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教育均衡策①|教委:上海模式符合“多校划片”总体导向

澎湃新闻记者 吴洁瑾
2016-01-11 11:12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一位建筑工人正在作业,不远处是一所小学。 杨一 澎湃资料

上海提出并推广“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能否为“择校热”降温?

近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就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

不是简单地复制他校经验

澎湃新闻:根据计划,“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到2017年底覆盖上海50%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家长、社区的满意度平均在85%以上,办学特色基本形成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提出这样的目标将给上海的义务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贾炜:这既是目标,也是上海市政府对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总体要求。提出这样的目标,不仅仅是对参与“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学校的要求,是对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一种期待或者说是树立了“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引导,一是希望所有公办中小学都要把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自身努力,关注学生的差异、个性发展,建设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二是希望公办中小学淡化对学业分数的功利性追求,立足学生的全面有个性发展,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从学生、家长、社区等方面吸收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校教育内外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澎湃新闻:“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贾炜:要充分享有上述好处,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不管是主持校还是伙伴校,都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主持”而自傲,也不会因“伙伴”而自卑,从而构建一个发展共同体。

其次,不管是学区化办学,还是集团化办学,绝不是简单复制一种办学模式,而是在探索办学规律的基础上,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再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他校经验,或简单地把优质校的优质资源分配到相对薄弱学校,而是要通过资源共享、机制重构,实现学校间优势互补,激发学校的内在发展动力,快速生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最后,上海市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既注重从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尊重自下而上的改革智慧,在具体操作上,强调以区县为主,充分发挥学区、集团和学校的积极性,所以市、区(县)重在为学区、集团、学校创设必要的政策条件和改革环境,切不可大包大揽,代替学区、集团和学校去改革创新。

落实绩效工资倾斜政策

澎湃新闻:对学区、集团内骨干教师的流动一般会采取哪些举措?

贾炜:在教师作为“学校人”的现实体制下,学区、集团内优质师资流动以柔性流动为主,即教师人事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流动到其它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推广和创造。在这个大思路下,集团或学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流动方式。

比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教育集团有“两校互动”,也有“多校联动”。流动方式分为“优势辐射”型和“学习型”两类。“优势辐射”型教师每校1-2名,必须是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学习型”教师每校1-2名,流动期一年,编制属原学校。

又如杨浦区平凉路三小教育集团则采用了跨校骨干带教、团队整体支教、按需优课游教、双向长周期流动和特色教师走教等多种模式。

澎湃新闻:对集团的流动教师该如何进行绩效评估?

贾炜:对集团内流动教师的绩效评估,市里只是作了原则性要求,鼓励各区县、学区与集团进行创新。如市里规定要落实绩效工资倾斜政策,对学区和集团内有两校任教经历的教师,在专业职称晋升上应予以优先考虑。奉贤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根据集团教师发展目标,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清雅教师评选”、“年度绩效考核”、“教师岗位评聘”的激励和杠杆作用,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有助于缓解择校

澎湃新闻:达到既定的目标后,“择校热”是否会因此降温?

贾炜:择校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问题,但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既有教育系统外的原因,也有教育系统自身的因素。随着近年来上海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当前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差距,主要已不再是硬件资源配置的差距,而是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差距。这是择校现象仍然存在的原因之一。无疑,办好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间内涵发展差距,是缓解择校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聚焦重点是区域内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旨在通过优化区域教育生态、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智慧传递,重点实现学区内和集团内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区域内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从而有助于缓解择校。

澎湃新闻: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表示正在考虑推行义务教育“多校划片”,即把学生入读小学初中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由此解决家长过分追捧学区房的问题,这与上海提出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否一致?

贾炜:教育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多校划片)为学区房降温,同时加大查处力度,及时曝光择校现象,把就近入学落到实处。教育部希望通过这个举措,连同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对于招生入学引发的学区房问题,实际上从2014年起,上海市静安区就实施“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收一学生”的政策,被称为最严遏制“学区房”新政,此后,虹口、宝山、徐汇、长宁等区也纷纷效仿静安的“学区房新政”。本着教育政策的出台必须提前告知市民的原则,“五年一户”政策在各区推出时,告知当年即将入学的学生家长,他们所拥有的住房在以后要出售时,下家需要等他们的孩子对口入学满五年后才能获得新一轮对口入学的机会。此外,不同的学校会根据生源数量的不同制定细则,如学籍、户籍、落户年限、与户主关系等有相关要求形成排序,满足条件者优先安排。

从初衷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与“多校划片”,其导向和目的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希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均衡发展,满足百姓需求。教育部考虑的“多校划片”是总体导向,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上海这几年大力推行的“学区化、集团化”政策,就是希望通过抱团发展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打造更多的“家门口的好学校”,让适龄儿童更好地就近进入家门口学校学习。

为完善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招生工作,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和入学报名系统,将于2016年第一季度向社会公布。同时我们还在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校课程领导力、“绿色指标”校本化实践、学生学习基础素养培育等一系列“增效减负”项目,激活学生的内部动力,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课堂,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有各自的特点,努力教好每个学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