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24岁讲解员:每天要充电,内心很自豪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21-06-06 23:3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面带微笑,佩戴好耳麦、小蜜蜂和扩音设备,张淼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满怀热情地进行一场又一场讲解。

2021年6月3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亮相。经过前期考核、压力测试,24岁的张淼脱颖而出,开启讲解员生涯。

6月6日,张淼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摄

纪念馆的讲解员中她是一名新人,熟练而自信的讲解让她获得观众认可,讲解结束后,有人走来当面道谢。

对张淼来说,能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当讲解员,她无比光荣。白天她忙着讲解,晚上要回家查阅文献资料,给自己充电。

“讲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希望为更多人讲解好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故事。”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这份工作,她准备一直做下去。

张淼带着观众参观,为观众讲解

“内心是很自豪的”

6月6日上午9时10分,排队的观众陆续步入纪念馆前厅,张淼开始她当天第一场讲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厅三幅大型瓷板画。正中是《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画上有一大会址、南湖红船、瑞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北京天安门等红色地标。左边的《中流砥柱》展现了长江三峡和黄河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观,右边的《民族脊梁》可以看见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张淼一面向观众解说画中内容,一面阐述其中深意:这三幅瓷板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历程。

张淼在讲解中回答观众提问

参观完前厅,她引导观众走下扶梯,进入地下展厅。此次《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精挑细选了612件文物展品,加上各类图片、艺术展项等展品,展品总量达1168件,规模前所未有。

6月4日开放公众预约以来,每天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讲解也一场接一场。

张淼说,观众热情很高,每天她最多讲5场,每场40分钟左右,讲解的过程需要条理清晰、一气呵成。每场之间的空隙,她在休息室喝几口水。

记者跟随张淼的脚步参观,身边的观众来自全国各地,有年长的爷爷奶奶,有推着婴儿车、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年轻家长,张淼小心地照顾每一名观众,不时放慢脚步,让每个人都听清解说。

“为什么初版《共产党宣言》的书名印错了?”讲解过程中,不时有观众向讲解员提问。

观众在李大钊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前参观

张淼停步解释,1920年8月版和9月版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初版于1920年8月出版时,书名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这也表明当时人们对共产党还很陌生,甚至书名印错都没发现。这个错误很快得到纠正,1920年9月再版时印为《共产党宣言》。

讲解工作量很大,要照顾的人很多,张淼很享受这个过程。她说,因为喜欢党史才从事这份工作,每场讲解都很开心。她也发现,很多历史知识观众都知道,但身处中共一大纪念馆,实实在在的展品摆到眼前,感受完全不一样了,沉浸式的体验,让讲解员和观众可以达到情感的共振。

“每次大家看我的眼神,很投入地听我讲解的神情,我内心是很自豪的。”她说,这份讲解工作带给她极大的成就感。

从左到右,分别是1920年8月和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讲解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对张淼来说,讲解员不是背熟讲解词就够了,需要不断学习、每天充电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她从一开始就狠下功夫。

讲解一场《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有一万四千多字解说词,张淼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因为没有经验,她有一段艰辛的适应过程。

她说,开馆前的考核及压力测试对每一名讲解员有严格要求,一开始,她紧张得舌头打结、肚子痛。于是她不断加练,把知识和场景结合起来,积累讲解经验,慢慢地放松下来,讲解渐入佳境,最后顺利通过考核。

如今正式开始向公众讲解,是又一次接受考核的起点。

张淼说,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观众非常认真,面对每一件展品,只讲述展品本事的故事往往不够,把展品背后的历史准确而完整的呈现,才能真正通过观众的考验。

观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

为了做好讲解,张淼白天在纪念馆尽力回答观众的提问,遇到自己不能确定的延伸知识时,她就现场记下,甚至在需要时留下提问者的联系方式。讲解结束后她会仔细翻阅文献资料,向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专家请教和确认,最后再把解答告诉提问的观众。

“讲解员要不断学习和发现展品背后的故事,才能满足观众需求,如果观众心里有没解开的疑问,就会有遗憾,这是我们解说员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张淼说,每天,她都在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张淼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在她讲解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不时有观众称赞她讲得生动细致。一场讲解结束,还有几名观众走到她跟前道谢,“谢谢你这么生动的讲解,帮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党的历史”。

从苏州来的大二学生在卡片墙上留下自己的祝福语

参观到尾厅,投影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初心》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少观众观在这里感动落泪。每次走到这里,张淼也如同一名普通观众,看着祖国百年沧桑巨变,内心情感不断翻涌。

当讲解结束,她站在扶梯口向听讲的观众们道谢,引导他们走出展厅。稍事休息,她便开始下一场讲解。

“我想把讲解员一直做下去,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她说,“我有很多东西还要学习,希望自己以后讲得更好。”

    责任编辑:陈斯斯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