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老式居民楼坍塌调查:拆迁公司老板被指私自租售待拆房屋

澎湃记者 陈伊萍 胡宝秀 邬佳文 俞凯 李燕
2014-05-05 09:1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4年5月4日,上海市虹口区新港路,家住新港路240弄45号202室的刘先生站在窗口望着坍塌的废墟,“嘭的一声,响得不得了,我们都以为地震了“,楼外的工作人员正在事发现场拆除违章搭建物。 澎湃记者 刘行喆 图

        今天清晨5点不到,上海市虹口区新港路242号一老式砖混结构的居民楼发生坍塌,导致多名人员被困。事发后,消防、公安等部门赶赴现场抢险,救出被困的5名人员,其中2人不幸死亡,3人受伤,伤员无生命危险。截止到下午4点,受伤送医的3名伤者中,1名重伤,医院正在全力救治。其余2名轻伤者下午已离院回家。

事发未有液化气钢瓶爆炸 房屋受损由来已久

        蹊跷的是,今天事发后不久,上海市虹口区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称,居民楼是因液化气钢瓶爆炸发生倒塌,但很快,该微博更新信息,删除上述内容,改称事发原因仍在确认中。

        现场的多位居民反映,居民楼倒塌并非液化气钢瓶爆炸所致。“我们这里是动迁房,水、电都是免费使用的,所以一般大家家里都用电磁炉烧饭。”一位姓王的居民称,倒塌的居民楼是自行坍塌的,坍塌过程中压断了隔壁一栋6层楼公房的煤气管道,因而现场最初弥漫着一股煤气味。“如果是液化气钢瓶爆炸,肯定有火烧的痕迹。我们住在附近的房屋也都会跟着遭殃,不会就这一栋楼倒了。”王阿姨称。

        在采访过程中,澎湃记者了解到,新港路240弄一带的房屋大多是2至3层的老式居民楼,房屋属性均为私有住房。房屋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以竹子和水泥作为建造材料。

        “我家的房子最早建于1957年,当时只有一层楼。”住在42号的60岁钱先生向记者回忆道,他一出生就住在这栋老房子里了。“我们的房屋属于私房性质,持有的是土地证,上缴的是土地税。”

        据钱先生回忆,当时和父母一起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里,生活空间很小,非常不方便。后来,钱先生和兄弟姐妹渐渐长大,父母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便在原来一层住宅的基础上,用砖头水泥等建筑材料加盖了2楼、3楼。如今,钱先生家在42号的私房共有三层房,有3口人居住。“因为我们家为私房性质,所以可以自己加盖楼房,政府规定,只要不超过三层,并在有关部门登记即可,不算违章建筑。”

        与钱先生说法相同,住在新港路240弄17号,今年已经61岁的费阿姨,5岁时搬到此处至今。她回忆,当初搬来时,房子是平房,很新。后因为人口增多,对房子进行加盖,形成现在的四层。现在住着她一家四口及外甥女家三口,共计七人。

        虽然居住面积在自己的创造努力下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钱先生家的房屋结构较为松动,天花板、墙面、地板开裂情况较多;逢下雨天,则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几十年的蜗居居住,在2002年盼来了“动迁”的曙光。

        钱先生称,2002年,开发商进驻到包括自己家在内的一大片新港路老式居民楼。“2002年贴起布告,说要开始谈动迁安置的问题。”当时的开发商为上海金轩大邸房产项目开发有限公司。不料,动迁安置问题还未谈妥,自家房屋后面就破土动工大兴“车库”。

        “计划中,我们这里的私房都要被动迁,改造为‘金轩大邸’高层小区。但是开发商与我们还没谈妥,第二年便在我家后面挖了一个大坑,说是作为以后金轩大邸的车库用。”

        根据钱先生的指引,澎湃记者来到了42号楼的北面,硕大一个深坑赫然呈现,约有20余平米,坑里积满了臭水,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藻类植物。大坑一旁堆出了小山般的各种生活垃圾,杂草重生、蚊蝇四飞,阵阵恶臭扑鼻而来。

