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孩子被接送易成宅男宅女,委员建议社会构建安全出行帮护网

澎湃新闻记者 吴洁瑾
2015-01-27 22:2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由于目前少年儿童路面出行安全面临较多威胁,因此许多家庭为了保障孩子的出行安全,不得不动员全家人,接送孩子上下学。 贾亚男 澎湃资料

        家长全程护送孩子上学放学,类似的过度保护容易扭曲孩子天性、导致孩子长成"宅男宅女"……在今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臧志军提交提案,指出家长全程护送孩子上下学可能导致的不良影响,并呼吁组织社会力量构建“少年儿童出行安全帮护网络”,改善少年儿童日常出行的安全环境。

孩子不接触社会易成“宅男宅女”

        臧志军称,由于目前少年儿童路面出行安全面临较多威胁,因此许多家庭为了保障孩子的出行安全,不得不动员全家人,接送孩子上下学;更多家庭将放学后的孩子困在家中,尽量不让他们单独外出。这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妨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首先是家长的精力受到极大的牵制。很多上班族的家长一到下午三四点钟便心神不定”,臧志军说,“在孩子上下学的时间段,他们实际上已无心处理其他事情。”

        由于要接送孩子,也使得一些单位的劳动纪律难以执行。“有些单位,接送孩子已经成为员工在上班时间离开单位的正常理由。因为如果阻止员工在上班时间接送孩子的话,万一孩子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故,领导很难面对属下。”臧志军说。

        另外,在臧志军看来,接送孩子也导致孩子的成长空间被压缩,其天性受到极大扭曲,“上下学期间受到家长全程护送的孩子,长期处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封闭状态,基本失去了与社会直接接触和交流的可能;他们与小伙伴交流的机会,也仅限于学校这一狭窄的空间范围和课间休息这一短暂的时间段中”。导致孩子难以通过和小伙伴们一起与社会的亲身接触和交流来认识社会、增长知识和提升能力。

        臧志军认为,从长期视角看,小时候缺乏与社会的直接接触和交流,这些孩子将无法获得必要的社会识别和交往的实践经验,长大后一旦进入独立生活的状态,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有的人容易上当受骗,更加多的人有意无意地选择了逃避,“久而久之,很多人就成为只与熟人圈交往,不敢、也没有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员,积极关心和干预社会及公共事务的‘宅男宅女’。”

组织社会力量构建出行安全帮护网络

        为此,臧志军呼吁,组织社会力量,构建少年儿童出行安全帮护网络,尽量改善少年儿童日常独自和结伴出行的安全环境。

        臧志军解释,少年儿童出行安全帮护网络是指在政府主持下,通过社会有关各方志愿参与形成的、以少年儿童上下学期间独自和结伴出行安全保障为重点,同时包括少年儿童其他日常出行安全保障的社会紧急援助和保护系统。

        这一网络的主体构成包括政府和具有影响力的少年儿童公益性组织;经过严格甄别、登记、培训并粘贴明显标识的沿街、路的党政机关、军队、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社区等;经过登记、培训并带有明显标志的党政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车辆等。

        该网络可在必要时对出行的少年儿童,提供临时的紧急帮助和保护,包括制止在路面和本单位辖区内发生的伤害或者有可能伤害少年儿童的不当行为;当发现独自或者结伴出行的少年儿童与他人发生纠纷时,及时地给与当事少年儿童以必要和恰当的关心和帮助;就有关少年儿童出行安全有关的紧急事项及时联系公安机关等。

建议与文明单位评选相结合

        臧志军建议,为了提升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可通过将帮护网络与文明单位、可信商户等荣誉称号的评选结合起来,使“少年儿童出行安全帮护网络成员单位”的标志成为社会公众辨识相关单位、企业公信度的重要标志。

        另外,臧志军认为,应对参与单位和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甄别,尤其是对于个体商铺和自然人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

        此外,他还建议对于参与单位和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使之明白如何利用这一网络得到帮助和保护。

        不过,臧志军也认为,当前不宜明确表示不提倡家长接送孩子,“组织帮护网络的目的只是提供一种补充和选择。现阶段,在孩子接送问题上,政府不便提倡什么或者反对什么,而应该集中精力、组织社会力量构建帮护网络,大幅度地改善孩子出行的安全环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