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演说家之夜”走红复旦:学生用英语演讲点评,“敢说就行”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通讯员 徐蔚
2016-05-06 16:37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在热烈的掌声中,自然科学实验班的陈璟璞登上演讲台,用散文式演讲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台下笑声不断、掌声连连。“We cannot become great people, as long as we do not overcome fear.”

这是近日发生在复旦大学第五教学楼5103教室的一幕,陈璟璞参加的是复旦语言学习中心举办的第四期“演说家之夜”活动,谁能想到,台上滔滔不绝的他在参加第一期活动时,还是个连举手发言都不敢的男生。

“演说家之夜”是一项类似国际演讲俱乐部的活动,每周三晚在5103进行,在其中,学生可演讲、可点评,可当主持人及其他角色,活动背后的筹备者是一群复旦大一、大二的“英语学霸”。

与上课时必须讨论专业问题不同,在这里可以讲一切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说错话了,也不会有人笑话,来5103的人都抱着同一个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活动组织者之一刘涟说:“其实参与者并不需要特别高的英语水平,只要敢说就行,勇气是练出来的。”

“学英语,就上5103”

在复旦,有个学生心目中的讲座圣地3108,上世纪80年代,3108教室承办了一系列著名讲座,迎来了美国总统里根、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等诸多名人。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复旦还有个语言学习圣地5103。

在5103,复旦大学语言学习中心会不定期举行第二课堂活动,每周三晚的“演说家之夜”正是其中的精品活动之一。

活动发起人、上海市精品课程《英语公众演说》课程负责人万江波老师表示,活动借鉴了国际演讲俱乐部的训练形式,除总体评论员(general evaluator),会议的其他角色都由学生担任,可演讲,可点评,可当主持人及其他各种角色。

活动的首批10位轮值主持人基本上都是在国内外英语演讲辩论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英语达人,他们中有本科生、硕士生,也有博士生。

每篇演讲都配评估官、语法官等

第一次参加活动时,陈璟璞回忆自己全程都只能坐在那里听人演说,“我就不敢上去讲,实在太紧张,怕出丑。”

哼哈官(ah-counter)

会议分为即兴演讲、已备演讲、特邀演讲、点评、来宾演讲和颁奖等几个环节,每篇演讲都设置了评估官(evaluator)、哼哈官(ah-counter)、语法官(grammarian)和时间官(timer)。

评估官针对演讲内容、论证及结构发表评论并给予改进建议,哼哈官报告演讲中的不流畅计数,语法官纠正语法问题,时间官则负责时间监督。这些反馈信息的及时分享也让选手和听众对演讲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

“‘演说家之夜’给我一种敢于去讲的勇气。”第二次参加活动,陈璟璞第一个举手做了评估官,“我当时讲得断断续续的,但是我觉得我自己能表达出来。”其他成员的鼓励和帮助,也舒缓了他紧张的心情。“他们说话时的诚恳态度,让我能很自然地接受他们的意见,而不会像在课堂上一样觉得受打击。”

渐渐地,每周一次的“演说家之夜”变成了陈璟璞最期待的活动。他发现自己说话时,不再那么害怕“犯错”;聊天时,也从“被动开口”变成“主动出击”,无论是在课堂上或是社团里,都变得活跃许多。第三次活动结束时,他主动报名参加第四次的已备演讲,“我花了三小时写演讲稿,整个清明假期都在反复练习。为了让演讲更富有感染力,我选择了英式发音,为此我查遍了每个单词的英式发音。”

最终,陈璟璞凭借出色的演说博得满堂彩,被评为第四期的最佳已备演讲者。万江波也对他印象深刻,“他第一次就来了,不太敢讲,这一次演讲应该准备了很长时间,也战胜了自己。演讲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树立自信心,当自信心树立以后,就发现原来用英语聊天、演讲这些自以为很难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有多说多练,才能战胜自己。”