        “自从开发商开始挖坑,我们家房屋开裂情况越发严重。”随着钱先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三楼的阳台严重倾斜,部分砖块脱落,险象环生。

        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钱先生和周边受影响的一些居民联手与开发商进行谈判。“最后,我们在开发商的安排下,在周边宾馆住了半个月。但气愤的是,又被强行赶了出来。”钱先生称,开发商给每户人家分发了1-2万不等的慰问金,作为修补房屋开裂之用。“他们并没有承诺何时给我们动迁,之后就不管了。”居民房屋受损严重,计划开挖的“车库”工程也就此停滞。不过,“金轩大邸”的建造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港路240弄的居民楼房在“笃笃”打桩声中颤抖摇晃。

        澎湃记者看到,为了以防房屋倒塌,包括钱先生在内的几栋居民楼地基下统一用钢板加固,这些都是开发商为弥补楼房损坏而临时加固的。“2005年,开发商找来房屋监测部门来鉴定,他们给出的鉴定结果不是危房,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渠道打听到已确认为危房。”同为私房性质的房屋户主张先生称,新港路240弄的房屋早已被列为动迁范围内,他也证实了钱先生向记者述说的的全部事实。虽然他声称自己还保存了2005年的“危房”鉴定结果底稿,但是现在存放于他处,无法当即出示。

        还有居民称,一周前,虹口区嘉兴路街道房管办事处给新港路240弄的每户居民分发了一张《关于开展老旧住房安全自查工作的通知》,称:“即将进入汛期,为保障私有房屋的居住安全,防止塌屋伤人事故发生,建议私有房屋所有人或代理人及时对房屋进行全面自查。若自查有困难或难以确定房屋危险程度的,可委托有房屋安全检测资质的部门代为检测。”该《通知》还称,将检测结果于2014年4月25日前上报所属街道房管办。

        该居民拨打了通知上标注的联系电话,报告自家房屋的损坏程度,希望有关部门上门检测;不料,接电话的办事人员再三推脱。“那个接线员特别冷淡,一口回绝了我的申请,还称我们这片私房政府管不了。当时在电话里我就光火了,我当时还说你们这样不管不顾,总有天要出人命的,果然一周后的今天就出事了。”居民认为,政府其实早就认定了“危房”属性,但却隐藏了鉴定结果。“要不然,为什么每逢台风天,居委会就组织我们所有居民到周边宾馆住宿,还给我们提供补贴?”

拆迁公司老板私自租售待拆房屋

        此外,澎湃记者在现场发现,新建路240弄的老式住宅里存在着奇怪的租屋现象。据现场的居民反映,成片的近百间房屋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当地“地头蛇”——拆迁公司老板戴正俅以低廉的价格租给外地来沪打工人员。

        受倒塌房屋影响严重的一处居民冯利建在新华医院接受治疗时称,虹口区新港路240弄这一片的老房子十年前就听说要拆了,但每栋老房子里都有好几个户口。原来的一位开发商是上海人,拆不动,后来又换了个北京的开发商,还是拆不动。

        几年前,冯利建在这里租了一个带阁楼的门面房开修车铺,下面修车上面住人,后来又在离此不远的地方租了间五平方米左右的小平房给儿子住,房东则是负责此地拆迁的戴正俅,人称戴老板。

        老冯说,借房时听戴老板说,房子迟迟不拆,工程队的人又要养活,所以就把这些待拆的房子临时租出去作为付给工人的工资。“我从没注意到这些房子有什么质量问题,要是有问题我也不敢让儿子住呀。”老冯懊恼地说,不过老冯告诉记者,倒塌的三层老式居民楼是上海人的私房,不是戴老板的。据他分析,一旁被殃及坍塌的平房是被三层老房子压塌的。

        躺在新华医院10号病床上的冯朝兵告诉澎湃记者,他在这间平房租住了大概有三、四年了,房子是老爸向戴老板租的,“20元月租金都是每个月发工资后自己将钱交给老爸,再由老爸向戴老板支付房租”。

