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回家的路别被第三方购票平台“坑”了

澎湃特约评论员 毕舸
2021-02-05 11:5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日,相声演员大兵在网络上发布一段视频,揭露了第三方网络订票平台的“票霸”行为:黄女士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购买一张2千多元的高铁票,因匆忙写错了两位身份证号码,遭遇“号改不了”“车上不了”“钱退不了”的“三连击”。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黄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调查发现,“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等平台提供了“免核验通道”,不仅额外收费,竟然还有“神操作”——不经身份核验就能成功购票。一些平台甚至诱导消费者购买该服务。

这些第三方平台所提供的在线购票服务,显然暗藏了不少“坑”。平台为了赚取服务费、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明知有违实名购票规定的情况下如此操作,给用户权益带来损害,并且也给黄牛造成可乘之机,间接纵容其获得炒票通道。

铁路等部门之所以推行实名售票制,一方面可以为乘客提供可追溯的全流程服务,比如如今乘客可以享受到用身份证进站等便利服务。另一方面有利于制约票贩的倒票现象,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同时也抑制假票的流通,维护了旅客的出行利益。

而对用户购票身份信息不加检验、给钱就能“买票成功”的做法,是第三方平台的错位“服务观”,也即将服务异化为收费,只要能够给自身带来利益,相应的服务标准和底线统统放弃。如果消费者因此利益受损,则采取敷衍、拖延及蛮横的做法。即使是消费者曝光闹大,也顶多退还款项了事,至于相应操作恐怕仍旧会存在,能“坑” 一个消费者算一个。

如此做法严重扰乱了实名售票制的落实,其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觑。

因此,第三方在线旅游平台的自我纠错当然重要,但如果某些第三方平台依旧如此,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根据相关法律,强化对第三方网络订票平台的监管,加大问责力度。

尤其在春节临近这个特殊时期,有关部门更要加大整治力度,就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平台,可以暂停乃至彻底取消其在线售票资格,让违法成本成为其不能承受之重。通过监管高压线,避免此类现象持续发生,让广大消费者回家之路更加顺畅。

    责任编辑:程仕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