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莘松路拥堵难题十年无解,高架通车后被投诉“反而更堵”

澎湃新闻记者 陆兵 吴洁瑾 何颖晗 徐燕倩 俞立严
2016-01-20 12:2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6年1月6日,上海,交警站在莘松路莘福路交叉口指挥交通。 澎湃新闻记者 贾亚男 图

黎明,沉寂了一夜的莘松路又开始熙熙攘攘。近场东路口的地方,两名交警握着指挥棒,嘴里含着口哨,走到路中间开始工作。为了保证莘松路早高峰秩序,这一站可能就是半天。

莘松路,这条连接上海闵行区和松江区的要道,十年来的拥堵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莘松路莘福路口及上海康城门口的路面交通问题,一直以来是当地居民所面临的“老大难”。

2015年10月28日,嘉闵高架莘福路匝道正式启用,原本预期会方便闵行莘庄、松江新桥城区居民的出行。

不过,有居民表示高架通车以来,莘松路的交通状况并未像预料的那样得到改善。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大量居民来电反映“莘松路更堵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访获悉,附近居民普遍认为高架的开通缓解了道路拥堵,但也有居民表示道路更为拥堵了。几周来,记者数次在早晚高峰走访莘松路发现,莘松路路面交通状况并不是每天都拥堵不堪。尤其是近来,莘松路的整体路面交通都属通畅,一直被抱怨的拥堵问题稍有缓解。

莘松路这十多年来的困境,是否真的随着嘉闵高架南延伸段的通车而迎刃而解?

莘松路拥堵原因 澎湃新闻记者 邵晓艳 制图

漫长的十年拥堵史

莘松路的路面交通拥堵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其附近的居民所诟病。十年来,关于莘松路拥堵的困境,一直见诸报端。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早在2002年,莘松路地道就开始出现拥堵问题,之后拥堵日渐明显。“短短几百米开了近1个小时”、“400米‘蜗行’半小时”、“交通几近瘫痪”、“过桥步行15分钟,开车半小时”……这是近年来部分媒体对莘松路的描述。

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大量人口涌入,交通出行需求快速增长,使得莘松路的拥堵问题不断加重。住在莘松路附近的居民,无论问谁,都不约而同地说堵,甚至有居民戏称:“这里拥堵不奇怪,不堵才是新闻呢。”

按照居民的说法,最堵的地方在莘松路莘福路路口。每当高峰期,那路段经常被过往车子的喇叭声所淹没。为了缓解莘松路的拥堵,莘福路青春路的南北向绿灯只有短短的30秒,但是这导致不少车辆从嘉闵高架下来以后寸步难行。

另外,东侧的莘松路地道长300多米,这个“铁路涵洞”也是拥堵频发地。地道目前为两车道,而莘松路则为双向四车道,这导致地道成为了莘松路的瓶颈。

居民普遍认为,莘松路隧道拥堵最主要的原因,除了通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车流量外,还和轨交线路少有关。“这里最近的地铁站就是莘庄站,步行将近3公里,开车成为出行的首选。”

莘松路一直都堵,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莘松路是一条老路,整个莘松路到沪闵路,通行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周边有上海康城、雅士轩、丽水华庭和桃花园山庄等20多处大型居民小区,其中仅上海康城就有近5万人。密集的小区导致人多车多出口多,很多私家车从小区里开出来就直接横在马路上,很多车主也不愿意绕行。

住在上海康城的王阿姨表示,莘松路从她入住以来,上下班高峰期就没好走过,这里已经堵了有五年之久。“才五年?起码十年。”王阿姨话音刚落,旁边的男子忍不住插了一句。

该男子称,莘松路已经拥堵了至少十年,一般时段路面还算顺畅,但一到早晚高峰,经常堵得一塌糊涂,车辆经常会被卡在路中间动弹不得。

不少居民怨道:这一堵就是十多年,莘松路究竟何时才能实现畅通?

两区承诺过想办法解决

近些年来,面对莘松路的拥堵问题,相关部门也曾尝试着解决,但难以“根治”。

在东侧地道出现拥堵后,闵行、松江相关部门曾承诺想办法缓解莘松路地道拥堵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多年前,松江区有关部门在地道口设立警亭,每日上下班高峰期都有交警在现场指挥疏导交通;在莘松路北面的莘北路开通莘北路地道,以分流莘松路地道的车流……然而,上述措施并未缓解莘松路地道拥堵。

2011年,在“区长网上办公”中,闵行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现有下立交的拓宽,经对前期方案、环境评估、动迁等研究,结合莘松路道路现状,近期暂不具备实施条件。

2014年,在又一次“区长网上办公”中,闵行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再次回复称:闵行与松江的交通互通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铁路、河道等阻隔而与不断增长的区域交通需求矛盾显见。

对此,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十分重视,先后组织实施了莘北路、疏影路、黎安路三座跨沪杭铁路的下立交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2010年对原A8沪杭高速的莘庄收费口西移至新桥并抬升高速公路,释放了地面通道建成闵松公路等。

近期,市属重大工程嘉闵高架开工在建。年内闵行还将开工建设顾戴路下立交的扩建工程。这些项目的建成将对区域交通的扩容与分流,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莘松路下立交的通行现状,交通管理部门已实施了东西向“单进双出”的车道优化布置。

嘉闵高架是否添堵?

