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比一个酷,农村也“卷”起来了

2022-03-31 08: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答答 新周刊 

土味短视频,越来越“土”了。

2021年,一个叫“张同学”的东北大汉,靠起床喂鸡,在村里的土路上打出溜滑的流水账视频,收获千万粉丝。

一天不看浑身难受,魔性又上头,是粉丝对于张同学视频的评价。

让无数网友都戒不掉的张同学。/抖音@张同学.

不止张同学,以乡村为背景的视频,几乎快成为一股潮流。互联网上涌现了一群如手工耿、滇西小哥一样扎根于土地中,旺盛生长的乡村视频博主。

在他们的视频中,展现的乡村景观与我们印象中的别无二致,依旧质朴、依旧野生。视频的主题,总结起来都可以一句话来概括:“我在老家挺好的”。

那些将“精致生活”吸烟刻肺的时尚弄潮儿,为这些正在变酷的乡村而上头,本质上,或许是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归园田居的梦想。

乡土之美

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提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如今的时代,乡村不再是悲情、乏味、牺牲的,而是新型的、时尚的、有创意的、有价值观的“酷乡村”。

在乡村,有许多野生时尚博主。

时装博主谈丽丽用“玉米叶”做了一件晚礼服,这则视频获得了超过3000万播放。她的时装设计原料,不是水泥袋,就是火腿肠衣,这些都是在村里随处可见的物什。

有人形容,谈丽丽用最简单的材料,做出了最华贵的衣服。/快手@谈丽丽·农村时装秀

在谈丽丽的视频中,乡土并不土。

她没有刻意去粉饰乡村。黯淡发黄的墙壁,阴郁的雨季和小路,年代久远的菜墩,原野长满了未加修剪的杂草野花,摩托车飞驰会尘土飞扬的泥土路。

但观众却体会到了自然大开大合的美,这种未加矫饰的“泥土味”,使这片土地上长出的“美”更富冲击力和生命力。

如作家刘醒龙所说“乡土是每一个人的故乡”,我们热爱公园,喜欢到自然中走一走,是对乡村之美的一种骨子里的留恋。

公园,是喧嚣都市中的一方恬静。/图虫创意

中国人去审视乡土的美,几乎不需要门槛。

如今提到乡村,我们很容易将其刻板印象化,《中国在梁庄》的作者梁鸿曾说:“很多人说到农民的时候,想到的是‘沉默的风景’,愚昧、贫穷,一下子标签化固定化。”

不可否认,当今的乡村依旧存在梁庄式的悲苦,但与此同时,在一个科技和生产力经历剧变的时代,乡村人也同样拥有美好的精神生活和现实世界。

信息时代的乡村

经历着更剧烈的改变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已经办了三年了。诗歌、民谣、戏剧,大凉山原生态的、瑰丽的“在地文化”,让这个拥有14个本地民族的土地,被外界看到“贫穷”标签之外的生活。

大凉山的美好,在信息时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认可。如今大凉山戏剧节成为西部唯一一个国际戏剧节,大凉山也成为西部一个全新的文化地标。

2019年戏剧节藏戏演出现场。/凉山州委宣传部

世界的未来在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大方向之下,诸多企业与社会组织也将视野放在了建设乡村美好之中。

尤其在信息时代,农村经历着比城市更加剧烈的改变。

如建筑师库哈斯所说,“我们观察的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先进和智能,变得无所不在。农业的本质正在被深刻颠覆,农业将变成一门信息技术。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被感知,被看见,被分析”。

变革之下,大量的年轻人返回乡村,成为新农人。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物流服务的加持之下,他们让乡村的美好走出去。

农村电商激发年轻人创业热潮。/图虫创意

去年双十一,电商平台纷纷上线了消费帮扶板块。在双十一期间,832个脱贫县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28.8%,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44.2%,平台累计售出2.4亿斤农产品。

扶贫先扶志

让美好不止昙花一现

经济上的帮扶,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让乡村的美好不止昙花一现,让乡村振兴走得更加长远,对于乡村文化和教育的复兴和关注才是可持续之道。

不让孩子失去阅读这座避难所,平安人寿联合幕天公益发起“幕天捐书”项目。至今累计寄送书籍450万本,覆盖乡村学校2150所,建立图书角20460个。

此外,菜鸟裹裹也联合单向空间发布了“翻书越岭”活动,将闲置书籍送到大凉山孩子的手中。

菜鸟裹裹&单向空间“翻书越岭”活动海报

或许他们今天翻开了一本书,就能在未来越过一片岭。

同时,社交媒体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记录,这些理想主义者所坚持的日常,让华坪女高的校训在未来成为现实。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美好,是对抗倦怠的一剂良方

过去的“三农”意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但在未来,“三农”或许也可以代表“农业、农民和农趣”。

乡村与生俱来,自有他们的美好和野趣。

在荷兰建筑家库哈斯的调研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对乡村有远见卓识的国家,它积极地关注和保护乡村生存和发展。

我们为何专注于保护、助力于乡村的美好?因为它是一种力量,用以对抗这个时代的不安和不确定性。当我们都身处在倦怠之中,美好是用以我们逃离现实无尽琐碎和重复的一剂良方。

《新周刊》创刊以来,频频将目光投向乡野,洞察这个时代的乡野渴望。

在2021年的美好公益大会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创意十足的公益项目,如果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幅充满想象力的画卷,那这些公益“创变者”则画上了神来一笔。

公益组织美丽公约主办的“西藏G318公路特产墙”活动、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腾讯为村、利用抖音直播带货扶贫助农的青年创业者曾庆欢等等,社会各界汇聚起的光与热,让“一处美好”扩散至“处处美好”。

今年《新周刊》将继续呈现乡村之美,发现和肯定那些乡村更美好的力量。我们将移师乡村,打造一场沉浸式的公益盛会,零距离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

我们相信,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当美美与共,便是天下大同。美好公益大会项目参评现已开启,我们诚邀您一齐共建美好。

✎作者 | 答答

✎校对 | 黄思韵

✎排版 | 玉子烧

封面来自《一点就到家》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标题:《一个比一个酷,农村也卷起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