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维修专家徐小平:从教育到企业到平台,构建工匠培养体系

澎湃新闻记者 李继成 实习生 黄文盈
2016-04-28 13:3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高级维修经理徐小平。  网易汽车 资料图

“培养工匠是提升中国制造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中国制造要想上一个台阶,从制造大国到自造强国,需要与产品直接打交道的一支技能型团队。”

当“工匠精神”这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作为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典型,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高级维修经理徐小平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建议:“从学校到企业再到平台,需要构建起一个工匠的培养体系。”

要通过改革让优质生源进入职业教育

“有好想法,好设计,要从图纸上变成实体,一定要有一批人制造出来。”徐小平表示,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工艺,形成比较完善的加工流程或企业的标准,这个过程肯定是工匠干的,是一线工人来完成的。很多师傅活干得好,不仅是办法想得好,而且用的很多工具还是自己做的,独一无二,独门绝技,外面是买不到的。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急需高级技工类专业人才,但现实是,我国的技术工人,尤其高级技工、技师依然紧缺。即便是在工业发达的上海,“蓝领”的发展现状依然不如人意,没有多少青少年愿意把“工人”作为终身职业。

徐小平带过不少徒弟,他发现年轻人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到位、所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有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

徐小平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不仅谈到了要发展高端制造业,也提到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以及发展应用型技术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等措施,接下来就要看如何落实到位。

“企业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主体,工匠的培养首先舆论宣传要到位。”徐小平表示,要通过舆论告诉年轻人,作为一名一线工作人员有一种使命感,获得感,“其实根据我自己近40年来的工作经验讲,干这一行没有吃亏过。”

徐小平建议,企业在招人的时候,对员工技术素质的要求要与学校有预先的沟通机制,就是学校如何为企业培养人才。

“现在说工业4.0,就是定制化生产,信息点对点的沟通,通过大数据,生产厂家能迅速地知道客户的需求,并制造出来。”徐小平说,通过建立机制让学校与企业经常沟通,让学校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中也可以用定制化的方式。学校也要走出去,要知道企业的需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再进一步,现在的中职、高职招的往往是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如何从事高技能劳动?”徐小平认为,要通过改革,放开应用型大学的自主招生权,让优质生源加入到职业教育行列中来,然后输送到企业。

“而企业要为每一个技能型工作人员搭平台,我的工作室根本任务就是要为有特长的人员搭平台。工匠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X+1’模式,既有丰富的知识面,又要有一项特长,才能成为工匠。”

整合劳模工作室打造“上海工匠”品牌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上海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新型产能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原先的装备制造业正面临萎缩。

徐小平在与一名集团负责人交流时表示,考虑到对设备的改造目前只能局限于自己车间里的优化,没有办法更好地为其它从事设备制造的企业提供服务,因此希望能与该集团下属的设备制造厂家进行互动交流,把一些好方案、想法融入到对方的设备制造中。

“但这样的事不能每次都靠私下沟通,其实更需要有总体的布局和考虑。”徐小平表示,上海市总工会也能起到相当的作用,因为现在很多劳模都有了工作室,这是提升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很好的人力资源,应该把这些劳模工作室的平台整合起来,在上海经济建设尤其制造业发面发挥作用,破除行业、地域壁垒,融合为一个整体,把上海工匠这个品牌做好,从学校到企业再到平台,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工匠培养体系。

2016年初,上海市总工会决定实施“上海工匠”培养选树计划。从今年起推动各行各业每年培养选树100名,到2025年共1000名“上海工匠”,将更多的一线职工纳入到科技创新体系中。

目前,上海的工人技师在工人中占比约30%,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在40%~50%。上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无论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还是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上海工匠”的计划也是为了让普通劳动者中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据悉,按照选拔条件,目前在一线岗位上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的工会会员,除了在从事的岗位和职业中,拥有一技之长或绝技高招,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外,还需体现领军作用,在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做出突出贡献。计划9月份集中推荐选树一批“上海工匠”。

    责任编辑:姚秋韵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