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盗墓VS考古︱一场由《盗墓笔记》引发的网络掐架

澎湃新闻记者 朱戟影
2014-08-06 22:25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7月27日晚20:39,新浪微博网友@远古文物夏青花 因为不同意某网友“《盗墓笔记》(按:南派三叔系列小说,以下简称《盗笔》)原著很优秀”这一观点,在转发微博时说:“古剑(按:《古剑奇谭》)很棒,不过盗墓原著哪里好了?三观上讲是纯粹脑残,作为探险悬疑类靠卖腐博眼球还烂尾,喝喝。不过考虑到作者本来就是个傻逼神经病也就稍微能理解了。”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句吐槽引来了诸多《盗笔》粉丝的声讨,再加上@远古文物夏青花 自身的考古文博专业背景,因此最初关于小说的口水之争就逐渐演化为一场关于考古与盗墓的论战。

        根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搜索,《盗笔》的作者@南派三叔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数量高达879万,而《盗笔》原著在豆瓣网上的评分为8.4(满分为10),55099人标记“读过”, 7358人标记“想读”。

        正是由于如此规模的粉丝基数存在,只有700多位粉丝的@远古文物夏青花 的这条微博在一夜之间收到1000多条评论和4000多次转发,显然已经酿成一起公共事件。  

        
 极受读者欢迎的《盗墓笔记》成了这次考古与盗墓之争的由头。


《盗笔》引发盗墓?

        这次论战的双方,一方是拥有考古文博专业背景的网友(以下简称“考古圈”),另一方则是《盗笔》的粉丝(以下简称“盗墓圈”,事实上《盗笔》的粉丝中又分为两派,一派能够分清考古与盗墓的区别,另一派则认为区别不大,详见后文)。

        微博上的吐槽发生之后,澎湃新闻记者对此次争论的引发者@远古文物夏青花 进行了采访,他认为双方争论的核心“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无视了盗墓类小说的危害”,“表面上看起来的话,的确我有言辞不太恰当的地方,之后有道歉,而对方也有一些人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

        作为一名考古文博专业的学生,@远古文物夏青花 对以《盗笔》为代表的盗墓类小说十分反感,他说:“盗墓类小说,虽然也许会偏探险,但实质上还是对盗墓这种犯罪行为的娱乐化。这不能用其他小说里会有杀人等等的描写来类比。因为大家都知道杀人绝对是违法犯罪,是不好的行为。可是,因为盗墓题材的小说、同人作品将其娱乐化,加上小说的目标人群里有很多都是没有建立起正确认识的未成年人,他们很容易会觉得盗墓这种行为很酷,很帅,并且觉得考古就是官盗。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因为看了小说而去盗墓的例子了。虽然不能完全怪小说,但是小说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搜索、调查和了解,澎湃新闻记者发现网络上的确有许多《盗笔》粉丝对现实中的盗墓贼充满敬佩,反而对专业考古人员非常不屑。而近些年因为沉迷《盗笔》而引发的盗墓犯罪事件也屡屡发生。例如,“《盗笔》粉丝在抓获盗墓贼的报道下面说‘如果是小说人物就不会被抓’,在关于文物和墓葬的微博下面说‘一起去’、‘考古不如盗墓’,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真的是一种侮辱”,@远古文物夏青花 说。

        随后,澎湃新闻记者又在微博上找到了“盗墓圈”的网友@莫比乌斯环己烷。针对“考古圈”对《盗笔》的指责,@莫比乌斯环己烷 回应道:“这其实是很荒谬的一件事情。文学作品,对于描写犯罪行为是完全合法的。就像你看了《教父》,《沉默的羔羊》,甚至更加黑暗,比盗墓行为更加残暴的犯罪行为,你去犯罪,去杀人,说是作品诱使的,我只能说这个人就是卑劣的,不要赖作品了。”

        此外,@莫比乌斯环己烷 还特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盗笔》里的场景都是非常特殊的,各种超自然的东西,不是平常我们想像的那种挖坑一样的盗墓,因此它并不能为有盗墓想法的人提供专业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名《盗笔》的粉丝,@莫比乌斯环己烷 最后也反思了《盗笔》在营销方面的不足之处,“盗墓是犯罪行为,毋庸置疑。这类作品本就应该属于分级作品,但我买下的书籍里并未看见勿模仿的声明。”        

考古=盗墓?

