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职场“35岁危机”,别以为和年轻人无关

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2021-02-24 17:5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人到35岁,就不是人力资源,而是人力成本?最近,媒体的多篇报道使35岁这条“职场荣枯线”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说再次,是因为相关话题已是老生常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冲上热搜榜。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35岁带来的职场焦虑从未消散,已经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办公室里,不少职场“中年人”发出哀叹,担心起自己的前景。在一旁,刚刚毕业、青春洋溢的年轻人则向他们投去同情的目光。可是,35岁这条“职场荣枯线”真的和年轻人无关吗?

35岁的职场人怎么就不行了?新闻报道里说得明白,这部分人大多“有老有小,生活琐事多,身体机能下滑。”而且,资深员工的薪酬总比年轻人高一些,却没有他们“听话”。总之,用人单位不待见35岁以上的员工,似乎是一个从性价比角度来说颇理性的选择。

但是,要听懂上述理由背后的潜台词。年轻人为何在职场上更受欢迎?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上的负担——那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因为他们工资更低——那就可以多谈理想和情怀,少谈钱了;因为他们更能执行指令——那就更容易使唤了。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加班文化、内卷竞争等概念一直是近年来的热词。

再追问一句,当这些年轻人到了35岁以后呢?

所以,35岁“职场危机”绝不只是中年人的事,也不只是一个职场公平和公正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在享受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的红利,习惯了整体性经济上升的趋势之后,我们有没有做好结构性调整的准备?

创新发展,早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关键词。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靠的绝不是低效的内卷竞争。35岁的“职场荣枯线”只能说明,还有不少企业、不少领域的发展运营模式高度雷同,缺乏创造力。

更重要的是,劳动力无限供给或年轻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相关专家早已指出,人口变动有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60年前的出生人口规模将大致决定今年的退休人口规模,而20年前的出生人口规模又决定了现在的年轻劳动力规模。以我国日渐步入老龄化的现实来看,年轻劳动力的日渐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用人单位却还在“挑三拣四”,嫌弃35岁以上高经验值、高技术性的老员工,不仅让人看不懂,也并不明智。

一言以蔽之,在崇尚竞争、赢家通吃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之外,我们更应该构建经济发展形态的多样化,构建让广大劳动者更有成长空间和保障的用工模式。这里所说的劳动者,当然不仅指35岁的职场人。

    责任编辑:陈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