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部专家:儿童艺术教育不可或缺,呼吁师范院校直接参与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陈婧娴
2016-01-06 10:14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国内艺术教育,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的确存在着‘四重四轻’的不好现象:重技能轻素养、重模仿轻创造、重比赛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

1月4日,在第三届“冬暖•国际创新儿童艺术教育论坛”开幕式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谷公胜指出了国内艺术教育的不足。此次论坛由蕃茄田艺术和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主办,海内外艺术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探讨艺术教育的新未来。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谷公胜表示,不重视美育,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一个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论坛上,清华附小艺术组组长吴跃猛介绍,清华附小的戏剧课程有两个显著特色,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一是坚持开放课堂,“人人上台,班班有剧”。

在具体操作上,清华附小通过表演、语言、形体、美术和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孩子的真善美,还采取“大小课程”的形式,以35分钟为基础课时,向下有15分钟小课,向上有60分钟、90分钟甚至一下午的大课,灵活安排各种书法、音乐,戏剧等艺术课程。

目前,清华附小已积攒了一批适合孩子的原创剧本。比如,有一部全校师生投入排演的校史剧《丁香花开》,背景是战争时期,清华附小(时名“成志学校”)即将南迁,最后一课上,炮火声中,孩子们与老师依依惜别,扮演老师女儿的小女孩一出场,噙满泪水的眼睛就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孩子们将自己的真情带入到戏剧中。

上海市田园高中校长陆振权是美术教师出身,十年来,他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每周学一首歌。“每天用十分钟时间来学习唱歌,一周时间就可以学会一首歌,高中三年下来就可以学会100首歌。这100首歌就奠定了一个人的音乐修养。”

此外,陆振权还要求把上下课的铃声都改为世界名曲,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多经典的音乐教育。更为有趣的是,田园高中有一个校规:每个同学每年必须去听一次音乐会,参观一次博物馆,这些信息都记录在案,如有遗漏,就拿不到毕业证。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特别强调,艺术教育不应只在学校的美术课堂上,借由不同艺术活动创造出社会整体的艺术氛围,是一种世界趋势。而美术馆与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美术馆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场所,一个更为专业的氛围,给孩子们一个接触艺术作品和跟艺术家面对面的机会。傅军还认为,儿童艺术教育是长时间的文化熏陶,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要以各种名义过分约束孩子,“管理”孩子的童年。

在开幕式上,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谷公胜先生首先致辞。

【对话谷公胜:在后代血脉中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DNA】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国家为什么要推进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推进过程中有什么挑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谷公胜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

澎湃新闻:国家为什么要推进美育教育?

谷公胜: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最高规格的文件。

当前,方兴未艾的民间儿童艺术教育可以说是适逢其时,遇到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民间儿童艺术教育有利于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澎湃新闻:艺术教育在儿童成长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谷公胜: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传授技能、传承文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艺术教育缺位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培养审美的情趣,提高艺术修养。让少年儿童从小就学习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提高审美判断力,能够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

二是温润心灵,陶冶情操,养育人文精神,濡染文明气质。让儿童从小就接受灵魂的洗礼,长大以后懂得人生应该有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努力追求真善美。

三是激发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培育创新精神。艺术实践总是伴随着生动丰富的思维活动,艺术和创新精神、创作能力有着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儿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能够生动地主动地获得思维的训练、创新的启示。

四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名族精神。让儿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中华名族世世代代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当下多元文化不断渗透的社会环境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可以说,不重视德育,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不重视体育,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体质和生命力;而不重视美育,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一个民族的道德想象力和创造力。

澎湃新闻:美育教育存在什么样的短板?

谷公胜:本届论坛的关键词是“创新”,这正是抓住了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我们看到,国内艺术教育,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的确存在着“四重四轻”的不好现象:重技能轻素养、重模仿轻创造、重比赛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

澎湃新闻:如何扭转这种现象?

谷公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届论坛围绕“创新”,以开阔的国际视野为坐标,专家们从艺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碰撞、交流、切磋,将会对我国儿童艺术教育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

同时,高等师范院校直接参与社会儿童艺术教育,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践。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优势,有利于整合艺术教育资源、提升艺术教育科研水平、推进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对于构建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