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警徽闪耀》| 警营绽芳华 ——甘肃公安青年文化人才小记

2022-04-17 1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他们,是一支对党忠诚、胸怀理想、无悔奉献的青年队伍;他们,是一群顶得住压力、挑得起重担、干得出成绩的优秀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主战场、在打击违法犯罪最前沿、在服务人民群众第一线都有他们的“最美”身影。近年来,甘肃公安深入实施文化强警工程,大力推动公安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呈现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同时,基层公安机关也涌现出了一批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化骨干人才。今天的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进甘肃公安文化阵地,看看我省“文化警营”里的四名青春之星。

他们,是警队中的新鲜血液,

拥有一颗对公安工作无比热爱的心,

在从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他们用热情和笔触记录着一张张

温暖、无悔、充实的青春瞬间,

诉说着人民警察的“无限忠诚”!

01

陶海波

由于当下兰州市疫情防控的要求,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教师陶海波只能在办公室给学生上网课,上网课容易引起学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陶海波积极探索教学方式适应教学需求。2019年参加工作以来,陶海波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普通硕士研究生实现了思想和身份转化。

陶海波作为一名硕士毕业的艺术类研究生,在认真完成学院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陶海波记录了大量反映公安民警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纪实类素材,并以此为主题。在2021年创作的《职责就是坚守》大型油画作品,获得了“公安心向党 护航新征程”甘肃省公安系统庆祝第二个人民警察节书法美术摄影展二等奖。

陶海波在学校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保障着学校公安业务的培训工作。近年来,随着学院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培训中心承接的公安培训从最初的几千人增加到近三年年均培训近12000余人次,自学考试和函授学生也从几百人增加到4000余人的规模,培训类型从单一的警衔晋升培训、新警培训和公安业务培训,转变为面向全国、全省公检法司及社会各行业的培训。作为一名“双肩挑”青年教师,陶海波从培训学员的衣食住行和学习训练等各个方面承担了服务保障任务,确保培训班疫情防控到位、电教设备到位、培训用品到位。有效保障了培训班和自考函授工作的顺利进行。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坚持把公安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一体谋划、同步推进,打造以党建文化为“魂”,警营文化为“体”,宣传文化为“用”的警院文化新格局,并结合工作实际将公安教育与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思想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于党的公安事业中,努力提高自身政治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实战本领。

02

兰辉

兰辉是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分局刑警大队警犬管理中队的一名内勤,为了让警犬在刑事案件中充分发挥作用,尽快掌握每条警犬的训练情况,兰辉向行家请教,向身边的同事积极学习警犬技术,处处甘当一名小学生,学中干,干中学,长期吃住在队里,没事就往后院的犬舍跑,在很短的时间内由不懂到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警犬工作中的训练、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今这些凶猛无比的警犬渐渐地被训练出来,可以服从手势和口令指挥。

在11年的从警工作经历中兰辉亲身体验到公安民警工作的辛苦、危险和机智,每当案件侦破后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赞许和拥护总是触动着他的内心,久而久之,他心中憧憬着要利用手中的笔把眼前的一个个场景绘制出来,展现出来,画出公安民警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这份初心成为他创作的动力。2021年兰辉创作的国画人物作品《铁警神威》,在庆祝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甘肃省公安厅、甘肃省公安文联共同举办的“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书法美术摄影展中获得一等奖。这份荣誉给兰辉很大的鼓励,让他始终没有停止公安题材的美术作品创作。

去年以来,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分局始终把加强新时代公安文化建设作为励警之本、强警之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安文化活动,组建成立了崆峒公安文化艺术中心、警察乐队等多个公安文化团体,挖掘培养了一大批公安文化骨干。营造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公安文化氛围,为新时代崆峒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精神动力,提供了文化支撑。

在工作中心装忠诚、无悔奉献,在岗位最需要的时候他们顶得住压力、挑得起重担,用坚毅和智慧维护着平安,用热爱和严谨扎根在三尺讲台。近年来,甘肃公安始终积极创造舒心安心的工作环境、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不断满足民警辅警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文化“软管理”,充分发挥警营文化铸魂、塑形、育人、赋能的作用,切实为推动甘肃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03

