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交通大整治,是对“规则意识”的正向激励

东平
2016-03-25 09:2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这次集中那么多的行政力量,将警力下沉到执法第一线,搞交通大整治,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在重申这个城市的“规则意识”。高征 澎湃资料

这是一场整治交通的硬仗。

从即日起,上海将展开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在3月24日整治行动的动员会议上,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白少康表示:所有警力都要压到街面,划分责任区,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执法者的肩头。

这次的交通整治显然不是“毛毛雨”,而是一场暴风骤雨。这体现在两个“全”上: 一个是“全警上街整治”,这是近年来罕有的警力全部出动;另一个“全”体现在集中整治的范围上,不是针对黑车运营等一两项交通违法的整治,而是对十类民间怨声极高的交通违法的全面整治,包括:1.机动车乱停车;2.机动车乱占道;3.机动车乱变道;4.机动车乱鸣号;5.机动车涉牌违法;6.机动车路口违法行为;7.机动车逆向行驶; 8.非机动车乱骑行;9.行人乱穿马路;10.非法客运。

其实,作为生活在上海的民众,相信大家对日益突出的交通违法问题都有切肤之痛:违章停车占了整个公交车道;电动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过期的临时号牌车在上海路面上浑水摸鱼;各种汽车排队加塞、实线变道,加重了路口的拥堵……上海权威部门给出的宏观描述是:上海道路拥堵形势严峻,9个快速路区段、14个地面区域、43个交叉口呈现常发性拥堵;轨道交通高峰拥挤严重,其中10条轨道交通线路高峰时段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大家都在喊“路太堵了”“地铁太挤了”,但解决之道在哪里?上海已经不可能再搞大拆大建了(特别是在市中心),不可能另外再建那么多的高架路和地铁。交通“硬件”上难有大的突破,那么就应该在“软件”上挖潜力,在管治交通违法上挖潜力,这是上海一贯的精细管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

上海是以“规则意识”而闻名的:自发的等待红灯;一米黄线外的排队;机场整整齐齐的行李推车;不宰客的上海出租车司机,这些都是上海拿得出手的“精神名片”。但是,一些“暗潮”也在汹涌。近年来,上海道路上交通违法行为量大、面广、屡禁不止,违法者不以为耻,反而因为违规停车、违规变道而得了实惠。

还是那句老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民众的守法意识、规则意识,是需要得到执法部门的正向反馈和强化的,是需要法律的呵护的;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老实人一直吃亏,守法者一直吃亏,“规则意识”自然就会被湮没。

有些交通违法看似“不严重”,假如,今天有人在娱乐场所、学校门口违规停个车,执法部门不严肃处理;明天就会有两辆车停在那里;不要三五天,大半条马路就被违规停的车给占满了,结果让普通市民吃尽了苦头。所以,这次交通大整治,就是一次对市民“规则意识”的正向激励。

有人可能会说:上海的拥堵情况,未必有中国其他一些城市那么严重,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整治?因为这里是上海!上海的管理者和上海民众,都不能容忍交通混乱、交通违法横行。这是上海对自己高标准的期许。

交通大整治,说到底是在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平时经常讲“疏堵结合”,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搞“只疏不堵”,不去纠正交通违法,不去惩罚黑车运营,甚至变本加厉地把黑车运营“洗白”。那些城郊接合部横冲直撞的电动三轮车、黑摩的,本身就在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权;假牌车、套牌车,本身就是严重的治安隐患;内环线内违法长时间鸣号,也是在挑战法律的权威。

违法的,就应该受到惩罚;违规的,就应该被纠正。这样社会成员才会有强烈的“规则意识”。上海这次集中那么多的行政力量,将警力下沉到执法第一线,搞交通大整治,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在重申这个城市的“规则意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