        在倒塌房屋现场,记者就戴老板的相关事宜向周边居民求证,居民均反映戴老板系拆迁公司老板。根据居民的说法,戴老板将已搬迁居民楼房上收后,并没有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拆除,而是重新装修一番,以数百元的价格租住给外地来沪打工者。

        “这次被殃及倒塌的平房有三户人家,都是从戴老板那儿租来的房子。”知情人士称,戴老板来自江苏启东,年近70,是个当地“地头蛇”般的强势人物。

        新港路上的照相馆老板娘吴阿姨说起大名鼎鼎的戴老板,向记者倒了一通苦水。

        “戴老板背后肯定有人撑腰,要不然他怎么敢把人家动迁后的房屋收回,再重新租给外地人?”吴阿姨称,自己曾因其非法租售房屋向居委会、街道等部门举报,但均未得到回应。

        “至少有数十间房屋,被多次分割后再出租,租金都在500元上下。”据她描述,戴老板和其家人都住在新港路240弄2号内,早报记者试图敲门核实,但无人应答。

        随后,澎湃记者通过伤者家属,辗转联系到了房东戴老板。当记者拨通戴老板的电话时,戴老板称自己正在虹口区的一个派出所接受警方调查,不太方便接电话。他在电话里说,自己前一天正好去江苏海门办事,事发时不在上海。听说房子倒塌后,他被警方要求火速赶回上海。“我今天中午一赶回上海就在派出所接受调查,哪儿也去不了。”在电话里戴老板还说,听说是居民家的煤气罐爆炸引发塌楼事故的,说完就挂断了电话。稍后记者和伤者家属多次拨打戴老板电话,电话都无法接通。

        金轩大邸转让“法定代表人”只为借款

        今天上午,坍塌事故发生后,虹房集团及虹口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派出3组共12人次,赴现场对受倒塌事故影响的相邻房屋进行排查抢险工作。已对受事故影响的危险点采取了加固措施,并请市房屋安全检测站对周边房屋进行检测。虹口区政府相关部门表示,今天上午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老式房屋并非“危房”,也不是“群租房”,事故的原因仍在调查中。

        新港路240弄的老式居民楼是否属于动迁房?虹口区相关部门并未回应,但坚持声称该地块并不属于政府所有,产权归于开发商。

        倒塌地块处虹口区新港路天宝路,周围环绕的楼房都属于一个名为“金轩大邸”的小区,由早已交房的7栋楼、建成但还未有人入住的6号楼组成。根据上海虹口法院的相关判决显示,金轩大邸小区是由一个叫 上海金轩大邸房地产项目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金轩大邸)预售的。

        据居民表述,6号楼的空置、倒塌地块的动迁停滞都和6号楼的预售密切相关。

        “十多年前,金轩大邸的6号楼开始预售,当时预售价格为每平米6000元,许多人连夜排队摇号买房。”居民称,随着时间的推移,6号楼的外观雏形渐渐清晰起来,但周边房价的飞速高涨让开放商闻到了金钱的诱惑。

        几年前,金轩大邸单方面向预售房主加价。“6号楼的房间瞬间被提到每平米2万元,房主当然不答应。”随后,金轩大邸依旧我行我素,将本预售给房主的房屋又以每平米3至4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另一批人,造成各方僵持,以至6号楼到目前为止都未交房使用。“6号楼前经常有人举牌示威,称开发商诈骗钱财不交房。”多位居民向记者坦言。

        “两头售房”导致资金无法完全回笼,居民纷纷猜测,这直接导致了新港路240弄的老式居民楼动迁工作停滞至今。事实上,据知情人士称,金轩大邸小区原本计划建造9栋高层住宅楼,倒塌房屋地块的新港路240弄本该是其中一栋高楼的所在位置。

        据此,有理由相信,倒塌地块也是属于金轩大邸公司所有。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金轩大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方培林。澎湃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金轩大邸公司的管理经营,包括对公司公章和所有证照、项目批文和文件的管理和使用。工商注册资料显示,金轩大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方培林。经过早报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金轩大邸公司的管理经营都是由上海金轩(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的,包括对公司公章和所有证照、项目批文和文件的管理和使用。

        作为倒塌地块的房产开发商,金轩大邸公司对倒塌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金轩大邸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事实上都是由上海金轩集团进行的,那么金轩集团是否应当为这次倒塌事件买单呢?

