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第6次北极科学考察今日从上海起航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2014-07-28 18:3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即将启程的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科考队员挥动此次科考的队旗向送行的人们告别。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一位姑娘手持中国国旗和极地科考旗帜挥别“雪龙”号。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雍凯 图

        

        2014年7月11日,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码头起程,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之后,首次对北极进行科考活动。 国家海洋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及相关科研单位代表越300多人前往送行。

        本次北极科考的考察区域包括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和海台、加拿大海盆等,计划考察时间为76天,总航程约11057海里。 本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由科研人员、组织协调与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媒体记者和“雪龙”号船员组成,共计128人,包括6名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的科学家和1名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科学家。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曲探宙介绍,这6位外国科学家均身负与国内研究机构合作的相关课题,美、俄科学家主要研究海-冰-气的相互作用,法国科学家主要研究海洋化学、德国科学家主要研究海洋生物生态。“这就和以往‘雪龙’号仅仅是“搭载”外国科学家,他们在船上做自己的研究有所不同。”曲探宙说。
        中国自1999年组织实施首次北极科考以来,已经先后实施5个航次的北冰洋区域多学科综合考察,每次都有外国科学家随行,曲探宙表示,这说明中国对北极的考察是开放的。
        本次考察重点是执行“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专项中的北冰洋区域现场考察任务,考察内容涉及北极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洋地质、地球地理、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等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考察将通过重点海域断面调查、锚碇长期观测、走航观测、抛弃式设备观测、冰站观测等手段开展,计划在北冰洋漂浮海冰上设置8个短期冰上观测站和1个长期冰上观测站,观测站设立数量为历届北极科考之最。
        俗话说“海气不分家”,要回答地球是在变冷还是变暖这样的问题,少不了对北冰洋的环境变化有所了解,而海冰是解开这一谜团的关键钥匙。了解北冰洋海-冰-气的变化,是本次北极科考的重点项目。
        据本次科学考察首次科学家潘增第介绍,大气与海洋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可以从海冰的变化中体现出来,本次设立冰上观测站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局部海冰的面积、厚度、冰面融化速度、冰下结构变化等,这些 数据可为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诊断性分析,同时也能为建立重点海区的环境基线,北极航道利用以及极地海洋数据库完善等提供基础资料和保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