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部官员:自主招生三大联盟将取消,个别高校招生不够透明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4-12-17 20:57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将全部取消。 澎湃新闻资料 图

        12月17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试点工作意见》”)。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改革后的自主招生定位是招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自主招生总量有严格限制,不能超过招生总量的5%,但是不一定要招满5%,招1%也可以。

教育部官员:部分高校热衷于“掐尖”

        “往年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将全部取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

        这名负责人回顾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他表示,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2003年开始启动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2014年选拔录取了2.3万人。

        在他看来,自主招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定位不明确,热衷于“掐尖”、“抢生源”;部分高校以联盟形式在高考前组织大规模文化考试,被社会称为“小高考”,增加了考生负担,影响了中学正常教学秩序;个别高校招生程序不够完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对此,《试点工作意见》要求,试点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确定相应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此外,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是“自主招生考核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试点工作意见》明确了自主招生的详细进程时间表:2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自主招生简章。3月底前,考生完成报名申请。4月底前,高校完成考生材料审核,确定参加学校考核考生名单并进行公示。6月7日、8日,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6月10日至22日,高校完成考核,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并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高考成绩后,组织本省(区、市)有关考生单独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原则上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并进行公示。

        此外,教育部还在《试点工作意见》中明确,自主招生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防止暗箱操作。对偏远、贫困地区考生,积极探索选派专家到当地开展考核、实行网络远程视频面试等方式。对于向多所高校申请报名并通过高校审核的考生,在考试时间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参加多所高校的考核。

专家:不一定要招满5%

        对于《试点工作意见》的各项改革措施,专家们给出了各自解答。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告诉澎湃新闻,改革后的自主招生定位是招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是在对高考不能充分选拔出学生特长的基础上,做为高考的补充而设立的。自主招生不是大范围的录取,而是对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进行录取,并且在总量上有严格的限制,学科特长的学生不能超过招生总量的5%。但是不一定要招满5%,招1%也可以。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世洁则表示,政策调整后,学生自主报名和申请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可以获得多所学校的初审通过甚至认定,扩大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先举办全国统一考试,之后再安排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核,是全球目前较为通行的做法。大学要在高考后的两周时间内科学公平确定自主招生的人选,这对大学是一次考验。

        对于自主招生时间变短,东华大学招办主任方芸表示,高校会举全校之力,选拔到合适的学生。自主选拔直接落实到专业,学院的参与度变大,与专业和学科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无论是面试还是一至两门笔试,都会更加贴近专业需要的人才选拔。

        武汉大学招生处处长王福则呼吁,考生不能把自主招生看作是自己挤进名牌大学的特殊机会,与真正的特殊人才竞争机会。符合条件的考生要量力而行更要适可而止,有限选择申请学校而不是漫无选择地广撒网,给高校的审核以及测试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