2015年10月28日,嘉闵高架莘福路匝道正式启用。不过,嘉闵高架南延伸段通车以来,莘松路的交通状况曾一度并未像预想的那样得到改善。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大量居民来电反映“莘松路更堵了”。

不过记者连日采访得知,住在附近的多数居民认为,高架的开通对莘松路的拥堵主要还是起到了缓解作用,至少在出行上又多了一种选择。

“感觉没有以前那么堵了,特别是这几个月来,明显好走多了。”家住百佳花园的程师傅说,当然还会有特别拥堵的时候,但总体比高架开通之前好,以前可是天天堵。

澎湃新闻记者还特意向几名不住在莘松路附近的出租车老司机询问,他们一致认为,现在莘松路明显比之前好走多了。

然而,也有居民持相反的看法。这些居民坚称,高架的开通虽然能分流一部分的车辆,但也带来了一批新的车流量,使本来就拥堵不堪的莘松路承受更大的压力,“反而添堵了”。

“嘉闵高架刚开通那阵子,莘松路一下拥堵得更厉害。”一位在莘松路莘福路执勤了10年的老交警透露。而另一个路口——莘松路场东路执勤交警小戴,谈起莘松路拥堵,他的感受与这位老交警所言一致。

1月1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闵行交警部门了解到,高架开通后,原先需从S20外环、中春路前往虹桥机场方向的车辆选择嘉闵高架通行,莘松路的车流量增加了不少,而在此之前莘松路交通流量早已趋于饱和。

对于嘉闵高架南段开通对莘松路的影响,松江区交通委相关人士表示,如果高架的上下闸道口增加了很多交通流量,是有可能加剧拥堵的。

同时,闵行区交通委重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莘松路近期更加拥堵是正常的,因为嘉闵高架尚未全部完工,目前只是通到莘松路立交处,因此通车后莘松路车流量较嘉闵高架开通前增加许多也是必然的,“等2017年底嘉闵高架二期竣工开通后,莘松路的拥堵就能大大缓解了,因此在嘉闵高架尚未全部竣工前做出‘嘉闵高架通车令莘松路更加拥堵’这样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该负责人表示,等嘉闵高架二期通车后,大部分车辆都将往南走S32,可从金都路、银都路等下匝道下来,从而将缓解莘松路的拥堵。

此外,有很多市民呼吁拓宽莘松路隧道。闵行区交通委重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莘松路隧道上方为铁路,如果要拓宽,一是要需要报铁路部门批准,二是目前尚没有拓宽条件。

“假设把隧道拓宽,车辆过隧道时的确速度快了,但出隧道后还是会拥堵在莘松路上,因此即便拓宽隧道也不一定就能彻底解决拥堵问题。”该负责人说,“早在多年前,相关部门已经研究过要拓宽莘松路隧道,但拓宽隧道需要做环境影响评估,当时相关部门向周边老百姓发放了意见征询书,结果老百姓反对率超过80%。因此环境影响评估就没通过。”

一位长期从事铁路研究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该铁路轨道与莘松路下沉隧道为立体交错,如果有需要拓宽隧道路面,对铁路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有需要,可以互相协调解决,因为本身也只会产生施工影响。”

缓解拥堵需推综合性措施

“建高架快速路不是解决拥堵的唯一办法,在实际情况与规划不太一致的地方,光是节点上的调节就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对于莘松路拥堵和嘉闵高架的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陈必壮分析说。

陈必壮说,对于所有的城市交通问题,在给出解决方案之前都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当地交通流的特征,并据此进行仔细的分析认证,并不是所有的拥堵简单地依靠建路都能得到迅速、彻底的解决。

他还表示,类似嘉闵高架这样的城市内部快速路主要是在大板块、长距离之间的出行当中能发挥它可以快速通行的速度优势,例如相距10公里的两地,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而这类快速路在解决1公里左右的局部交通问题时,其作用则不一定能够显现出来。

据悉,嘉闵高架路(S32至莘松路)道路新建工程,已于2015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嘉闵高架路(S32至莘松路)道路新建工程是已建、在建嘉闵高架路的向南延伸段,高架主线南起S32公路收费站以北,基本沿规划北竹港向北至莘松路,线路全长约6.88公里,建设规模为6-8车道;地面道路(连接道)共6段,全长约6.06公里,建设规模为1-4车道,工程计划于2017年建成开通。

“交通问题本来就是一个系统问题。”陈必壮说,莘松路拥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松江、闵行两区沿线小区的居民希望能够在平时更加方便地出行,对于居民们的这一需求,有关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路网、增加该区域对外的通道,以及改善当地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减少小汽车的出行等综合的交通管理措施来实现拥堵的缓解,达到居民出行便利的效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