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闪亮的坐标丨烈士墓前慰英魂,让“精神丰碑”永不蒙尘

2022-04-25 17: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爱国精神

为进一步弘扬烈士精神,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氛围,结合我市红色资源,通过展播红色故事、网上祭英烈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奋斗精神,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今天我们带来了第二十期内容——《烈士墓前慰英魂,让“精神丰碑”永不蒙尘》。

李默烈士

李默烈士墓位于李默村南王舍东南角。占地约30平方米,园内建有纪念碑。碑高约4米,碑正面为“李默烈士永垂不朽”。碑前竖立着沈尹默1957年为李默牺牲10周年而书写的“李默烈士之墓”墓碑。整个墓园三面环水,四周砌有围墙,园内植有柏树、水杉,安静而肃穆。

李默,1921年3月出生于上海南汇的一个西药房职工家庭。1938年在中法工学院读书时,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活动。1939年冬参加浦东抗日游击队。194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初夏,分配到江抗西路一支队新兵连任政治指导员。不久,调新四军第六师五十一团任宣教干事。

1941年夏,调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教导大队任教育干事。在一次战斗中,指挥员负伤,李默毫不犹豫接替指挥员,沉着指挥战斗,在完成任务撤退时,又遭5倍于己的日伪军袭击。他不顾一夜疲劳饥饿,坚持抗击达6小时之久。当接到转移命令时,他主动殿后,掩护部队安全转移。是年,李默随部队开赴苏中根据地。1943年3月分配到宝应县工作。1946年6月,苏中解放军主力北撤,李默留在宝应县望直区任区委书记,带领群众坚持原地斗争。

1947年春夏之交,李默调溱潼县大垛区任区委副书记。同年7月,沈伦、大垛、竹泓相继被敌军占领。李默带领小股武工队在敌人包围圈中坚持斗争,给敌人以狠狠打击。7月30日午夜,沈伦东面安塘七八名土顽奔袭至复兴庄,搜索革命同志。李默从庄上查岗回到庄北小舍上刚休息,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敌人当场枪杀于麻布蚊帐中,年仅26岁。

群众惊闻李默牺牲的噩耗,悲痛万分。次日配合武工队冒着生命危险,从敌我边缘地区将李默遗体抢运回来,安葬于其工作时间较长的南王舍。为纪念李默烈士,溱潼县政府决定将南王舍、袁陆舍、复兴庄命名为李默乡,后撤销。现在的李默村为南王舍和袁陆舍合并。

74年弹指一挥间,李默烈士生前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烈士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李默烈士安息吧!

致敬先烈!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

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原标题:《最闪亮的坐标丨烈士墓前慰英魂,让“精神丰碑”永不蒙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