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年有三百天在洱海,他投身洱海保护治理研究十多年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2021-02-25 21:1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如果要在洱海这个团队做带头人,要热爱洱海、要有牺牲精神。王欣泽365天有300天左右在洱海,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孔海南这样形容王欣泽。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欣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07年,王欣泽随孔海南来到大理。4000多个日夜,他始终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洱海保护治理研究。

在上海交大牵头实施的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洱海项目中,王欣泽分别作为技术骨干和课题负责人承担项目研究工作。

在洱海流域与湖泊主体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估工作中,王欣泽针对湖区的19条垂线38个监测点位和流域内入湖河流(含重要沟渠)的62个监测断面开展大量现场取样和分析,系统的数据积累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他研发了以污水处理和湿地修复为核心的符合洱海治理需求的多项实用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为解决洱海流域的面源污染问题、入湖河流的水质问题和重点湖湾的生态修复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丰富了洱海流域的技术储备,帮助解决洱海怎么治的问题。

“以一个人去影响一群人,以一个团队去影响一个地域,这是身为教师才有的能量裂变和幸福感。”王欣泽说。

作为洱海治理团队的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王欣泽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教室带到洱海边,通过现场实验和研究学习,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为洱海治理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为洱海保护治理培养优秀人才。最初,他们租用民房改造成简易实验室,如今,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已经初具规模。

在多方不懈努力下,洱海水质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洱海Ⅱ类水月份从“十一五”期间的21个月增加到“十二五”期间的30个月。洱海研究成果被列为“十一五”期间水专项标志性成果之一,形成专利技术数十项,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到了“十三五”期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32个月Ⅱ类,水质良好月份逐年增加。2020年,洱海湖区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湖体年均透明度上升到2.1米。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