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海固”孩子在上海的一天:学会过马路,感慨游泳池浪费水

澎湃新闻记者 姜丽钧 实习生 宋杨
2015-07-19 22:22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18日,来自宁夏的王茹同学到蒋立凡同学家做客,他们做好饭后将盘子摆放在桌上。澎湃新闻记者 贾亚男 图

“西吉的同学们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同学交流。上海的同学们要记得,和父母一起招待小伙伴,而不是坐享父母的成果。”

7月17日,2015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部学子励志游学计划进入了尾声,21名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中学生在经历了5天上海的参观学习后,与16名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同龄孩子结成对子,在周末走进普通上海人家体验一天生活。

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在这一天的共处时间里,成长于巨大差异背景下的孩子们可以彼此从对方身上学到新东西。

差异化教育方式引发孩子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初二学生蒋立凡在妈妈李敏的陪同下,到学校接自己结对的小伙伴——来自宁夏西吉三合中学的女生王茹。

虽然后来李敏才发现,高出王茹大半个头的蒋立凡,其实还比王茹小一岁,但李敏还是让他们以兄妹相称。在她看来,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儿子更需要培养照顾别人的意识,她一直希望培养儿子更自立,“如果当了弟弟,他就会习惯性有被照顾的心理了。”

为了好好接待王茹,蒋立凡事先做了功课,为王茹设计了一套“大学之旅”行程,还装订了厚厚一本介绍资料。他利用上午的半天时间,带王茹乘坐公交和地铁走访上海三所名校: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下午,蒋立凡则带王茹参加新东方的英语培训课。临近初三,明年即将迎来中考,蒋立凡和同学几乎都会参加课余的英语培训。而对于王茹来说,这样的课程却很新鲜。

一方面是课程难度远超王茹的学习范围。“能听懂一点,”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虽然王茹已是三合中学的“学霸”。另一方面,最令王茹感到惊讶的是课堂里老师跟学生开放式互动,习惯于严肃课堂气氛的她从没见过。王茹的惊讶也令蒋立凡有了更多思考,他说,“老师只管说,学生只管听,这样的课堂虽然有学习秩序,但为什么不尝试更开放的学习环境,自主开放的学习方式?”

在第二天的交流汇报里,蒋立凡很认真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此次来沪的西吉老师们。而复旦大学的支教老师也坦言,在很多贫困地区,由于孩子的教育水平层次相差太大,开放式教育方式可能会很难照顾到一些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因此暂时无法投入实践。

西吉学子面对游池感慨“浪费水”

和蒋立凡、王茹一样,经历一天的住家体验,无论是西吉的孩子还是上海的孩子,都有不同体会。

来自西吉平峰中学的刘文合感慨,她在上海见到很多没见过的事物,也常思考上海为何如此发达,她认为主要是人们的精气神不一样,“‘天时、地利、人和’里最重要的是人和,所以上海才会发展得很快。”在一天的体验里,刘文合觉得自己的收获是学会了过马路,还有几句上海话。

而来自西吉王民中学的王齐渊则跟着上海小伙伴陈乐一起体验了游泳池,这让来自最缺水的“西海固”地区的他非常好奇。在“西海固”地区,每年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2,000毫米,农村里基本都没有自来水,只能靠储存雨、雪解决日常用水问题。很多孩子每天能分到的用水可能只有一个矿泉水瓶的量。

其实,之前在欢乐谷参观游玩时,王齐渊就曾对着水上项目“激流勇进”感叹道,“好浪费水呀。” 当他站在游泳池边上时,又不禁感慨,“我从没参加过任何有水的活动,我们的水都是用来洗澡跟喝的。”因为对游泳没有实际体验,王齐渊学着周围人一口气跳到水里,结果喝了好几口水。

“原来在水里做动比岸上难十倍,岸上容易的动作,水里感觉像腿上挂了许多东西,怎么也游不动。”王齐渊有些兴奋地描述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下水”。

而对来自上海的吴红梅来说,接待小伙伴的一天对自己也是考验。“我第一次在一周内把房间彻底翻新,体验了做家务和主人的艰辛。”

吴红梅注意到,在陪小伙伴逛街时,他们买的小东西都是送给家人的,也不时会给父母发短信、打电话。“我们城市孩子总想逃离父母,寻找自由,但西吉的孩子把心留在家乡。”吴红梅感慨地说。

上海孩子能从西吉孩子身上学到更多

18日,来自宁夏的王茹同学跟蒋立凡同学一家举杯进餐。澎湃新闻记者 贾亚男 图

事实上,在这个周末作为东道主接待西吉小伙伴的16个上海孩子,在7月初时都曾前往西吉县的平峰中学,体验了一天当地的住家生活。

“懂得了珍惜,也懂得了感恩。” 蒋立凡表示,在去年和今年,他曾先后去山东临沂、宁夏西吉参与游学体验,当地孩子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的场景深深打动了他。

当时,李敏作为义工家长,陪同去了西吉。在她的印象里,西吉孩子的生活很不容易,每个人都非常能干,除了努力学习,回家还要放羊、挖土豆,承担农活,“虽然上海的孩子了解更多西吉孩子没见过的事物,但通过这样的交流,上海的孩子也许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东西。”李敏认为,这更坚定了她让儿子参与家务、体会生活责任的家庭教育理念。

与蒋立凡已制订好丰富的学习计划相比,王茹在结束这次游学活动后,首先要回家帮父母割一个月麦子,“家里有几十亩的麦田,全家人一起用镰刀割,一直要割到8月份。”

王茹说,虽然村里也有人用收割机,但为了节省成本,家里一直都是自己动手。王茹说,来上海前,爸爸告诉她,今年的羊价跌得特别厉害,家里养的几十只羊恐怕卖不出好价钱,她的五哥刚参加完高考,家里还要帮哥哥筹学费。

在王茹的身上,蒋立凡的父亲蒋晓飞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蒋晓飞出生于广西农村,小时候也要回家帮着割水稻。此后,他靠自己的努力读到了博士,现在是一位医学教授。

事实上,不少参与交流的上海孩子的家长同样来自农村,通过学习拥有知识和才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也是复旦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们,希望此次游学计划能给孩子们带来的感悟之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