世界里的争斗,一定是有男人的评价介入,将女人隔断。男性同性社会,就是压抑了性存在的男人之间的纽带。他们是通过共同歧视和打压女人,以及是不像男人的男人,比如很“娘”的男人、同性恋男人,来实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男性在对待女性的时候,态度总是很团结的;不管是古代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或是嘲笑其他男性“重色轻友”“妻管严”,其实,都是在不断强化男性之间的联盟才是第一位的,女性只是一具应该、而且必须抛弃的工具;没有这么做的男性,可能会被开除出男性联盟。

至于战争状态下的“轮奸”,可以说与性欲无关,他们是一种男性之间的结盟、认定你是自己人的方式。西方一些“兄弟会”集体对女性的污辱,也是这种结盟方式。

波黑战争中,一名被强奸后精神崩溃的妇女

第三种, “无人气男的厌女症”。无人气男,指在女性眼中没有魅力、没有人气的男性;“无人气男厌女症”就是这类男性表现出来的厌恶女性的心理。

日本也一样,古代社会,上层男性可以有妻有妾,很多下层男子没有老婆,直到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日本才实现,几乎每个男人都能“分配”到一个女人。

但是,现代社会是自由恋爱的社会,男性和女性之间可以自由相爱。于是,有的男性很受欢迎,得到很多女性的青睐,而有的男性的异性缘就不是很好。他们是“非自愿独身者”。然而,他们不能接受自己无能、无魅力的现实。认为,自己不受女人欢迎,是女人太坏了,是女人太可恶了;连累到他们没有能“分配”到女性,被其他男性看不起,不能证明自己的魅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国单身人口性别比

发展到极端,对女人憎恨到极端,就把杀死路过的、无辜的女人,作为解决方式。

2018年4月的“加拿大无差别伤人事件”,造成10死15伤,受害者多为女性,嫌犯米纳希安自称是个非自愿独身者,他认为,自己得不到女性的爱,是女人和社会的错,所以,他要报复社会,报复女性。2008年日本“秋叶原杀人事件”,7死10伤,受害者也都是女性,凶手称自己行凶的唯一动机,是因为没有女朋友。

2008年日本“秋叶原杀人事件”犯罪嫌疑人行凶现场

虽然,经常有人批评说,女性现在怎么这么仇男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女性所谓的“仇男”,主要是感觉到这个社会男性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太多,女性为了生存,希望离男性远一点。这样避免来自男性的伤害。

而男性的“仇女”“厌女”,则是真正普遍的,又可怕得多的。他们憎恨女性不跟他们性交,憎恨女性不给他们生育,憎恨女性不能随便他们摆布,憎恨女性发现自己也是个人。他们的“仇女”“厌女”,是厌恶和看不起女性,又不能离开女性给他们带来的无以伦比的好处,甚至是男性社会的认同。

当这类极度“厌女”的男性,身边没有一个女性供他驱使和奴役的时候,他就什么也不是了,甚至痛苦得要杀女人。

3/4

很多人误认为,只有男性才会有厌女心理,其实,“厌女症”在女性群体中也极为普遍。相比男性厌女症的直白粗暴,女性的厌女症表现得更为温和含蓄,但影响更为深远。

上野千鹤子曾给“父权制”下过一个简洁的定义:

所谓父权制,就是让从自己大腿之间生出来的儿子侮辱自己的体制。

男人的厌女症,是对他者的歧视和侮辱,因为男人不必担心会成为女人,所以可以放心地将女人他者化并加以歧视。可是女人?对于女人,厌女症是对自身的厌恶,怀着自我厌恶地活下去,对任何人都是一件艰难的事。

她还说:

做一个女性主义者,就意味着与厌女症的纠葛和抗争。没有厌女症的女人,没有理由也不有必要成为女性主义者。

我们来说一下,女性的厌女症。

第一种,身为母亲对女儿的厌女症。

对母亲来说,母亲生活不如意,自己的生活无法改变,一边诅咒自己的人生,一边又将同样的人生强加给女儿。

《安家》

对女儿来说,在孩子的人生中最初作为绝对权力者登场的母亲,却伺候并被控制于更为强有力的权力者之中,未免也会看不起她。

其实,只要一提中国的重男轻女的氛围就知道了。中国还是全球出生性别比最大的国家,女胎被大量流产。大家看新闻,看网友自述,就在医院产房里,生出女儿和生出儿子,孕妇的待遇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生出女儿,婆家能当场翻脸。