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陈璟璞觉得5103举办的各种活动对他英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演说家之夜的活动我肯定会一直坚持下去,我还参加过5103的一对一辅导,有这么多机会可以开口大声说英语,感觉特别好。”

学霸云集的5103

精彩纷呈的“演说家之夜”,背后的筹备者是一群大一、大二的“鲜肉们”。

15级法语系的钟雨桐从初三开始参加英语演讲比赛,高一时就拿了第一个全国亚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是国内最具专业水准和影响力的英语演讲赛事之一,在决赛中,钟雨桐以扎实的语言功底、生动的舞台表现力和富有创意的演讲内容征服了评委和观众,最终拿下了全国亚军。

“我觉得英语演说的能力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以及进一步的深造都有用途,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举办‘演说家之夜’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更多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的同学参与进来,互帮互助,提高英语演说的能力。” 钟雨桐说。

同年拿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亚军的另一位“大牛”、英语系大二的倪侃同学也是“演说家之夜”的顶梁柱。倪侃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英才杯”沪台英语专业讲辩交流赛中斩获亚军,被称为“拿亚军拿到手软的英语讲辩人才”。

倪侃主要负责“演说家之夜”的学术工作。一方面在活动内容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提升这个活动的学习性和学术性;另一方面在机制、流程上想办法不断做一些创新,吸引更多人参加。

倪侃强调这是一个学习性的活动,只要想要来提升英语口语和思辨演说能力都可以参加,“我们每一次活动都在改进,比如即兴演讲部分,目前的模式是主持人给出一个问题后演讲者要立刻上台发表一个2分钟的演讲,这对很多同学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之后的活动中可能会给每个同学两到三分钟的准备时间,这样也能够提升即兴演讲的质量。”

另一位活动组织者、15级英语系的刘涟在上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英语公众演说。她在一次比赛中被万江波发掘,随后参加了第21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最后一路杀进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

“学英语的学生会比较缺乏其他学科的系统知识,而参加演讲辩论涉及非常广的话题。社会、科技、人伦、社会问题等之前可能不会想去了解、没有途径了解,现在通过查资料来学会。所以演讲锻炼的不仅仅是口语,体现的是一系列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刘涟说。

5103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里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这里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时间表制订“菜单式”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演说家之夜”活动采用的就是一种会议式互助学习模式,从选题到组织、宣传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万江波说:“学生在选题、写稿等各环节遇到问题时,我们会指导学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退居二线’,将活动的组织全权交给学生。我们搭台,他们唱戏。”

英语是工具,能力培养比成绩重要

来5103的人都抱着同一个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新闻学院研一的张茗涵她参加了两次“演说家之夜”,“第一次去时,开始有点害怕上台演讲,克服恐惧之后觉得非常好玩。”

与上课时必须讨论专业问题不同,在这里可以讲一切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减少了许多压力。大家会互相支持和帮助,说错话了,也不会有人笑话你。张茗涵笑言已经向很多同学安利过5103。

关于语言的学习,学霸们都有着各自的心得。“与其盲目地死记硬背,提高成绩,倒不如培养自己的兴趣,发现并结合自己的爱好,挑选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刘涟这样总结道。

钟雨桐也表示,死记硬背或许能提高英语成绩,但是英语能力的培养远比单纯提高英语成绩重要得多,“英语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很多英语成绩优秀,但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英语的同学应该多参加这类活动,英语要大声说出来。”

结合他的自身经历,他建议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在日常的沟通中将每一个问题都当成一个短的演讲来构思,养成快速构思的习惯,这样会快速提高即兴演讲和沟通的能力。

倪侃认为,不论演讲还是辩论,个人的观点以及清楚有效地传递观点的能力最重要,也是核心。要提升这种能力,最重要的是广泛阅读、深入思考。

“虽然我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在通识课以及自己的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想法、观点对于我演讲辩论的提升更为重要。比如我在‘政治学名著选读’课上读到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的学说,对于解决辩论和演讲中各种各样的政策、伦理问题都有很大的启发。”倪侃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