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香港新特首林郑月娥的祖籍是宁波、舟山还是定海?都对

徐春伟
2017-07-09 10:21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近日,林郑月娥出任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对于她的籍贯,浙江的媒体上说法多种,有“浙江宁波人”、“浙江舟山人”和“宁波定海人”之说。而宁波和舟山的媒体,也均称她为老乡。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跟舟山的行政区划历史有关,也跟中国人的地域认同有关。

浙江省年轻的地级市

今日的浙江,全省共有11个地级市。和省内其他的地级市相比,舟山市显得相对年轻,是历史上唯一没有建过府的地级市。唐开元廿六年(738年),自明州(宁波)设立后,舟山的地域长期是以明州(宁波)属县的身份而存在的,县名先后历经翁山、昌国、定海等名。今舟山市境内的2区2县则都是历史上的定海县析分出来。

1953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宁波专区的定海县县域分为定海县、普陀县、岱山县3县,并从江苏省划入嵊泗县,成立舟山专区。这也是嵊泗自清康熙廿九年(1690年)划归江苏后重新回到浙江。这是舟山建国后第一次从宁波析立,也是“舟山”第一次作为官方的政区名出现在大众眼中。历史上的“舟山”,本是舟山本岛县治南面一座小山的名称。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后来,“舟山”又成为整个岛的岛名,最后扩大成为整个群岛名。

浙江省1949

浙江省1950-1958

第一次“分家”后,舟山很快又成为了宁波的一部分。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县,合并成立舟山县,舟山专区仅辖舟山1县。1960年1月,舟山专区撤消,舟山县改属宁波专区。同年11月,所属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62年5月,第二次设立舟山专区,并撤销舟山县,改分为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从上海还隶舟山)。这次“分家”后,从此再未与宁波合并过。1964年,大衢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岱山、嵊泗2县。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和定海、普陀2县,成立舟山市,辖2区(定海区、普陀区)2县(岱山县、嵊泗县),实行以市领导区、县新体制。

浙江省 1977-1999

在近代,舟山也曾有过与宁波短暂分开的历史。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廿一年(1841年),因海防紧张,宁波府辖下的定海县升格为定海直隶厅,属宁绍台道。但是,宁绍台道道台驻地在宁波城,某种意义上说,定海(舟山)还是被宁波所节制。

废府存县导致的大宁波认同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基本是省-府-县三级,省-府之间还存在一个虚级的道。辛亥革命后,为简化层级,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1913年)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行政官厅组织令》,5月又公布《省官制》《道官制》《县官制》,基本确立了省、道、县三级行政区制度:将道从清代监察职能为主的机构转为完全的行政机构,成为介于省、县之间的二级政区;废除了清代无直辖地的府;将清代的有直辖地的府、直隶州、直隶厅和州、厅全部改编为县。

这样一来,北洋时期的道尹辖地(民国三年,每道设道尹,为道级政区最高行政长官),与清代的知府相比,是大大地增加了。1914年6月,北洋政府以清末宁绍台道区域置会稽道,治所在原宁波府城(今宁波市海曙区)。全道辖鄞县、慈溪、奉化、镇海、象山、南田、定海、绍兴、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温岭等20县。

会稽道1914

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层级的简化更进一步。由于先总理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对于行政层级的主张是采取省、县两级制,国民政府遂于1930年废道。但地方采二级制,省对县的控制实有力有未逮之感,因此在省县间建立一行政机制以联络、协调省县乃成为主流意见。民国廿一年(1932),行政院颁布了《行政督察专员暂行条例》,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正式确立。行政督察区(因长官名称叫专员,又叫专区)介于省与县之间,法理上只是省的派出机关,而不能算是正式的行政区划。各省均被划分为行政督察区,并以序数命名,“省名+序数+行政督察区”,为行政督察区的完整名称。

1932年,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也在此时成立,驻鄞县县城(即宁波城),领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南田、宁海、余姚、上虞、嵊县、新昌、绍兴、诸暨、东阳等15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1932