        公开的法院判决文书显示,金轩大邸涉及的民商事案件超过100起,大部分集中于2011年,案由为商品预售房纠纷,都源于金轩大邸逾期交房导致的业主索赔。2011年至2012年期间,有几起商事案件是因金轩大邸向各类公司或个人借贷,并以其名下的位于四平路(或天宝路)的金轩大邸小区内某些商品房作为抵押。

        当然,对于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公司来讲,这些民商事纠纷并不算什么。有趣的是,两起因借款纠纷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中谈到了上海金轩公司的管理运营情况。

        这份2014年3月25日做出的裁决书显示,金轩集团坚称,金轩大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方培林只是金轩大邸公司的挂名股东,并无实权;金轩大邸公司的所有运营管理都是由金轩集团进行。工商注册资料显示,金轩集团的法定代表人正是朱金康,股东和执行董事为朱金轩。

        根据上海市高院公布限制出境名单搜索显示,朱金轩因(2013)虹执字第2618号案件被限制出境,法院出具的被执行人朱金轩的地址竟然是上海市奉贤区看守所。

        金轩集团公司在上述两个申请撤销仲裁的案件庭审中称,金轩大邸公司原系金轩集团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自成立至今均由金轩集团公司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后因金轩集团公司资金困难向案外人方向阳借款,故金轩集团公司将金轩大邸公司90%股权变更至方向阳名下作为还款保证,2010年初为归还方向阳的借款,金轩集团公司又向方培林借款,并指令方向阳将金轩大邸公司90%股权变更至方培林名下作为还款保证,两次股权转让均未改变金轩大邸公司的经营活动仍由金轩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的状态,对外债权、债务亦均由金轩集团公司处理,方培林从不参与;金轩集团公司对金轩大邸公司的全面经营管理包括对公司公章和所有证照、项目批文和文件的管理和使用。

        金轩集团全面管理金轩大邸公司的这一说法,得到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认可。二中院在对一件商事借贷案件再审申请做出的裁决中认定,金轩大邸公司现任法定代表人方培林在2010年5月与他人签订了受让金轩大邸公司90%股权的协议,但之后其又与以朱金轩为代表的金轩集团公司签订协议,确定在公司股权至其名下后,金轩大邸公司自设立之日起的债权债务均由金轩集团公司享承,同时委托金轩集团公司全面管理金轩大邸公司的经营活动并对经营活动负责。

周边大部分居民未得到转移安置

        事故发生后,倒塌房屋周边的居民将被如何安置生活?

        今天上午9点半,负责该片居民区工作的嘉兴路街道和平居委会曾“放出消息”称,各家住户可派一名代表,持身份证前往居委会办公处协商安置善后事宜。直至上午10时,被召集在居民活动室的居民代表并未见到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出面回应,遂愤愤离场回家。

        15时25分,在嘉兴路街道的召唤下,有20余名居民被邀请“座谈”,在街道的信访办公室,只有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声称“大家耐心等待”,便无任何音讯。截止17时记者离开现场,并未有任何街道负责人和居民商谈安置问题。

        今晚21时,澎湃记者致电居民,被告知:“晚上7点大家又被忽悠了,居委会召集大家开会,又不给说法,太让人气愤了。”

        据虹口区政府回应,嘉兴路街道已将事故房屋及周边房屋内8户居民妥善安置在附近的两家宾馆内。

        而其余居民将继续在原来的老式房屋内生活睡觉,今晚定是一个“不眠”夜。

        “我们早上五点被吓醒,一天三餐都没有好好吃,一直担心自家的房屋也会倒塌。现在政府也不给安置方案,还让我们住在自家的屋内,今天晚上肯定担心啊,不会睡好。”居民今晚在电话中不断向记者抱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