《调节面对面》

在父权制之下,女性生出的如果是儿子,还能“母凭子贵”,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将母亲从蛮横粗暴的父亲手中拯救出来,孝顺母亲。——其实,这也只是故事。终身啃老、碌碌无为的儿子更多;吃光了老人的房产抛弃妈妈的也不少。极端的,就是陕西那位活埋母亲的儿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如果生出的是女儿,对女儿的投资,就全浪费了。生不出儿子的女人,是不中用的女人。那么,这个母亲,就会在潜意识中仇恨女儿。特别是以前中国计划生育的年代里,认为女儿夺走了她生儿子的机会,夺走了她靠生儿子改变命运的机会。

到了现代,这个情绪更复杂了。妈妈既要求女儿优秀,上了大学;但又担心她太优秀,嫁不出去;还担心她如果又优秀、又嫁得出去之后,没有人来给自己养老。实际上,母亲的厌女症,是希望剪断女儿的翅膀。

我身边有很多女性朋友,她们三四十岁了,事业有成,但只要跟母亲长期相处,关系就会变得很糟糕。因为,上一代的母亲里,她们深深的厌女症当中,包含着对女儿的自由、自信、自我的深深嫉妒。她们痛恨下一代女性居然不用吃她们那样的苦,这样显得她们更惨了,更蠢了。所以,她们必须用自己的经验打败女儿,希望把自己的苦难与正确,传递下去。

第二种,是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我们经常看到,男性对自己的妻子,各种轻视轻蔑,嫌她蠢、笨、无能、要靠自己养着;而且,他们有权威,不允许对方反驳。因为,他们可以在一生的语言暴力中,打压女性,反反复复确认自己的优越性。上野千鹤子说,男人不会放过他可以轻蔑的女人。确保这样的女人在身边,是男人确立自我身份认同的条件。

《我的前半生》

而女儿目睹母亲的被轻蔑,也厌恶未来可能被打压为“蠢、笨、无能”的自己。但女儿既可以以母亲为反面教材,拒绝成为母亲的样子;也可以争夺作为传统“强者”的父亲的宠爱,从而获得优越于母亲的地位。

不过,在一个父权制家庭里,女儿这种像宠物一样的宠爱,没啥用。在中国的语境里,还包括了:父母给你买房吗?给你分财产吗?是不是少分财产多养老?

4/4

还有一种,是“女性自我厌恶的厌女症”。

前段时间,脱口秀艺人杨笠说的那个段子很红:男人的小脑瓜里到底想些什么,为什么他们那么普遍,却又那么自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反过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女人这么自卑,什么时候,女人才有男人那么自信?事业强的女人怕自己不够漂亮,漂亮的女人担心自己不够有钱,有钱的女人担心自己年龄大,年轻的女人又担心自己不是处女……她们永远对自己不满意;实际上,就是知道自己的生存艰难,不得不反复苛求自己。怎么努力,都自信不起来,这也是一种厌女症。

《三十而已》

而且,这个社会,对男性的评价标准,很简单:优秀、能干,富有。那就是绝对的优点。

但对女性来说,就复杂一百倍了。你要漂亮但又不能过于性感,能让你的丈夫有性欲,却不能激起别的男人的性欲;有点钱,确保能给你的丈夫带来好处,但又不能太有钱让他产生压力;聪明,能及时地理解和听懂你丈夫的话,能完成任务,但又不能比你的丈夫聪明,以免他在你面前没有自信;优秀完美,但又不能太完美,太完美他就没有办法挑剔你,就只能出轨在别的女人那里找到安慰了……

《三十而已》

女人,同时面临着社会评价标准和男性评判标准两条。前者,是因为女人,尤其中国的女人,也要工作,要上班。就算不上班光是照看孩子你要跟无数机构和部门打交道,你必须足够聪明,才能做成事。没文化、没钱,脑子不灵光,是无法给家庭的利益最大化的。

男性评判标准呢,则是女人的好处,必须是能为他所用的;你得蠢得恰到好处,才能崇拜他。不驯服的女人,没用。

所以,男性社会里讨厌女强人,讨厌女博士,因为她们不容易被男人利用。

而女性的自我嫌恶,是说,她们发现,无论如何剪裁,自己都很难达到男性的标准之后对自己的厌恶。

问题是,男性的优点,是对自己有好处;女性的优点,是对男人有好处,不能被男人吸血的女人不是好女人。这种标准,可早就该埋掉了。

对于女人,女性主义是与自我和解之途。

原标题:《怀着对女人的厌恶活下去,女人太难了||价值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