用序数冠名本来就有弊端,国民党政府还经常变更序数和辖县,如驻地在宁波城的专区先后又改名过第五行政督察区(1933年)和第六行政督察区(1938年)。所以,到了后期,不得不改以治所所在地冠名。而民间更不堪其扰,很早就开始了这么称呼。在民国时候,由于旧绍兴府属县长期和宁波同属于一个专区,民间先有了“宁绍人”的概念,后来干脆都统称“宁波人”。于是,就产生了“大宁波”的现象。民国移居上海的人,有部分籍贯上虞、新昌的便因此自称“宁波上虞”人或“宁波新昌”人。旧绍兴府属县尚且如此,更何况一直属于宁波的舟山(定海)。

历史的塑造:旧州府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地域认同

舟山人自认为宁波人,除了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旧州府造成的地域文化认同。

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情况的不同,在一个国家的版图上会出现很多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地域性文化。在同一地域内,因长时间的交流与传播,居民的语言、信仰、生活习惯及心理、行为等会逐渐呈现趋同性,从而促使带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出现。因此,形成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旧州府地域认同往往不会因为一时的区划变化而隔离。宋元丰元年(1078年)后,明州基本形成了鄞、定海(今镇海)、昌国(今舟山)、慈溪、奉化、象山等6县的格局,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时期。这个长达千年的地域认同在清代地图上就强烈地体现了出来。上文提到,1841年后,浙江并列存在着宁波府和定海直隶厅,直隶厅不属于宁波府;但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我国著名的民间地图《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中,定海仍然在宁波府之中;宣统二年(1910年)出版的《宁波府全图》也是如此。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浙江分图

宁波府全图1910

现状被无视,旧区划影响认同的现象,在民国时期的地图继续出现。1947年,镇海三乡公益堂发行的《宁波七邑全图》(1912年,象山县析出南田县,宁波六邑变成了七邑,1940年,撤县并入三门县),完全是按清末民初的宁波辖区来,根本无视当时名义上的第六行政督察区。更有意思的是,1940年设立的三门县包含了旧南田县全境,图中就出现了三门县(其实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可是编者也不好意思将三门县全部划入,结果只出现了旧南田县的那部分地区。 ​​​​

宁波七邑全图1947

第六行政督察区1945-1948

上面涉及的社会现象不止存在于浙江,在地域文化、宗族文化浓厚的广东更是如此。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设立潮州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的潮州,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现在的海外潮州(包括原整个粤东地区)人却依然保持其原来的习俗把自己称为潮州人,便是指旧潮州府的人,即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与梅州丰顺县、大埔县等地的潮州民系的人;而不单单指今地级潮州市的人。像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

清广东省

乾隆潮州府疆域总图

中国人还有写籍贯的传统,这一习俗至今保留。广东省宝安县原称新安县,民国三年(1914年),全国省市名称统查后,为避免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改名为宝安县。由于鸦片战争之前的新安县,辖地包括现在的深圳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所以深圳及香港原住民的籍贯会填作“广东宝安”或者“宝安”。

清新安县全图

移民一般都是自己早年外迁,甚至是父祖辈时期就外迁。时间一长,会因时空原因产生信息差异,互联网时代之前更是如此。这种情况下,移民的原籍认同便会从长辈流传下来,更会习惯于老的区划地名,而不习惯甚至不知晓新的区划地名。

现在,世界各地的宁波同乡会对宁波人的界定通常都是“凡我甬人、鄞慈奉定象镇”,仍旧习惯按清末的宁波六邑界定宁波人的身份,这里的“定”指的就是旧定海县。对于这一点,大家都相互认同。这也导致至今有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都认为舟山是宁波的一部分。有鉴于此,无论说新特首是宁波人,还是舟山(定海)人,都是说得通的。

参考文献:

宁波市档案馆、宁波市地名委员会:《宁波市行政区划沿革》(内部发行),1994年

陈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1949-1999)》,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年

周振鹤、傅林祥、郑宝恒:《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