        虽然双方最初只是围绕《盗笔》展开的口水之争,但是有不少“盗墓圈”的网友在发言中却逐渐暴露出他们对于“考古”的认知其实就是“盗墓”,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因此“考古圈”并没有理由去贬低、抵制《盗笔》和盗墓活动。以下是部分“盗墓圈”网友的微博发言——

        @-时辰--:“官方挖坟和非官方挖坟?不都挖人家祖坟吗,一个要温柔点一个要暴力点。”

        @晓烟_来生愿为耀家人_苏沐秋:说真的我也爱考古,我就觉得吧,说俗点,考古就是拿着国家许可证光明正大的盗墓贼。

        @前世彼岸别:po主考古我懂得不多,但是不也是挖人家祖坟拿人家陪葬品么,只不过你们的行动是正大光明的,对吧?

        @此人多半有病呢:盗墓是老手艺,洗白了就是考古,没必要这么掐。

        @长白上邪候灵归:考古跟盗墓有什么不同,微乎其微,说什么一个是为了自己私欲,一个是为了国家人类发展,拜托,你们不拿工资么?说什么一个是破坏一个是保护,拜托,都是把死了千年的人重新拖出来曝晒。

        @鬼神公子:考古本身也是一种盗墓,不过是更有组织有纪律而已。

        @安冥曦:考古是什么用你解释?不过是官方挖坟。

        从以上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盗墓圈”认为所谓“考古”基本就等同于“盗墓”,不同之处仅在于“考古”是官方组织的光明正大的活动,而“盗墓”是私人的秘密活动。言下之意,“考古”没有资格蔑视“盗墓”,“盗墓”是“考古”的祖先,它们都是一根藤上结出来的瓜,都是依靠挖掘古墓而获取经济利益。

        对此,7月31日14:09,一个当日注册的新浪微博账号@考古不等于盗墓(账号名本身就表明了态度)发布了一条长微博,题为《部分盗笔粉丝洗白盗墓行为,侮辱考古圈历史圈相关人士事件梳理》,文中记叙了此次争论爆发的前因后果,并且收集、列举了部分来自“盗墓圈”的网友言论,截至8月4日13:25,此条微博已有3554次转发,886条评论。

        而另一方面,“盗墓圈”网友@莫比乌斯环己烷 和@Kylin思无邪_长歌当哭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都明确表示“考古”与“盗墓”没什么好争的,盗墓违法是常识。“我们只是掐少数几个以科普为名,辱骂《盗笔》小说作者及粉丝为实的伪考古界人士”,@Kylin思无邪_长歌当哭 说。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遗址、古代遗存,其基本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

“考古圈”网友的科普反驳

        7月31日22:20,“考古圈”阵营中的@游北君 在新浪微博上用长微博的形式发布了一篇科普贴,他说:“这几天争论的焦点,我认为在于有些人不了解考古学到底是什么,现在我写了一个小科普,我想请喜欢《盗墓笔记》的朋友先放下成见来看看下面的文字,只是为了告诉你们什么是真正的考古。”在这篇图文并茂的科普贴中,@游北君 列举了7条考古与盗墓的区别,也回答了“盗墓圈”此前对“考古圈”的几项质疑,大致内容如下:

        1.考古以研究和复原古代社会为目的;盗墓以获取财富为目的。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遗址、古代遗存;而盗墓贼只对古代墓葬感兴趣,考古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对象,却恰恰是盗墓贼们认为毫无价值的东西。

        3.考古的基本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盗墓的方法是打洞、炸药、持枪抢劫。

        4.考古提取文物的过程非常复杂和精细,以保护文物为目的;盗墓提取文物的过程粗鲁野蛮,随意破坏文物。

        5.考古更加关注遗迹现象,如棺椁、有机材料的痕迹、简牍文字等,而非遗物本身;而盗墓者不会理会这些。

        6.说考古借鉴了盗墓的方法,这基本属于屁话。考古确实借鉴过盗墓的东西……洛阳铲。但是洛阳铲只是一种钻探工具,目的是探明地下埋藏物,发掘根本用不着。

        7.考古的历史确实没有盗墓长,现代考古勉强能推到18世纪,而盗墓基本伴随等级社会的始终,但考古建立在人类对自身文化历史的好奇与思考基础上。而盗墓唯一驱动是利益。以利益为驱动的行为叫生意,不叫文化。

        8.为何新闻报道里考古人员总是跟在盗墓贼后面抢救发掘?并非是考古人员不知道哪里有墓葬,而是因为我国的考古发掘政策是以保护为主,发掘为次。文物在原有环境下,能得到更好的保存,这是对古人的尊重,更是对未来子孙负责。

        @游北君 的考古科普微博发出之后,迅速收到热烈回应,截至8月4日13:25,这条微博已经获得1119次点赞,6155次转发和1803条评论。

      

延伸阅读:

>>> 盗墓VS考古︱考古不是挖宝:公众考古学的尴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