王桤

今年26岁的王桤是张掖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有组织犯罪侦查大队的一名民警,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一直奋战在第一线,负责着涉黑涉恶线索核查工作,在工作中他多次遇到被举报人隐瞒事实真相,威胁证人导致翻供等情况,他利用智慧,巧妙化解其中的难题,将一条条控诉违法犯罪的线索查得干净利落,先后参与核查、上报线索核查报告300多份,全力做好扫黑除恶工作的上下联络衔接,为张掖公安扫黑除恶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王桤来说开展线索核查就像自己热爱的书法一样,要抓住核心和关键,中间断不可犹豫和迟疑,一气呵成方能铸就圆满。

书法非但没有影响他的本职工作,还成了王桤工作上的“助推器”,工作以后他把自己的这一爱好带到了警营,现在王桤既是单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也是警营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今天他在警营文化室又拿起了毛笔写起了字,爱好书法的同事们也前来学习交流。从警3年来,也许是在挥毫泼墨的专注中王桤练就了一种沉稳中正、性格直爽的警察气质,但这依然掩饰不住他的温文尔雅和热情坦诚,以及对艺术的渴求与执着。

王桤创作的《红船颂》等书法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公安机关书画展和市级书画展一等奖,王桤和同事们的爱好能够在警营绽放光芒,得益于单位警营文化的丰富活动。去年以来,张掖市公安局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瞻仰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20余次,组织开展文艺汇演、抖音短视频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家美术家进警营等活动10余次,张掖公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持续得到扩大。

张掖市公安局丰富多彩的公安文化,为全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公安整体工作和队伍建设持续攀升,民警素质和整体形象逐步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育警成效明显,和谐警营绽放出文艺新花,为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04

刘亚国

皮肤黝黑、肌肉结实,言语不多、态度随和,能与报案群众亲切交谈、能让犯罪分子心惊胆战,这就是群众眼中的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刑事侦查一大队民警刘亚国。他所在的七里河分局刑侦一大队,辖区民社情较为复杂,担负的群众报警求助等任务繁重,但刘亚国善于在本职岗位中研究工作、思考问题,始终把打击破案作为自己的主责主业,紧盯“破小案保民生”任务,冲锋在前、缜密侦查。有时同事问他为何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坚定的破案决心时,他都会说:“我有灵丹妙药。”这丹药从何而来?不得不提起他的爱好,那就是集邮,公安文化工作的一部分。

刘亚国能够在高强度的刑侦工作之中,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当然也离不开警营文化的滋润。让刘亚国乐此不疲的,那就是“集邮圈”的乐趣,从警十余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会腾出一些时间找公安邮友聊聊天增进感情、学习邮识,并积极创作公安集邮宣传作品,用独特的公安集邮文化陶冶情操、浸润警心,他也没想到正是这份爱好给侦破案件也带来意外之喜。

2021年5月,兰州市集邮公司以“严厉打击电信诈骗”为主题连续发行了两枚邮资机宣传戳,并在社会中广泛使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又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创作了《中国人民警察节纪念邮票》《兰州市启用两枚“反诈”邮资机宣传戳》等作品,带动了一批公安集邮人积极参与公安文化创作,展现了甘肃公安“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有激情、有干劲”的新时代陇原青年民警的风貌。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以优警惠警为牵引打造警营文化,积极营造“家”的温暖,优化设置富有所队特色的学习园地、活动室、文化角等多功能阵地,积极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推出民警子女假期托管、康养计划等一揽子优警惠警措施20项,有效提高了民辅警职业认同感、归属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公安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系统推进的工程,去年以来,省公安厅多次召开全省公安文化工作会,邀请相关专业协会负责人和媒体人代表参加座谈,今年3月23日,召开的全省公安“大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多位代表围绕新时代全省公安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工作,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提出宝贵建议。

今后,甘肃公安将持续推进公安文化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出警营文化建设的新点子、新办法,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开创公安文化建设新局面,不断培养有特长、有热情创作公安题材作品的优秀青年人才,形成良好的创作环境促进公安文化的良性循环,以公安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推动各项公安工作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新的形势下,只有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用先进的公安文化统一队伍的思想认识,才能培育警察优良作风,塑造警察高尚精神,规范警察执法行为,不断增强我省公安机关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全省公安机关也将紧抓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机遇,因势而动,乘势而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奋力开创新时代甘肃公安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原标题:《《警徽闪耀》| 警营绽芳华——甘肃公安青年文化人才小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