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生活配套调查:内环内就医最方便,内中环间菜场最完善

澎湃新闻记者 俞立严
2015-05-04 20:1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居住社区生活功能如何?调查显示,上海外-郊环间居民的社区生活服务配套显著弱于市中心,享受比例最低的是地段/社区医院,其次为绿地/广场/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超市/大卖场,均在三成左右;相对最好的是菜场和公交换乘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5月4日发布了最新的上海居民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揭示了生活配套、垃圾分类、社区参与和文化休闲等一系列公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外郊环间生活配套显著弱于市中心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18-65岁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居民和在沪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户籍居民。调查显示,从15分钟生活圈来看,上海外-郊环间居民的社区生活服务配套显著弱于上海市中心,享受比例最低的是地段/社区医院(23.10%);其次为绿地/广场/公园(29.20%)、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30.80%)和超市/大卖场(33.10%),均在三成左右;相对最好的是菜场(55.40%)和公交换乘点(67.70%)。

        同时,从15分钟生活圈来看,上海内-中环间的菜场配套最为完善,郊环外公交换乘点最便捷,内环内的地段/社区医院最方便,但各地段绿地/广场/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的配置均需加强。

三成居民从未给生活垃圾分类

        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一成的上海居民已完全实行了垃圾分类(6.5%),实行了部分分类(28.6%)的居民约为三成,而表示“从未实行”(32.1%)和“仅有分类垃圾桶”(32.8%)各超过三成,这表明三成上海居民从未实行垃圾分类。

        课题组根据调查指出,造成上述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部分居民环保意识低,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其二,垃圾分类执行不彻底,部分小区仅有分类垃圾桶,垃圾清理人员未真正实行分类;其三,垃圾分类推广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部分居民不清楚为何要分类、如何分类。为此,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的培训与指导,社会各界应继续倡导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

户籍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更强

        本次调查显示,非上海本地户籍和本地户籍居民在去年参与过社区活动的比例分别为22.2%和46.4%,未来参与意愿分别为50.0%和70.4%,这反映出户籍与社区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各职业群体的社区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呈现显明差异。其中,退休居民的社区参与率最高(72.20%),干部的参与意愿最高(83.90%);小业主参与社区的参与行为(19.00%)和参与意愿(43.30%)均最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20%)和失业/无业人员(24.30%)的社区参与率几乎一样低。

超过20%居民无文化休闲时间

        本次调查还显示,超过两成的上海居民几乎没有文化休闲时间(22.8%),每周3小时以内(29.9%)和6小时以内(31.1%)的居民各有三成,平均每天能保障1小时用于文化休闲的居民不到两成(16.3%)。

        另外,上海内环内居民经常去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的比例最高,达到两成,明显高于其它地段居民(外-郊环间和内-中环间居民都不超过5%);同时,外-郊环间居民经常去电影院/剧院(71.3%)和酒吧/KTV(40.2%)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其它地段居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